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读高中时,我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虽然自己能力和经历不足,没有写出任何自己或别人认可的作品,但是却有幸结识了一帮有才华的文学爱好者。作为社员,我还得以阅读文学社历年的油印刊物。其中有一篇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作者是往届的学生,具体是谁我不知道,也没有去问别人。
现在我依稀记得其大致情节。作者用第一人称写作。他来自农村,到县城的高中来住校上学,应该是学的文科,而且有志成为作家。少年怀春,他也有情愁。他爱上了学校旁边餐馆的一个服务员女孩。两人有些交往,女孩也许没有那么热烈,或许有些觉得高攀,或许根本就没有任何情爱,不过是对一个刻苦学习形容消瘦常来吃饭的高中生的同情。不起眼的高中生很可能转眼就是人人羡慕的大学生。没有机会读高中在餐馆帮忙的女孩也应该是知道这一点的。作者情所困进退两难不可开脱,也对繁重的学习考试感到厌烦,同时对自己能否考上大学也充满担忧,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种种情怀,化为文字。
作者叙述简朴但是文采斐然,读来没有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偶用一两句杨柳春风的诗文表达心境也恰到好处。这也只有八十年代中期的高中生才能够写得出来。
不知道作者是否如愿考上大学,也不知道他的爱情结局如何。也许这两件事情本来就是矛盾的。他或许和很多人一样,必须在矛盾中不断选择,被迫放弃很多东西。
这个文学社现在还有,已经是网络电子版了。我有时还登录到上面去拜读一下学弟学妹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