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英顺:谤言止于智者——为方励之使馆避难辩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lyn 于 2012-04-18, 21:53:45:

方励之先生去世了,引起一片震撼和轰动,关心中国前途的海内外人士,纷纷表示哀悼,倍感十分不舍。“大树倒下来才知道有多高”,方励之的历史地位已经毋庸争议,他是改革开放后中共体制內最早站出来呼吁民主人权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民主运动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在整个80年代里,方励之的理念、勇气,以及对中国发展的前瞻性认识,影响了中国整个知识界,也影响了整整一代学子,“六四”学运领袖王丹在方励之葬礼上就曾泣说“我是你永远的学生”,“总有一天,中国会因你而骄傲”。

对于方励之的去世,即使大陆官方媒体也有所感触,“环球时报”破天荒地报道了这一消息,“方励之于4月6日在美国病逝,享年76岁”,“方励之曾是中国有名望的科学家,后来因从事政治对抗,受到美国驻华使馆的庇护”,文后还刊登了方励之的简历,这和当年中共官方媒体痛斥方励之是“卖国贼”和“反革命”,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显见方励之的地位和影响已经不容忽视。但是仍有一些颟顸昏庸或者心理阴暗之人,抓住方励之使馆避难一事,诋毁方励之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仓皇出走,晚节不保。但在实际上,使馆避难是丝毫无损于方励之声望的,这只是他的奋斗人生中的一个传奇片断罢了。

在一个长期受封建专制思维影响的国家里,统治者就是国家的化身,所以拼命鼓吹人民要为国家献身,借以维护独裁统治,于是宣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重视气节轻视生命,如果有辱使命不能成功,应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尽忠同归于尽。即以战俘而言,中共历来无视绝大部分共军战俘都是在受伤、患病、弹尽粮绝、濒于困境的情势下被俘的,他们都是尽了力拼了命的,反而认为被俘是一种耻辱,是贪生怕死违抗军令,没有拼命抵抗战斗到底,所以对待战俘形同叛徒逃兵,审查检讨强迫认罪,遣送原籍劳动改造,历史耻辱永不翻身,韩战越战被俘的共军被当局开除党籍军职,打入另册蒙羞一生,金门海战被遣返的共军战俘竟然被枪毙了三批。

西方民主国家也提倡为国捐躯,但是比较重视生命的价值,如果双方实力悬殊,如果陷于绝境,如果抵抗徒劳无益,可以不做无谓牺牲,放弃战斗停止抵抗,交出武器退出战场,保存实力日后再战。比如据说美军规定,战斗部队官兵必须准备为保卫国家而牺牲;在陷入孤立无法对敌造成伤亡时,可以选择逃亡;在逃脱不可能,抵抗只会导致死亡,无法对敌造成任何伤亡时,可以考虑投降;在用尽所有的抵抗,除了死亡而没有其他选择时,被敌人俘虏并不代表不荣誉。

美军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发生在二战菲律宾战场,美军二万多人在温斯特将军带领下集体向日军投降,日本战败后温斯特从战俘营出来时受到麦克阿瑟将军的热烈欢迎,并邀请他参加了隆重的受降仪式,还赠送给他一只具有历史意义的降书签字笔。现任参院重量级议员麦凯恩,参加越战被俘五年,回国后在白宫受到尼克松总统的接见和嘉奖,2008年获得共和党提名参加总统大选,竞选时一再提到这段战俘经历,凸显自己的爱国主义。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在千方百计争取到阿拉伯国家释放以色列战俘以后,亲往机场等待迎接,热情拥抱流下眼泪,好似母亲见到远行归来的儿子,令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在“六四”屠城以后,共军坦克环伺大军压境,手无寸铁的方励之,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屠夫,选择前去使馆避难,是完全无可厚非的,其实历史上,早有许多政治人物在形势危急时,也是前往其它国家使馆暂时栖身的,比如中国近代改革家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后面临清廷追杀,潜入东交民巷日本公使馆,后又避难天津日本领事馆,最后从天津登船远赴日本,后来康有为还曾在美国驻华领馆中躲藏半年之久。

社会主义匈牙利五十年代的改革派领袖纳吉,担任总理期间推行自由化和退出华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阵营最早的改革家和戈尔巴乔夫的先师,后来苏联武装入侵匈牙利残酷镇压改革,纳吉逃往南斯拉夫使馆避难。就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奉军入关占领北京扬言要对共党大开杀戒以后,也是前往苏联驻华使馆暂时避难。康有为梁启超的进步爱国历史地位从来无人质疑,纳吉的铜像现在矗立在匈牙利首都,被视作自由的先驱和英雄,李大钊在中共自己的历史评价中也一直居高不下,在某种程度上,这类使馆避难实际上成全了他们。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听到有些人无端贬低李白杜甫时,曾经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李白杜甫都是唐诗一代宗师,地位崇高名声显赫,无论当时有人怎样贬抑李白杜甫,都丝毫无损于他们的历史评价。方励之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宣扬人权民主,倡导普世价值,支持学生运动,上书要求改革,坚持正义闻名海内,逝后好评纷至沓来,威望如日中天,名字令人遥望,他所代表的价值理念,更是浩浩荡荡无人可御,普天同嘉惠泽四海,那些愚氓皇民御用文人,诋毁诽谤方励之,又岂能撼动这棵参天的大树,不仅不能有损于他,实则更加反衬了他的伟大崇高,对于这些谤民而言,才真正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