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笑的掌声 ·方舟子· 《枫华园》音乐专辑有些看头,不过那篇记述傅聪音乐会的文章《掌 声》对中国听众的热情颇有微词,未免太苛刻了点。 文中提到李德伦说中国听众热情得过头,目的就是要强迫乐团加演, 而外国听众就无此恶习。我不知道李指挥在国外听过多少场音乐会,是不 是去的都是纽约市、维也纳这种据说听众以冷漠苛刻著称的大城市。我所 在的地方是个不大不小的城市,有一个一流的演出剧院,如果有乐团在美 国巡回演出,大抵都会在这里停一下演一场。因为就在我的实验室对面, 学生票又便宜,我是经常去听的,大大小小也不知听过多少场音乐会了, 而不论是世界一流的乐团、大师的演奏,还是本地乐团的表演,听众们无 不热烈鼓掌,谢幕再三才罢,而且鲜有不加演的,是不是抱着中国听众那 种强迫加演的心理就不得而知了。在乐章之间鼓掌的也偶尔会碰到,甚至 还有在演奏当中鼓掌的,我去听一位小提琴大师的演奏会,此人据说在世 界排在前三名,拉到一段高难度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我还有一盘帕瓦 罗蒂演唱会的实况录音,他就是在掌声中唱完《我的太阳》的。在演唱当 中鼓掌会影响演出者和听众的情绪,确实不好,但我想说的是,这些观众 并非如那位记者所反复强调的是“夹杂着几个白人的华人听众”,而是夹 杂着几个华人的白人听众。我们实在没必要妄自菲薄。 何况古典音乐在中国仍然是处于“初级阶段”,北京、上海之外的其 他地方的人,要能听上一场交响音乐会,难乎其难。我在福建的时候从无 机会听到,在合肥五年,也不过听过安徽交响乐团的两场表演,那水平恐 怕比MSU的交响乐团还要不如许多,但在当时没有任何比较的情况下, 偶尔听上一场,就觉得如听仙乐了,自然要拼命鼓掌。行家们也许会觉得 掌声热情得有点过头,但值得对此大加嘲笑、鞭挞吗?能够用纽约、维也 纳的标准来要求没有多少机会听上一场音乐会的中国听众? 至于有些人,以不屑鼓掌来表明自己识货,不与别人一般见识,不说 也罢。因为这种人,缺少对表演者的劳动的起码尊重,连让他抬起手拍几 下都要劳他的大驾,也许是想跟自己的同胞划清界限而跟夹杂着的几个冷 漠的白人听众为伍? 199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