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制系统简介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qtl 于 2017-05-08, 08:25:16:

【按:俺以前各种比赛参加得少,很多赛制的名字也是近几年才听说过。原来俺还想仔细研究一下公平排名呢。但想到体育商业化的厉害,欧美的体育传统也厉害,自己能想到的问题别人恐怕都已经想过了。其它赛制很定也有,只是俺没精力去看了。】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比赛便要争胜负,排座次。有的比赛,如田径、游泳等的排名非常容易。比如跑步,每个人都跑一次,不管是一起跑还是单独跑,每人一个的计时就可以把名次排出来。

有的比赛就不那么容易,比如个人或团体对抗项目,问题就出来了。以羽毛球单打为例,假定参赛的选手不多,比如仅 4 人参赛,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单循环,这样总共需要 (4x3/2=)6 场比赛。倘若像挪威一个典型的地区比赛,20 人参赛,那么就需要 (20x19/2=)190 场比赛。这样 5 个单项总共需要将近 1000 场比赛。以每场 30 分钟计算,我们需要在 6 片羽毛球场地上连续进行 7-80 个小时才能把比赛打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不但场地无法保证,每个人也没有足够多精力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比赛。

最省时间的办法当然是淘汰赛,比如即使有 64 个单位参赛,我们总共需要 6 轮 63 场比赛就可以把第一名找出来。这比单循环需要 2016 场比赛简化了很多。然而这种赛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极端的情况是第二名第一轮就遭遇第一名,那么实力第二的只能排到 32 名之后。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为了避免上述的不公平,在一般的比赛中经常会设种子选手,以避免高手们提前相遇。另外增设小组和小组内循环赛也是一个办法。

上述两种方法于排名不公仅仅是缓解,它们还需要提前知道选手们大致的相对水平。那么素未谋面一群人的座次排列有没有省时省力的解决办法呢?答案是有。

解决的办法之一是瑞士赛制(https://en.wikipedia.org/wiki/Swiss-system_tournament )。如果事先没有选手信息,第一轮可以随机配对。之后可以根据前一轮的结果尽量将水平相近的匹配。如此经过很有限几轮,选手的座次基本就可以根据每场比赛的得分排出来了。

倘若有选手的先验资料,比如各种棋类选手的级别,可以根据报名级别给选手加权。这样至少可以省略瑞士赛制前一、二轮的随机性。这算是一种改良的瑞士赛制,或者叫做 McMahon 赛制。

瑞士赛制及其变种的使用相当广泛。了解赛制系统也容易接受赛事结果。比如在瑞士赛制之后,经常会出现两个选手相互比赛,输的那位反而排名靠前。这是因为个人排名是根据所有比赛的成绩加权算出来的,结果有数学或统计计算保证。如果考虑水平相近的选手经常互有胜负,排名结果实际是对统计期望的一个估计,如此解释对曾经学过统计的人士可能更容易理解些。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