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八节 百忍成精 脱胎换骨的林冲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zhangqq 于 2015-09-01, 23:58:34:

回答: 第四章第七节 林冲在劳改营 由 zhangqq 于 2015-09-01, 23:57:39:

第四章第八节 百忍成精 脱胎换骨的林冲

  林冲在雪夜中,终于大开杀戒了!林冲为什么要大开杀戒?因为以前,林冲觉得,用自己固有的出牌策略,是可以看到希望(虽然这希望越来越渺茫,后来,甚至带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了)。但是,在那个雪夜中,林冲终于清晰的发现,忍让已毫无意义了,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杀了三个害自己的人。

  有句话说。哈姆雷特,永远也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下一千次决心,他还是哈姆雷特!
  林冲呢?也许永远是林冲。

  但在那个雪夜,林冲终于不再是林冲了。而且,我相信,当时的林冲,肯定也对自己,说了一千遍,我再也不做那个逆来顺受的林冲了。
  但林冲,还是林冲!

  在那个雪夜,林冲杀了三个人。而且,开始蛮不讲理了。

  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林冲闻得酒香,越要吃,说道:“没奈何,回些罢!”众庄客道:“好意着你烘衣裳向火,便来要酒吃!去便去,不去时,将来吊在这里。”
  林冲怒道:“这厮们好无道理!”把手中枪看着块焰焰着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又把枪去火炉里只一搅,那老庄家的髭须焰焰的烧着,众庄客都跳将起来。林冲把枪杆乱打,老庄家先走了。庄家们都动弹不得,被林冲赶打一顿,都走了。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

  但是,此时的林冲,还是原来的林冲。因为他这样做,实际上,只是一时的放纵,于是林冲很快喝醉了,并且醉卧于风雪之中。
  “提了枪,出门便走。一步高,一步低,浪浪跄跄,捉脚不住。走不过一里路,被朔风一掉,随着那山涧边倒了,那里挣得起来。凡醉人一倒,便起不得。醉倒在雪地上。”
  后来,那些被他打走的庄家,把林冲捉走了。如果没有捉走他,会是什么结果?大约就是冻死在风雪之中了!
  如果林冲这样死了,大约就是带着无尽的憋怯,在一次彻底放纵后,无声无息的冻死在了风雪夜里。

  捉走林冲的庄家,是柴进府上的人。于是林冲在柴进的介绍下,终于上了梁山。在梁山上,那个雪夜中彻底放纵的林冲,终于再也看不到了。换而言之,林冲还是一个习惯逆来顺受的林冲。
  林冲成了强盗,他已开始杀人越货了。但是,成为强盗的林冲,还是一个习惯逆来顺受的强盗。
  王伦欺压他、排挤他,杜千、宋万也站在他们前面,丝毫没有尊重他的意思。林冲却只有忍受。甚至林冲一直挂念自己的妻子,希望把自己妻子接来。但是,林冲终于不敢,因为他害怕妻子到了这里,他依然无力保护自己的妻子。

  在林冲的字典里,他总认为,你对别人好,你对别人忍让,别人就会对你好,别人就会尊重你。这种认识自然没有错,但是许多时候、许多人,根本不吃你这一套!
  许多时候、与许多人相处,你必须得学会还击,否则,他总认为你是傻子,你是好欺负的。
  现在的林冲,已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是,林冲却无法改变多年养成的出牌习惯、出牌策略。
  哈姆雷特下一千次决心,也是哈姆雷特。林冲呢?也许,也是如此!

  也许在晁盖上山前,林冲就一再对自己说,我不能再作这样的林冲了,我必须得学会改变自己了。
  我相信,林冲肯定会这样对说过一千遍、一万遍。不要说为他自己了,就是为他的妻子,他也会这样说的。林冲一直想接自己妻子团聚,却一直不敢、不能,这种痛苦,就足以让林冲,无法接受现实的一切。
  但是,哈姆雷特下一千次决心,他还是哈姆雷特。林冲呢?大约也是如此。
  晁盖上梁山后,林冲已开始不像从前的林冲了。吴用一眼就看出,林冲已有火并王伦的意思了。但是王伦却丝毫没有感觉出来,因为王伦对林冲太了解了,因为王伦知道,林冲永远也是林冲。
  于是,王伦死了!也许他临死前,都无法相信,林冲竟然还会以这种形象出现。
  以后的林冲,依稀还是从前的林冲,
  但是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却完全不同了。

  其实,我总觉得,林冲的悲剧,只是小说情节的需要。因为,一个人拥有林冲这种能力,应该是可以在这个社会混的很不错。甚至施耐庵也承认这一点,所以他在塑造林冲的悲剧时,一方面把它归于社会原因,另一方面更把它,归于了戏剧化的原因。因为,高衙内的相思病,也来得太不可思议了;虽然勉强可以解释,却总是有些勉强。
  许多人在改编《水浒》时,常常会抽掉高衙内得相思病,病的要死要活的情节。于是,高俅为了帮儿子欺负人,就往死逼林冲。这种改编,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仔细想下去,就荒唐了。高俅再坏,也是一个官居太尉的人,他怎么可能为了帮儿子抢一个女人,就干这种事呢?
  从故事情节去看,施耐庵大约也发现,以林冲这样的人,绝不会轻易被逼上绝路的。但是,施耐庵也不愿意,为了情节需要,就随便破坏自己笔下的人物的形象,于是就只能一个戏剧性的内容,推动情节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高衙内突然病得要死要活,林冲前面的一系列应对,已把这件事解决好了。但是,高衙内突然病的要死要活,林冲自然陷入了死局之中,至少以林冲的出牌套路,绝对是无解的。

  施耐庵自然可以用写杨志那样的笔法,把林冲写的比较不堪些,让他犯一些绝不应该犯的错误(比如非常无能、非常自私),让他一步步走向失败。但是这样一处理,就会让林冲的艺术感染力变得没有了。
  悲剧的主角,通常都是那种带有完美倾向的人物。如果悲剧的主角,能力、或道德十分不堪了,也就没有悲剧感染力。换而言之,主人公的道德、能力,如果十分不堪,那他受苦、受难,人们不会发自心底的产生共鸣(如果他太无能,人们看到他的不幸,就会想到,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他太自私,人们看到他的不幸,更会想到,那是他自找的),从而悲剧的感染力就会丧失。悲剧中的主人公,通常都有着过人的道德、能力,只是受制于命运、社会、性格,他极力想挣脱这种悲剧的命运,却只能一步步走向沉沦。

  《水浒》的改编作品中,通常也总会认可林冲的能力、道德,因为,破坏了这种内容,这段内容的悲剧感就会降低。只是,他们在认可林冲的能力、道德时,都把林冲简单化了,而原著中的林冲,则显然是一个非常丰满、复杂、立体、真实的人物。
  许多评论文章中,则显然把林冲的能力、道德贬低了,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真按这种思路去看小说,这段内容的悲剧感就会完全丧失,从而艺术感染力等于没有了。
  更主要的是,这样一来,林冲这个人物也不真实了。因为,林冲如果是小人,那他的妻子、老丈人、鲁智深、柴进对他的喜欢、尊重,就无从谈起了。
(第四章完)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