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来纪念王小波20周年了,他外甥吹他制作统计软件可信吗?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jhuang 于 2017-04-06, 00:32:11:

姚勇胡吹Win32 SDK难用可见他没有真正在Windows 95或者Win3.11上练过,没有切身的体会,难是难在哪里,16/32位混合模式,还是全局堆的限制。王小波的计算机高超技艺到此为止了,我不觉得有什么讨论必要。

王小波做过人大统计学的讲师,他生前的书信里面出现折腾统计软件的信息,又被他那个外甥拿出来秀。我就奇怪了,王小波本科学的贸易,出国之后念的也是一个文科专业,回国教C++可以理解,毕竟门槛不高,读一两本书,写1,000行代码对着教材就可以讲课了。统计里面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即使王小波是天才,仅靠业余时间,几年功夫能掌握吗?

引用:
1992年前后,王小波写了两年“科技博客”

知乎网友Vernsu把王小波作品、书信里面和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信息全都摘录出来做了一个网页,大家可以点击 王小波和编程 查看全文。

一共18条,其中14条写于1991年春节后到1993年春节前这两年时间里。1992年“更新”最为频繁,王小波写了自己做统计软件、输入法的事情,还有购买、维修计算机的经验之谈。

引用:
王小波如果不是这么耿直的Boy,他本来是有机会创业的,在他的“科技博客”里面,他已经看出来很多商机,

现在国内软件一面混乱,又逐渐有形成市场之势。首先以年兄学统计这一事实来看,回来做事非有会用的软件不可。


中文软件(严氏By×)我用着尚好,而且又用C语言仿编了一个,程序是我的,拼音字典是人家的,执此招摇撞骗,骗了一些钱。


引用:

引用:
作者:王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64366/answer/952028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文字都是我本人写的。为了让阅读方便,减少模糊性。我在文中以第三人视角描述。 而不用“我舅舅“,”我姥姥“,”我大舅舅“,”我小舅舅“之类的称呼。 这是一个十几年软件工程师的习惯而已。 我舅舅是王小波。我是个禁不住人肉的老百姓。资质平庸。 王小波一篇《我是怎样做青年思想工作》的杂文在我青年单身适龄的年代,给我个人做了最大程度的广告。算是他老人家留给我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他那台用了很久的PC,在他去世前一年送了我。 他是汇编高手。自己用汇编写了DOS下的汉字输入法。输入法有个功能,可以加4声。 一般拼音输入法没有这功能。这需要普通话读音正确的使用者。90年代总共也没几种汉字输入法。看过他用自己输入法打汉字。速度几乎和盲打英文一样。那时候我大学,正在疯狂苦练吉他。并没有弄懂他用了何种技术。虽然我从小学也用Z80和APPLE II 做些机器码编程做游戏。但到了中学为了高考,计算机就荒废了。 他人生最后几年,WINDOWS 3.2开始普及。然后是WIN95。 他开始从DOS转向WIN32 SDK编程。最终非常任性地熬夜苦干了很长时间,把输入法转为WIN32 SDK 在WINDOWS下正常工作。当时WINDOWS已经有不少汉字输入法。 尤其到了WIN95时代。 他这么做也只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在DOS时代的必须。就WIN32 SDK我们还讨论过一些。那时候win32 sdk真的是很难用。主要是互联网还没有(我是96年后用上的),资料很少。匈牙利命名法陌生。WIN32的体系和DOS大相径庭。全部都很陌生。而且完全抛弃了DOS那套东西。所有90年代DOS底层程序员向WIN32的迁徙都是一部血泪史。 他人生最后一年,多媒体开始普及。光驱,声卡,2D加速卡普及。95-96年他开始和我合计做多媒体出版。原因现在想起来很悲伤 ------ 他的书很难在大陆出版 。 他不得不想办法让他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看见。而平时维持生计,只能忍着严重的痔疮,每日给各种杂志写杂文稿件。 多媒体的兴起,让他感觉也许利用他的技术优势,自行制作电子出版物。配上插图,音乐,用电子书籍方式可以让自己作品为大众所见。他给我看了已经制作了一部分的DEMO。就和现在用Micromedia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的电子多媒体制品很像。电子书内容是黄金时代。有图案的背景。按空格可以翻页。同时有音乐。好像偶尔还会有一点动画的特效(我记不清了) 。但当时的DEMO完全是他自己用WIN32写的EXE 可执行程序。 他那是从WIN32 SDK移植输入法时,基本掌握了消息处理,GDI,窗口控制等方法。还有一些底层的TRICK。 我大学后和王小波比较近。那几年每周末都在他母亲家相聚。他母亲5个儿女,只有他1个人在国内。于是他就经常住在母亲家,怕老人一个人,是个大孝子。母亲家旁边有个筒子楼里2间房的小屋,公共厕所和水房,冬天暖气烧得极热。偶尔我会和他住一块。里屋是他的生活起居和写作桌。外屋很小只有张床。他弟弟的孩子和我偶然会睡外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烧普洱茶的电炉和玻璃茶壶。里面总是有极浓的茶水,下面沉淀着大量茶叶。估计熬夜就靠那个 目睹了他后半截人生(从我记事起到他去世,中间他出过很多年)。感慨很多。王小波有个八叔,当时双手打算盘,无比聪明是个天才。年少夭折。王小波父亲因为搞逻辑学,引起毛泽东注意,被毛接见聊了一下逻辑学的学术相关问题。69心脏病发独自倒在家中过世。王小波去世方式和他父亲一模一样。区别仅在更加年轻。王小波哥哥在受文革影响挖了10年煤。后来去美国博士念数理逻辑,解决了一个100多年未解的数理逻辑问题。最后的博士毕业论文自己系的教授搞不定,专门找了数学系的教授来看。毕业后他哥哥专心开饭馆挣钱养育2个女儿成人。准备财务自由后再著书立传。 我的最大感慨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天才也好,资质普通如我也好,人都只有一个人生。王小波妈妈去年92岁,10月刚去世,白发人送走了自己两个儿子,又过了十几年才走。之前得过癌症,靠自己毅力锻炼,恢复了。王小波去世后一年,王小波弟弟又突然去世。当时孩子都没敢告诉老人。老太太感觉不对,但又无法得知真相。只是和我说她的疑心。当时国内只有我一人,只能瞒着。不停劝慰老人没事。老太太喃喃说,“除死无大事,除死无大事啊” 。 除死无大事。 人生在世,碰到什么坎,都只会是你人生中一个普通的节点。时间一长,什么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留份宽心,也许这样导致目标感没有强到能和社会精英逐鹿。但只要有耐心,不怕挫折,假以时日,目标总会实现的。作为一个42岁还在以玩游戏看动漫为生活主体的大叔,保持健康和有活力地追求智慧和有趣,做自己热爱的工作,保持善良,做精神自由的人,是我从王小波的人生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希望每个喜欢王小波的人,都有自己充实和健康的身体和精神。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