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淼水 于 2012-09-01, 22:54:43:
(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2011年4月24日電)一位在深
圳買房的香港市民,近年每天從香港買便當回家享用。
港人到廣東渡假,滿手香港生鮮肉類、蔬菜水果、油鹽
醬醋。大陸黑心食品讓港人怕怕,盡可能不吃「中國製
造」食品。
    有趣的是,大陸廠商自有應對之道,把產地來源標
籤「made in China」改為「made in PRC」,不少港人
還以為是外國品牌,而願意購買。
    以往香港農魚肉生鮮食品、蔬菜水果主要依靠大陸
進口,由於大陸食品新鮮及價廉,很受港人歡迎。
不過,近幾年中國大陸黑心食品頻頻曝光,讓香港
市民對大陸食品完全失去信心,寧願購買價格較高的外
國食品也不買大陸廉價食品,甚至港人前往大陸渡假也
自帶乾糧,時刻提防大陸黑心食品。
    大陸黑心食品包括阜陽劣質奶粉、頭髮醬油、假雞
蛋、工業鹽假冒食用鹽、蘇丹紅鴨蛋或雞蛋、有毒寵物
食品、大便臭豆腐、三聚氰胺奶製品、滑石粉麵粉、毒
水餃、假酒、塑膠珍珠粉圓、農藥饅頭、羊尿鴨肉、人
造豬血、藥水豆芽、地溝油、染色饅頭、人造豬骨湯料
、皮革奶粉、一滴香、瘦肉精。
    歷經這些事件後,港人對大陸食品已失去信心,「
中國製造」產地來源,在港逐漸被視為不安全食品標籤
。
    再加上人民幣升值使得香港進口的大陸食品價格普
遍上漲,目前港人寧願購買價格較高的香港、台灣或外
國製造食品,也盡量不買大陸食品。
    香港各大超市出售的外國食品都會在貨架上插上這
個國家的國旗,證明這些食品由外國進口,即使台灣及
香港製造的食品,也會在貨架上標明產地來源,讓消費
者放心選購,只有大陸食品完全沒有任何產地標示。
    鑑於港人對「中國製造」的食品缺乏信心,部分大
陸食品製造商乾脆將產地來源標籤「made in China 」
改為「made in PRC」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文縮寫),使很多香港老人誤以為
「PRC」是另外一個國家而購買這個食品。
    不少香港上市公司已把工廠轉移至大陸,但港人對
選擇這些品牌的食品,自有一套邏輯。
    總部在香港,但工廠在大陸,這些香港上市品牌所
生產的冷凍水餃、調味品、泡麵、醬油,港人會捧場;
大陸品牌所生產食品,香港人就不買;台灣品牌如旺旺
、統一等,雖然工廠也設在大陸,但港人還是會買。
    近年來在海關處處可見與往年截然不同景象。
    往年每逢週末假期,都會有大批港人到廣東渡假,
順便購買一些當地特產,帶回香港,給親朋好友享用;
當時香港海關經常可見大批港人從大陸攜帶各種食品,
包括燒雞燒鴨回港。
    自從大陸黑心食品頻頻曝光後,現在港人去大陸時
盡量不在街邊小店吃飯,更不會買大陸食品回港,即使
帶回大陸特產回港也無人享用。
    在廣東購買住房的大批港人,以往逢週末及節日去
廣東渡假時,主要從香港攜帶電器等進口產品去大陸。
    現在港人去廣東渡假時,主要從香港攜帶去大陸做
飯用的食品,包括生熟肉類、蔬菜水果、油鹽醬醋、冷
凍食品甚至水餃等,這種現象讓大陸及香港海關人員習
以為常,有時海關人員看到港人攜帶很多食品去大陸,
還故意開一句玩笑:「這個食品很貴吧?」
    香港落馬洲口岸與深圳皇崗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
所以深圳皇崗口岸附近的房屋住戶大部分是港人,他們
每天往返港深兩地。
    有一名住在深圳皇崗口岸附近的港人,以往每天從
深圳帶飯返港上班時享用,現在改為每天在港下班後買
便當帶回深圳享用。
    不僅港人對大陸食品失去信心,就連廣東居民也利
用到港自由行便利條件,每逢週末假期湧到香港購買外
國製造的安全食品,例如搶購外國品牌嬰兒奶粉,導致
香港嬰兒奶粉售價持續飆升,香港部分藥房及超市甚至
囤積嬰兒奶粉以高價賣給大陸人牟利。
    大陸人到港搶購嬰兒奶粉,導致香港一些嬰兒因吃
不到奶粉而改吃麵糊,引起港人家長抗議,要求港府制
定法律限制大陸人來港搶購嬰兒奶粉或徵收奶粉離境稅
,但港府至今沒有採取任何措施。
    隨著香港與大陸越來越融合,香港商家越來越依賴
大陸物資,儘管港人不喜歡大陸食品,但香港餐廳使用
的食品材料大部分來自大陸,港人對於在外用餐時無可
避免吃到大陸的黑心食品,只能感到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