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Fuzzlogic 于 2013-01-25, 22:26:27:
大会开幕时,人山人海,连那些外国驻天津使节也都纷纷前来观看。
武术表演开始时,数十名武术家不分派别、拳种,都亮出了自己的拿手功夫进行精湛表演。
当轮到韩的女弟子乔咏菊、乔咏荷表演时,大会被推向了高潮。
韩在大会上表演了形意拳、八卦掌、双头蛇和连环枪。还应博物院院长之请,在热烈的掌声中,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由国际战争讲到国内武术之弊端,武术之重要、武术救国之理,亦讲了武术界如何求同存异,共谋大业的愿望。
历时一个月的武术表演结束后,天津博物院根据各武术家表演,颁发了用苍玉所制武士奖章数枚。韩所率与会的十三名弟子均获武士奖章,博物院独以武师奖章赠与韩。事后,韩的弟子、南开学校学生梁镜尧特制插屏一帧,真实地记录了这次盛会。
韩虽然十分认真地办武术专馆,但他一直不满足于办武术专馆。仍坚持办武备学堂。
为此,他于1919年上《万言书》于当时的代大总统冯国璋。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于是他先从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写起:
冯大总统台鉴:向仰光霁,时申饮慕,企德怀风,惟日久矣。今仅以委质之愚诚以近渎左右。窃尝怪欧战告终以来,当此和平会开幕之际,而美国以和平首倡之国,反大扩海军军备。其他如英法各国,亦未尝稍减其武事。至日本更日孳孳于军备,若有不足者。似此世界所谓和平直梦想耳。和平既不可期于今日,战事定见于将来,欧洲虽终于战亚洲将陷于争。弱肉强食早为天演,强权公理已成公例,以中国之危弱,能与人旋持于战争乎?苟不速谋自强之道,犹事纷攘不已,难免分灭之祸矣。欲强中国策,当出于清内乱,除个人权利之争,共为同舟之济。然后协力对外,庶国可强。然著此奇功,必先求根本之计。根本之计,要在造就武备人才,培养后进。人才已足,然后振兴军备,军备已缮,其他事业自相形而作,中国自因而强也。但人才之造就,须设立武备学校。学校广立,人才自应有不贫于求。侠也不才,尝以此为与。
为了表示赤诚的心,他在最后写道:
侠本武夫,破明大义,不有所恃,焉敢大言以欺我公。如公以侠言有可采,倡立武士学校,侠甘愿竭其绵薄以效公命。至谋衣食之计,求升斗之禄,侠虽贫寒,非所志也。前者王公芝祥、陈公光远、吴公光新,曾以函招,许以位置,皆谢而不就,盖因志不同也。晚食当肉,破安温饱,日与二三知己往来研究拳术,颇快意志庆……
然而,《万言书》呈上之后,犹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当时的北京政府,正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曹锟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疯狂争夺权位的时候,谁能顾及建什么武备学堂呢。
韩慕侠在南开学校任武术教习时,就发现一位身穿布大褂,浓眉大眼,仪表、气质不俗的学生;他练起功来格外认真,进步惊人之快,韩师对他甚为喜爱。他就是青年时代的周恩来。
周恩来从1915年至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前,先后跟随韩习武三年多,是韩的正式弟子。
品学兼优、立志救国的周恩来,为将来更好地工作而认真习武,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是情理中事。同时他也深知武术专馆阶层复杂,上至达官显要,下至工农庶民,是一个了解社会窗口,在这里可以摸到时代的脉搏。因此,他常来武馆,练武之余就与韩促膝攀谈,常至深夜而归。
周恩来对韩忧国忧民,愿披肝沥胆为中华再创一支“岳家军”“杨家将”的想法表示赞赏,更为他炽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气节所感动。
韩也深深敬慕周恩来为拯救中华而追求真理的雄心壮志。他常说:“翔宇年小志高,心怀天下,深谋远虑……我教他怎么强身,他教我怎样做人。”
当时周恩来住在天津市河北区元纬路元吉里的伯母杨氏家一起生活,生活很清苦。韩师知道后,常对周恩来解囊相助。
约在1915年,韩将其祖茔由青凝侯迁至大芦北口村。回武术馆后,想起祖茔尚无堂名,便请南开学校的弟子给起个堂名。有几个学生说了,韩都不甚中意,周恩来沉思了一会儿说:“韩先生,您不是共拜了九位师傅吗,我看就叫‘韩九师堂’吧。”
韩仔细品味后,不禁连连叫好。于是请石匠刻三块“韩九师堂”石碑埋到茔地里。
在韩众多的弟子中,要属周恩来最受大家的钦佩和尊重。他思想维新,胸怀大志,尊敬师友,刻苦练功,他给韩慕侠的女儿韩小侠的印象也最深,韩小侠后来回忆说:“并不是因为周恩来是开国总理才这样说。而是因为他对我最和气、最好,故而我最喜欢他。”下面,是韩小侠回忆韩家和周恩来交往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就胸怀大志。周恩来练武,一是为了健身,二是为体察民情,因为到武术馆练武的是什么人都有。周恩来常常在学校一下课就到武术馆来。当时小侠仅四岁左右,很淘气,师哥们嫌小侠碍手碍脚,都赶她,惹得小侠常常撇着嘴不高兴。但周恩来就从不赶她。
周恩来练八卦掌是非常刻苦认真的,常练得汗流浃背。小侠就是喜欢跟在他后面模仿他走八卦步。两只胖胖的小手一招一式的,很像回事。周恩来也总是高兴地把小侠举起来,一边在空中旋转,一边说:“我长劲儿,你长个儿!”
休息的时候周恩来还总抱着小侠,指着墙壁上那首皇帝迎接凯旋将军的诗说:“小师妹,这首诗写得多好啊,我教你唱。”
周恩来哼起很好听的调子教小侠唱:“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唱得好听极了,直到八十多岁,韩小侠还常常哼唱这首歌。
第二件事情,韩家几代都是单传独苗。韩慕侠近四十岁仍未得子,继车振武之后,将二姐的长子也过继过来,取名韩幼侠。
韩幼侠与周恩来年纪相仿,两人便一起练功,但韩幼侠远不如周恩来吃苦认真,尤不愿做基本功训练。韩常批评他说:“你看人家翔宇,肯吃苦,就长功夫。”
有一次,韩实在气不过,打了韩幼侠一顿,并罚他面对墙壁举铁锟。韩幼侠累得大汗涔涔,周恩来就代他求情。
第三件事情,民国六年正月十二日是韩过四十岁生日时,曹锟、冯国璋以及天津各界名流都驱车前来为韩祝寿。
傍晚时,韩和众弟子来到院心,在欢乐中放烟花鞭炮,周恩来抱着小侠,小侠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高兴得手舞足蹈,突然小侠的衣袖内冒烟了,手臂一阵灼痛,便哭喊起来。周恩来“哎呀”一声,赶紧把小侠身上的火星扑灭。
周恩来对自己练功要求非常严格。站桩是形意、八卦武术的基本功,一站就是个把钟头,一动不动,遵照韩的要求,一丝不苟地认真去练。练完功之后,别人都纷纷离去,周恩来常单独留下与韩叙谈,论时局,谈前途常到深夜。
有一次不等周恩来练功,韩便把他叫到客厅,从柜子里取出那把十分珍爱,不轻易示人的宝刀——“僧王刀”递于周恩来说道:“翔宇,这是僧格林沁所用的战刀,这把刀我是轻易不肯拿出来的,今后你就用它练功吧。”
周恩来接过刀来一看,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果然是少见的一口宝刀。这把刀周恩来一直用了三年多。
1917年,周恩来决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韩也为之慷慨解囊。临行前韩请大家在武术馆门前合影留念,同时还特意把周恩来拉到自己身边,站在最前面。周恩来东渡日本后,韩师很是想念,把周恩来练功用过三年多的那口僧王刀珍藏起来,以作纪念。周恩来也很想念韩师,便拍了一张半身照给韩寄来。
1966年“文革”破四旧时因为是总理使用过的宝刀,才被派出所保留下来,返还给小侠,可惜其他长短器械均被当做四旧一扫而光了!
后来,周总理逝世后,他的警卫员孙吉树同志曾到小侠家中叙谈,他对小侠说周总理的形意八卦功夫直到建国后仍很深,警卫班练擒拿时,总理常给他们纠正动作,高兴时还为他们练一趟八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