漏网的繁体字? ·方舟子· 国标字库中,似乎收了一些繁体字,比如“於”、“馀”、“乾”、“麽”、 “雠”、“徵”、“像”,好象就分别是“于”、“余”、“干”、“么”、“仇 ”、“征”、“象”的繁体字,有些人也喜欢用前者来代替后者。有的人可能会奇 怪,国标收字不多,为什么会去保存这些繁体字呢? 其实这些字都不是繁体字,它们都属于现在中国大陆的标准用字,但是有特定 的含义和使用范围,不能用它们来代替简化字。 “於”:读音为“乌”,是表示赞美的叹词,比如“於乎”、“於戏”。不能 代替“于”。 “馀”:此字只用于人名和文言文,在用“余”可能引起混淆的时候,比如唐 朝有个诗人叫“朱庆馀”,文言“馀年无多”(如果写作“余年无多”就有了双重 意思。) “乾”:读音“前”,用于“乾坤”、“乾隆”等。不能代替“干”。 “麽”:读音“磨”,只用于成语,如“青楼帮乃幺麽小丑”。不能代替“么 ”。 “雠”:只用于“校对文字”这个意思,如“校雠”、“雠定”。不能代替“ 仇”。 “徵”:读音“只”,五音之一。 “像”:此字原来废除,后来恢复,基本上可与“象”同用(但“象牙”、“ 象征”不能写作“像牙”、“像征”),但在使用习惯上已与“象”有了分工,只 局限于“图像”这一意思,如“画像”、“虚像”。 类似这种情况而国标漏收的还有两个字:一个是“了”的繁体,在读上声时简 作“了”,在读去声时不简化,即“LIAO4望”不能简作“了望”。另一个字 是“口罗”,原来合并为“罗”,后来又分出。这两个字都是在1986年的《简 化字总表》中补进去的,那时候国标已制定好了。 国标倒是收了两个真正的繁体字,即“锺”“後”,这两个字已完全废除,为 什么却还保存在国标中,真是天晓得。 有的软件(比如MAC的“词汇”程序)的设计者有意用这些“繁体字”来代 替对应的简体字,而那些大五码转国标码的程序也都不把这些字转成简化字,实在 是一个会引起简化字使用者混乱的误会,比如我看到有人写“乾净”,总要误读成 “QIAN2净”。每回《新语丝》校对,也都要花时间去改正这些“繁体字”。 希望能引起程序员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