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伊犁 于 2012-09-20, 01:22:01:
回答: 您这么恨日本人吗? 由 伊犁 于 2012-09-20, 01:16:03: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在武汉举行的一场反日游行中,警察紧紧跟随着日本名幸电子(武汉)的员工们。
预计在本周中国出现的大规模示威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突然爆发的反日情绪将继续拖累日资企业在中国的销售和生产,还有可能促使日本商界重新掂量他们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越来越严重的依赖。
本周二时值“9•18事变”周年纪念日,中国抗议日本对争议岛屿主权声索的示威进入第四天并继续蔓延。与此同时,东京的商界领导人开始评估大规模示威的后续影响。
相关报道
示威活动挤压中日外交空间
中日经济战后果有多严重?
中日钓鱼岛之争令日本面临艰难选择
中国反日情绪高涨 在华日本人谨慎应对
大企业游说团体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Keidanren)会长米仓弘昌(Hiromasa Yonekura)周二在东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两国关系的恶化令人惋惜,并导致多年来改善经济关系取得的进展出现倒退。日本商工会议所(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会长冈村正(Tadashi Okamoto)表示形势是严峻的,并请求两国举行高层会谈解决动荡局势背后的领土争端。
在多个日本品牌零售店以及至少一家松下(Panasonic Corp. JP:6752 -3.13% )工厂遭中国示威者破坏之后,包括索尼(Sony Corp. JP:6758 -4.55% )和丰田汽车(Toyota Motor Corp. JP:7203 -1.38% )在内的越来越多日本企业采取了关闭在华设施的预防措施。
索尼表示将于周三恢复生产,但丰田和另几家日本企业预计至少还要停产一天。超市运营商永旺(Aeon Co.)周二关闭了35家中国门店中的30家,该公司表示计划让这些商店重新恢复营业,其中包括青岛一家遭示威者严重破坏的门店。
据日本媒体周二报道,青岛那家门店的店长说,超市遭到的破坏更像是“恐怖主义”所为,而不是游行示威。但一位发言人说,这些言论不代表公司立场。
发言人Koji Tsusue说:形势变化无常,所以我们是逐日决策,但我们不会放弃在中国的业务。
但日本企业或许很难重塑它们在中国消费者当中的地位,也很难夺回流失给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正在加紧填补日本产品的空缺。
数库财务咨询有限公司(Chinascope Financial)驻上海的研究部负责人朱超平说,日本汽车、相机和其他电子产品可能会很快损失市场份额。
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周二说,如果中日岛屿争端进一步升级,中国人对日本商业利益的敌意和示威行动持久不散,那么日本汽车和科技制造企业的评级可能会承受压力。惠誉在书面声明中说,日本企业在中国消费者当中的销量和声誉或受影响,至少短期如此。
还没有日本企业因政治局势紧张而宣布永久性地限制在华生产活动,或撤出中国市场。但一些专家说,中国近期爆发的反日情绪,以及日本商界领导人感受到的冲击,将继续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贸易统计数据中体现出来,即便不是持续几年,至少也会持续几个月。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旗下智库日本综合研究所(Japan Research Institute)理事长高桥进(Susumu Takahashi)说,这个时候是无法很快控制住民众情绪的,所以在华日企的生产活动及日本商品的在华销售会受到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至少持续几个月时间。高桥进说,短期看对日本的冲击更大,但长期而言可能会加速日企工厂撤离中国的进程。撤离的原因有很多,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是其中一个。
尽管在争议岛屿以及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并占领中国部分地区等问题上,中日关系一直很紧张,但两国经济往来却在过去10年发展得越来越紧密。
中国是目前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占2011年日本进出口总额的21%,占比几乎是美国的两倍。美国以12%的占比位列第二。另一方面,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为9%,两国贸易总额高达3,450亿美元,
有鉴于此,一些中国经济学家说,中国政府不会让抗议活动长时间持续,因为这会对中国经济前景造成严重损害。
一位驻中国经济学家说,中国现在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本国经济受到负面冲击,中国政府很明白这一点。
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在上周末反日游行结束以后,工人们将一家永旺门店的外墙刷白。
在上周末中国出现暴力抗议之前,日本就已经感受到中国经济减速带来的需求放缓之痛。日本财务省上月说,日本7月份对华出口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至1万亿日圆(约127亿美元),同比下滑11.9%。受此影响,再加上其进口增加,出口整体下滑,日本出现了贸易逆差。
从1999年起就在中国设厂的本田汽车(Honda Motor Co.)是首家大型在华日本汽车制造商。对于外界认为的中日关系紧张将威胁其在华业务的观点,本田并不认同。虽然这家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周二和周三暂停了旗下五家中国工厂的生产活动,但本田高管表示,这是临时举措,并说不会影响公司长期在华发展的立场。
本田高管、本田广州工厂前负责人Masaya Nagai说:我们的在华业务有着稳固的根基,即使短期有困难,我们也不会改变长期战略。这位高管还说,2005年中国出现过小规模的反日抗议,本田当时很快就克服了那次困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越来越多的其它产品的最大市场。因此,中国对日本企业的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但对汽车等产业来说,北京方面的政策让它们越来越难以在不扩大本地化生产的情况下,在中国国内展开竞争。这让日本和其它外资公司在面对政治或社会经济冲突时,显得愈发脆弱。
日本商界领袖说,中国等新兴市场一方面具有增长较快的吸引力,一方面也存在敞口未充分多元化的隐藏风险,所以对二者进行权衡变得日益重要。
汽车零备件生产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Akebono Brake Industry Ltd.)首席执行长信元久隆(Hisataka Nobumoto)上周说,新兴市场日益富裕,但在基础设施方面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未决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他说,这里面有很多迂回曲折的地方,所以如何从地理位置上来分散风险对日企来说正变得越来越关键。
CHESTER DAWSON
(更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