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流放 方舟子 去年这个时候,诗人北岛离开密西根到加州任教,走以前 在Michigan State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诵会。北岛现在在美国出 的诗集都是中英对照,这一次朗诵会也是由北岛读自己的诗作, 一位美国诗人读英文的翻译。朗诵会完了以后有一次座谈,北 岛在座谈会上谈到做为一个流放诗人,最大的问题是失去了读 者群。我当时就说,如果你能到计算机网络上来,不怕没有读 者。计算机网络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汉语使用者联系在一起, 对于流放诗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读者群。目前在网络上 张贴和正式出版是分开的,贴了以后还可以再拿去发表、出版, 不会有一稿两投的麻烦。 在海外流亡的这些诗人、作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分散 各地,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关系不能象在国内时那么密切,无 法及时地相互切磋。如果都到网上来,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 在这里我想把“流放”一词推广一下,不仅用来指象北岛 这样由于政治原因被迫流亡海外,有家归不得的,也包括象我 们这样由于学习、工作、经济的需要而长期滞留海外,自我流 放,并且仍然认同祖国的文化。由这些人用母语创作的,以同 海外的本族人为对象的文学,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流放文学。 按照这个定义,在中文国际网络上发表的文学大部分可算 是流放文学。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虽然香港、台湾的计算机 网络发达,大陆的网络在最近也有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在中文 国际网络上最活跃的还是海外留学生,特别是来自中国大陆的 留学生。只有留学生,处在外语的环境中,才最有在网络上用 母语交流的需要。汉语是我们联系祖国文化的强有力的纽带。 这种情况在将来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中文国际网络上的活跃 分子都可以说是流放者,中文国际网络是汉语流放文学的丰富 土壤。 中文国际网络这两三年来文学创作很繁荣,出现了一批以 网人为写作对象的作者,他们或者只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后者 先在网络上发表,以后再拿去正式发表。以前的电子刊物,象 《华夏文摘》《枫华园》,是以发表文摘稿件为主的,现在这 类综合性杂志也用了相当的比重刊载网友的文学创作。九四年 二月,正是由于觉得这类综合性杂志已不足以供发表文学创作, 我们创办了第一分专门发表网友的文学创作的电子刊物《新语 丝》。现在又有了《橄榄树》《花招》这样的文学杂志。这些 文学创作在内容上具有流放文学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怀旧, 回忆在国内时候或苦或甜的生活。人谁不怀旧?尤其是年纪越 大越容易回想过去的时光,但是在异国他乡,遥对祖国,这种 怀旧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并且也由于远距离而产生了超出现实 的美感。第二个特点是描写文化冲击,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 抒发在居住国的感受。多抒发个人的悲欢,而缺乏大手笔,对 于居住国的文化,也还没有真切的深刻感受。在形式上,网络 文学多采用散文、随笔、诗歌这种便于直抒情怀、无需花费太 多时间的形式,较短小,也较随意。在质量上仍与常规文学存 在着较大的差距。尽管存在这样的缺陷,网络文学仍可以视为 流放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大。将会有越 来越多的诗人、作家流放到网络上来,网络也会产生自己的诗 人和作家,以网为家,在网络上流放。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日在多伦多“电脑网络与中国文化”会 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