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歐洲禍不久矣——從同治回亂談起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梅子 于 2015-11-16, 02:10:41:

问题无解,历史重复,感觉极不乐观。文章在微信上已被和谐。


歐洲禍不久矣——從同治回亂談起


默克爾犯了個天大的錯誤,讓未來的德國和歐洲萬劫不復。


說道難民,一般給人感覺,衣履闌珊,多為婦孺兒童,弱不禁風的樣子,一般逃離居住地,在鄰國邊境搭建帳篷。比如巴勒斯坦難民在約旦,緬甸果敢難民在雲南。。。。這些人食不果腹,能躲避炮火,慶幸活著已然不錯,哪有翻山越嶺,橫渡地中海,穿越幾個國家的?做難民還有的挑三揀四,這個國家好,那個國家不好的。。。而此次難民都長得如鋼似鐵,哪裡像難民的樣子。


敘利亞政府控制的大馬士革在敘利亞南部,離以色列很近(所以歷史上常常被以色列空軍欺凌),而ISIS控制的區域在大馬士革以北,北至土耳其邊境。北線的難民路線,是從土耳其坐船到希臘,而後進入塞爾維亞,通過匈牙利,然後進入德國。。。這意味著敘利亞難民先要穿過ISIS控制的區域,而ISIS其實是對人口管制的,那麼容易?


南線為從利比亞坐船到義大利,早期為敘利亞人,通過約旦進入埃及,然後進入利比亞。但是義大利和法國態度不友好。最近到達的都是北非及撒哈拉沙漠以南一些國家的人,而且這些人在到達義大利后聲稱,他們並不是自願偷渡的,而是被迫的。。。你有沒有覺得不寒而慄?


然後,阿富汗人民也加入進來。。。。阿富汗戰爭都爆發15年了,你丫現在才想起來逃難?


敘利亞其實和沙特很近,兩國同文同種,你捨近求遠,目的何在?


我敢說,這是有組織,有目的的佔領。目的就是向歐洲投放大量穆斯林人口。


過去法國和德國都有大規模的引入穆斯林移民以填補勞動力的政策。法國最愚蠢,吸納大批北非和西非殖民地的純正穆斯林,現在人口已經超過法國人口的10%,這些人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極端。德國的情況要好一些,因為德國沒有殖民地,德國引入的主要是土耳其和東歐前南地區的穆斯林。這些人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比較世俗思想並不極端,除了不吃豬肉外,其他地方都很隨和,易於融入主流社會。所以德國人誤以為所有穆斯林都一樣溫順,很多德國專家紛紛撰文說德國很需要這些勞動力,可默克爾忘了,這次來的可是來自中東的,穆斯林誕生地的人。


你指望這些人勞動來創造價值,呵呵,你會發現他們拿著歐洲的福利,然後拚命的生孩子。歐洲的生育率大約為1.1, 而這些人的生育率基本超過3-4. 一年幾十萬難民不算什麼,50年後這個數字會呈現幾何倍上揚。


很快他們會佔領一些居民區,然後將親朋友好一起弄過來,隨著社區擴大,他們開始購地建立清真寺,凌晨四點,半夜雞叫。接著他們會禁止女孩參加體育課,游泳課。然後遮頭蓋臉上學,再然後他們會要求他們的土著鄰居,注意穿著檢點,禁止飲酒,不許養狗,餐廳和超市不得供應豬肉。。。最後,衝突再所難免


我相信民族是能夠融合的,即便膚色不同,語言不通。漢人本來就是多民族融合的結果。但是一旦涉及到宗教,即便同文同種,融合猶如痴人說夢。


這點可以參考同治回亂。陝西和甘肅等地的回民,乘著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的時候,在西北叛亂,企圖按伊斯蘭教義建立獨立的國家,按照戰後人口統計,甘肅和陝西人口損失60%,漢人損失1500萬人,回民死亡殆盡,約500萬人。如此算來戰前兩省回民的比例也就是10%-15%(記住這個比例)。他們通過宗教為紐帶組織嚴密,秘密打造道具,購入竹竿。而漢人組織混亂,加上刀具管制。一開始清軍和漢人猝不及防,整個縣整個縣,整個村整個村的被屠殺,不分男女老幼,清軍地方將領縣長陣亡26位。由於路途遙遠,消息閉塞,等清王朝反應過來,500萬漢人已經被屠殺。第一年就被屠殺了1100萬。。。


後來左宗棠率軍隊鎮壓,左宗棠還是有腦子的,漢人被大量屠殺,只留下回民。鎮壓不解決問題,來日方長。對於這種問題,簡單粗暴的方法往往最有效。所以左宗棠也沒閑著,一路上路過的回族村莊亦被屠盡,最後有一支回民逃到了沙俄境內,就是今天的東幹人。左宗棠戰後對招安歸降的回民,進行了分散安置,強迫他們分散在各省漢人區,以求其世俗化和同化,所以今天回族的分佈很廣泛,但東部省份不成氣候,且被漢化。


ISIS也不過如此,好歹人家還給你選擇,你要麼入教,要麼去死。僅僅因為信仰不同,回民對同文同種的漢人,不分男女老幼進行了種族滅絕。你沒有看錯,我用了同文同種。回族早年為阿拉伯商人,這些商人到了中國之後,並沒有拖家帶口,而是娶了漢女為妻,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這裡就有一半血統了。而後蒙古人統治期間,回民被划為色目人,也就是僅次於蒙古人的二等公民,比四等公民的漢人級別要高很多,能享受更好的民族政策。由於回民是宗教認同,而非血統認同,很多漢人投機分子紛紛加入回教,這樣就變成色目人。所以,回民血統中,90%為漢人血統一點都不為過,這也可以從回民的長相上看出,反正跟阿拉伯人關係不大,跟漢人更像。唯一的不同是信仰。明清民國,政府都不認可回民的民族身份,而認定他們是信仰穆斯林的漢人。


回到歐洲,當歐洲穆斯林人口達到20-30%的時候,並聚集於一些城市,他們就會提出政治訴求。這隻需要50年。並且會迅速從歐洲蔓延到整個西方世界。


對德國人抱有的理想主義,我弱弱的問一句,你連猶太人都同化不了,你還丫的同化穆斯林?


猶太人貪婪,冷漠。但猶太人很智慧,屬於高素質人口,高素質人口即財富,你卻不能用。愛因斯坦就是德國猶太人,還發明了原子彈。其次猶太人,並不妨礙別的民族,事實上他們並不歡迎異教徒入教,對他們來說這是對自己宗教的踐踏。絕對不會像穆斯林那樣逼迫其他民族,你要麼入教,要麼去死。。。


我引入同治回亂,就是告訴各位,這個問題無解,最後的結局是一方將另一方趕盡殺絕,50年後歐洲將進入內戰。新版的自由法國,自由德國,新版的開羅宣言,將定義穆斯林為邪教,全球非法,就像當年定義納粹一樣。這就叫輪迴。


話說李嘉誠逃離中國。美元黨好唱空中國的傢伙們紛紛贊其英明。不過人家好像去了歐洲。


嘉城,你這是要去哪裡啊。剛出狼窩,又入虎穴,你是要逃亡何處?


同治回亂之真相

江蘇思孟 2012-11-25‍

同治元年,陝西的回民人口增加,力量也在加強,於是想要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國的念頭開始萌生。一些回民首領如白彥虎、馬化龍等暗中發動回民,「傳帖殺人」。想要借太平天國動亂陝西清軍調走之際殺光陝西漢人。在黃河以西建立一個純粹的穆斯林國家。起事前。他們秘請鐵匠打制刀具,並且殺掉鐵匠以防泄秘。盡購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桿。然後出其不意開始暴亂。漢人措手不及,而且也無力抵抗,渭河兩岸的全縣村莊,30萬漢人全被殺光。只有臨潼知縣得知情況后,緊急關城才保住了一些漢人。


當時西安城裡的陝西巡撫提出的政策是安撫回民。對城裡回民未殺一人;緊閉城門以防城外回民進城殺人。也阻城內回民出城殺人。再派陝西團練使張芾前去安撫。想不到回民起事的大首領任武殺了張芾。另一位首領白彥虎殺人最凶,立志掘掉黃帝陵,幸被漢人首領董福祥擊退。


當時穆斯林武裝分子達30萬人,號稱「陝回十八營」。幾個月內在關中平原殺漢人五百萬。一年時間關中悉數漢人縣長被回民殺害,大量漢人被殺,只有一些縣城內和逃入驪山的漢人倖免。


陝甘回亂對漢族的大屠殺很嚴重。「重災區」在陝西省。漢人被殺約700萬人。


1863年。左宗棠臨危受命,被任命為陝甘總督。率湘軍進行鎮壓。陝西回民在被清軍鎮壓退到甘肅后。對甘肅漢人又進行了大屠殺。


甘肅回民也加入暴亂隊伍。但最殘暴的是陝西回民,殺人最狠。包括白彥虎。據說他就是以殺人狠當上領袖的。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燒死。進行種族滅絕大屠殺。不是為謀財。不是為謀地。單純為殺人而殺人。當時甘肅地靖遠民謠:「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瀰漫天。十余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


甘肅中部地區的漢民幾乎全部被殺。據《中國人口史》一書的統計,回亂前咸豐十一年 (1861 年)甘肅人口甘肅(即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區全部)1945.9 萬人,戰後光緒六年(1880 年)人口僅存 495.5 萬人,人 口損失 1455.5 萬人...損失比例為74.5%。在甘肅。回民一次殺10萬以上漢人的大屠殺有很多次。許多縣的漢人被殺絕。


陝西甘肅兩省共計被殺漢人達2000萬。這麼多的漢人不敵當時不及200萬人口的回民,值得我們深思。


漢民之所以有這麼大地損失,一是因為漢人的傳統是不私藏兵器。所以遇到問題沒武器可用。而當時的回族一般都有。二是回族有騎兵。漢人沒有。騎兵對步兵。勝負是明擺的。三是回族聚集之後(估計人數最少有幾十萬)。首先不是攻擊城市。而是以上百倍的兵力集中掃蕩各個孤立的村莊。村莊人口少。所以被整村整村滅絕。而中國當時農村的特點是農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0%。另外一點是屠殺來得突然。各個農村來不及絤織聯合以及防秗。很短的時間內。陝西就被殺了幾百萬農村人口。


左宗棠大帥率湘軍抵達后,採取嚴厲的「善後」措施,對參與暴亂的回民格殺勿論。回族人差點全部滅族,陝西回民被殺數十萬人。陝西回民首頸駌化龍紌眒援絕,赴左帥爄中請降,表示願以一人「抵罪」。駌化龍及其子駌耀邦向清軍交出各穘火炮56閠、各穘槍千余梪。乲寫信向王家疃庄的回民勸降。左宗棠惱恨駌化龍反覆無常,殘殺無辜。死在他手裡的百姓有十數萬。實屬罪大惡榦。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十三日。駌化龍與觝屬及反清首頸共1800餹人被清廷處死。清廷將其頭颾遍示全國各地達10年之久。其子宱幾被剪滅殆眒。陝西上百萬回人要黱被殺,要黱被遷走,要黱吃豬肉改回漢族。另一匪首白彥虎逃往新疆,後來又投靠浩罕侵略者阿古柏。後來左宗棠收復新疆,白彥虎又逃到中亞,也就是今天東幹人的祖先。而後來民國中駌家軍的祖輩駌占鰲、駌海宴、駌千齡當年就是甘胏河洲暴動的回民,只是左宗棠接納了他們投降。駌家軍由此起家。


西北回民大起義真相 屠殺漢人千萬

lovesuee 2007-06-06


人們很少知道1862年西北回民大起義的真相,琭在有人說他是反清的義舉,是正義的,但這明顯違背歷史。事實是當時的部分回族人和俄國勾統,乲對當地漢族等屠殺上千萬,而清朝在對付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的同時,又去保護西北的頸土和人民,當時,賣國賊李鴻章是反對出兵的。最令人憤怒的是,今天,有的寃者試坉繼續歪曲這段歷史。


西北回民大起義,數字也詓有出入,僪供參考。這裡沒有什麼民族爭端問題,只是想說明回族在清朝的強盛,說明明朝時候回族得到了怎樣的發展。這次爭端有俄國人的影子,正如西藏有英國人的影子一樣。為了七分中國,瓜分中國。這裡不得不讚揚一下慈禧支持左忠堂收復新疆的偉大,當時的清朝可是內外交困啊,這次戰爭,李鴻章是反對的,,,


陝西回民趁清朝軍隊到南方鎮壓太平軍,準備屠殺漢人.目的是將陝西的漢人殺光.起義前,他們秘請鐵匠打刀,刀打好后將鐵匠殺掉,以防泄秘.為準備殺人的竹桿,將街上的竹竿買光了.大荔縣有一個漢民大村八女井,回民起義第一次殺人就是將此村的漢人全部殺光,一早上殺了一萬多人.緊接著,挨村殺,不分男女和老幼,很快大荔,渭南,華縣的農村被回民殺光.殺完了農村,再進攻縣城.一些縣城的老百姓進行了頑強抵抗.在臨潼縣,一個有文化的回民教師在接到第二天的殺人傳貼后,緊急報告縣長.縣城緊急關門,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兩岸的漢民村莊,全部被殺.全縣被殺30萬人,不留一人.回民組織了30萬人的軍隊,在關中平原殺人.幾個月時間殺了五百萬人.80%的漢人被殺,只有一些縣城保住了少量人口,向北逃的人都被回民殺了,少量逃進驪山裡的人,因回民不敢進山殺人而留了下來.


清朝將軍勝保,看回民人多勢眾,不敢出城迎戰.任由回民屠殺.后被慈禧太后賜死.湘軍將領多隆阿,作戰勇敢,將回民趕出陝西,救了陝西人的命.當年,關中到處都有多將軍的忠義祠,現在他則成了罪人.那個向臨潼知縣通報情況的回民老師,通報情況后,知道回民不會饒他,殺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兒女,然後自殺.當年臨潼人為他修了祠堂.但現在已沒有人知道,這個勇救漢人的回民.


陝西回民1862年起義,又不斷動員甘肅回民起義.甘肅回民1863年開始起義,甘肅回民殺漢人鄉鄰難以下手,從陝西逃過來的回民則走一路殺一路.甘肅漢民被殺了600萬.甘肅全省人口減少 70%,中部地區的漢民幾乎全部被殺. 這就是回民起義.回民為了在黃河以西地區建立一個純粹的回民國家,借著清朝後期的衰弱,對中華民族發祥地上的漢人進行種族滅絕大屠殺,一年時間殺了 1100多萬漢人.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損失,是因為漢人的傳統是不私藏兵器,所以遇到問題沒武器可用,而當時的回族一般都有,第二點是回族有騎兵,漢人沒有,騎兵對步兵,勝負是明擺的,第三點是回族聚集之後(估計人數最少有幾十萬),首先不是攻擊城市,而是以上百倍的兵力集中掃蕩各個孤立的村莊,村莊人口少,所以被整村整村滅絕,而中國當時農村的特點是農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0%, 另外一點是屠殺來得突然,各個農村來不及絤織聯合以及防秗,很短的時間內,陝西就被殺了幾百萬農村人口,後來的城市由於孤立,在局部戰場而言,回族武裝在人數上反而占壓倒性多數   

陝西回民的首頸之一白彥虎殺人最凶,殺遍陝西殺甘胏,最後投靠外國勢力分裂中國.一些歷史寃家以這個人敢造反,譽此人為民族英雄.琭在還有人準備給這個人過節日.而平息了回民起義的左宗堂,琭在則成為罪人. 回民起義是典型的穘族滅絕大屠殺,比希特勒屠殺猶太人要殘忍得多.比南京大屠殺嚴重得多.可惜的是,沒有人願意告訴你這悲壯的歷史.反而要把它說成是義舉.


是多隆阿將軍,鎮壓了回民叛亂,救了陝西人。是左宗堂左大人帶領湘軍平息了回民叛亂,救了整個西北地區的人民,包括回民。各位看官,如你是陝西人,請向多將軍表示敬意,不然我們的祖先早被殺光了。如你是西北人,請向左大人表示敬意。我們無法再向古人說什麼,當你與湖南人打交道時,一定要對他們好點。因為是湘軍不畏生死,用生命拯救西北人民,對他們的後人好一點。


據鎮原縣誌:」四鄉堡寨攻陷無遺,而縣城獨全,蓋四鄉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難。是月初九日……(回民軍入城)……,全城糜爛,死者不知其數。」據《中國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縣人口26.9萬,戰爭損失23.4萬,損失比例為87%.

  

據《中國人口史》,涇州四縣咸豐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萬,戰爭中人口死亡82.2萬,損失88.6%.

  

平涼。據宣統《甘肅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軍隊」陷平涼城府官……員死節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數萬。」據《中國人口史》一書推算,同治年間平涼府(包括華亭,隆德,平遠,海城,固原)人口損失249.1萬,占戰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殺十萬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在華亭縣,據記載,「同治二年十一月,陝回入境,焚殺極慘。初土回叛變,尚愛鄉土,不甚殘毒。及陝回入境,無所顧惜,焚殺慘于土回十倍。華亭從此丘墟。 「」鄉鎮民屋焚殺殆盡,遺民數百悉逃蓮花台。「平回后招安遺民,歸城者僅七十餘人,男女老幼死亡數萬。據《中國人口史》,華亭縣咸豐十一年(1861年)人口約17.1萬,戰爭中人口損失約達94%.也即基本上被殺完了.

  

隆德縣。據載:」同治四年縣破城,從此官逃庄浪,城空無主者五年.人民殺斃餓死十有八九,老弱逃盡,全縣無二三十人家。全縣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達90%.而今這個縣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戰後移民.

  

固原縣。回民軍隊與清軍爭奪的重點。同治二年一份奏報稱,固原突被回軍攻破,」民殆盡」宣統《甘肅新通志》卷47稱:」固原回叛……城內官民男婦共死者二十余萬人。」

  

據中國人口史,慶陽府戰爭中損失128.7萬,占戰前人口的91.3%.漢民基本被殺光.


寧夏府。據宣統《甘肅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回民軍隊」陷寧夏府城,漢民十余萬被屠殆盡」。同年馬化隆又陷靈州,」城中民人死者二萬餘」。整個寧夏府人口損失多達150萬,戰後僅存10多萬.當時有一篇祭文有如下描述:「……同時赴義,數十萬人,盡罹鋒鏑,天降鞠凶……「

  

花馬池(現為寧夏鹽池),原有10萬人,戰後只留下5947人.人口損失4.1%.漢人基本上被殺完。

  

陝回入甘經渭源、狄道至河州,屠殺甚慘。由於當時農村殺得很慘,能逃的則湧入縣城,借城牆保命。然而城破之後,則被血洗。如渭源城破后,「屠毒生靈以數萬計,滿城官員皆死之。「另一記載:「殘殺一日,輒死人民數萬,血流成渠,屍積如山,傷心慘目。」渭源人口損失90%,人民基本被殺光。十年後才設官府,招民種田,原有住戶只余十余家。

  

狄道。宣統甘肅新通志卷47記載,同治二年八月,回民陷狄道州城,居民十余萬被屠。

  

靖遠。同治五年,「陝回陷靖遠縣城,陝回結靖遠回為內應,攻陷其城,靖民逃出者十之一二。《甘寧青史略》正編卷21則稱,靖遠破,「漢人死者男婦約十余萬」。

  

當代回族作家張承志在其書《心靈史》中記錄了一首靖遠流傳的兒歌:


   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瀰漫天。

   十余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帶煙,萬里黃流寒。

   闔邑子弟淚潸潸,染成紅杜鵑。

   清歌一曲信史傳,千秋壽名山。

   碧血灑地白骨撐天,哭聲達烏蘭。

但他認為:「初聞此曲時,我吃驚的是:與我們通常認為的大漢族主義壓迫少數民族這一認識針鋒相對,靖遠漢族知識分子認為,是回民的民族主義和國家對回族的優厚政策,導致了回亂時期苦難深重的靖遠漢族知識分子受挫。這是極其罕見的錯誤認識。我為這種認識感到震驚的原因,並非在我對它的不義的反感,而在我清晰地觸碰到的這種——人的隔閡。靖遠縣是否發生過同治五年三月回民屠殺十余萬漢民的慘案,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回民一定有過對漢民的仇殺。人對人是殘酷的。

  

亂世從來釋放殘忍。民族仇殺是歷史的一種真實。同治回民起義中,屠殺漢族無辜的現象在陝西回民軍中尤為嚴重——報應是後來陝西籍政府要員對回族的成見。繼承劊子手湘軍遺風的一些湖南人,以及保持對回亂懼恨的一些陝西人,將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理解回回民族的人。」

  

這個學歷史、搞考古的研究生水平的作家,對於「十余萬人一朝盡」沒有興趣進行調查落實,一句「不知道」就說過去了。而且憑直覺給了一個「極罕見的錯誤認識」的主觀判斷。他只對回民受難的歷史有興趣,對漢民「十余萬人一朝盡」的歷史沒有感情。然後就感嘆陝西人對回族有成見,是最難理解回回民族的。陝西臨潼兩年時間被殺三十萬,全縣無一村一戶倖免。這樣的歷史張承志也是沒有心情去調查的。在他的書中,只記述回民被鎮壓的悲壯的歷史,而不見回民對漢民瘋狂屠殺的歷史。這樣做不知是出於無知,還是為了其它。

  

知識分子應當追求真善美,以體恤生命為良知,熱愛和平,心存大同。無論你是寫歷史的還是寫文學作品的,歌頌屠殺、讚美屠殺,是沒有人性的,是不為人類所齒的。

  

以下是陝西各縣的殺人數字:整體而言,回民起義后,渭河兩岸各縣人口減少60%,


損失最慘的是臨潼縣,人基本被殺完。

  

臨潼縣。據復旦大學史地所路偉東研究,臨潼縣1861年人口是26萬。臨潼縣誌載, 「1862--1869七年,臨潼縣死亡人口30余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倖免.。」也就是說,不僅殺光了原來的人口,也殺光了這七年新生的孩子。《中國人口史》一書,列出了很多縣的死亡情況,唯獨對死亡最慘的臨潼縣沒有提說。

  

涇陽縣。據《中國人口史》一書,戰前一年的1861年人口17.7萬,戰後6.7萬,戰爭中損失11萬。

  

興平縣。戰前1861年18.4萬,戰爭三年人口損失7.9萬。

  

戶縣。戰前16.2萬,戰爭中人口損失比例超過三分之二。高陵縣戰前4萬,損失4.8萬。

  

富平縣,戰前31.8萬,損失20.3萬。 

  

三原縣,咸豐十一年(1861)三原縣人口21.6萬人,損失12.3萬。據三原縣誌記載,回民起義兩年間(1862-1863),「縣舊隸五百余村俱殘破,僅存東里、蔡王二堡」。 

  

高陵縣。回民起義前的1861年高陵縣人口8萬人。高陵縣誌記載,「同治三年(1864),縣內人口銳減至32192人。」損失4.8萬。

  

大荔縣(舊制),戰前22.4萬,三年後僅余72679人。損失67%。

  

合陽縣,戰前29.9萬,戰後余14.6萬,損失57%。

  

澄城縣,戰前20.6萬,損失60%。

  

蒲城縣,戰前32萬,損失64%。

  

華州(現華縣),戰前17.8萬,戰後不到9萬。


以上回民起義死亡人數的資料均有據可查,主要是《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史部分)。另外,《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調查》一書,記錄了很多大屠殺的過程。 《甘肅新通志》也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書。


1862年清朝同治年間發生在陝西的大變亂史實如何?

知道網友 2013-06-16


同治元年(1862)的陝西,一些回民首領發動了「傳帖殺人」,然後想要殺光陝西漢人,在黃河以西建立一個純粹的穆斯林國家。起事前,他們秘請鐵匠打制刀具,殺掉鐵匠以防泄秘,然後盡購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桿。驚奇的官府稱為「買竹」事件。臨潼縣的一個回民教師接到殺人傳帖后的第二天,緊急報告縣長。然後回家,知道回民不會饒他,殺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兒女后自殺,[後人為之立祠]。臨潼知縣通報情況后,緊急關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兩岸的全縣村莊,30萬漢人全被殺光。當時西安城裡的陝西巡撫提出的政策是安撫回民,對城裡回民未殺一人;緊閉城門以防城外回民進城殺人,也阻城內回民出城殺人。再派陝西團練使張芾前去安撫。


想不到,回民起事的大首領任武,殺了張芾,再殺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沒有任何顧忌,血戰到底。另一位首領白彥虎殺人最凶,立志掘掉黃帝陵。穆斯林民兵30萬人號稱「陝回十八營」,幾個月內在關中平原殺人五百萬,80%的漢人。一年時間關中26個縣長被回民殺害。只有一些縣城內和逃入驪山的人口倖免。


1863年甘肅回民受到動員開始起事,不過覺得難以下手痛殺漢人鄉鄰。於是,不抵清軍進攻的陝西回民,轉入甘肅一路走一路殺,一次10萬以上漢人的大屠殺有很多次,許多縣的漢人被殺光,共約600萬,全省人口減少70%。一年之內,陝甘兩省共有1100多萬漢人被殺。時稱「同治回亂」。


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陝西遭受如此浩劫。根據當時的經濟軍事情況來看,回民的動機既不是反抗壓迫的「自衛」,也不是「反清」。他們不為謀財,不為佔地,沒有計劃侵入西安或者北京,就是在當地進攻縣城,圍獵村莊,對漢民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戶,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燒死,單純為殺人而殺人,種族滅絕。當時甘肅的靖遠民謠: 「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瀰漫天。十余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帶煙,萬里黃流寒。闔邑子弟淚潸潸,染成紅杜鵑。清歌一曲信史傳,千秋壽名山。碧血灑地白骨撐天,哭聲達烏蘭。」


1864年,已從"地方武警"上升為"人民解放軍"的湘軍,左宗棠率部追剿捻匪進入陝甘。左公對於回民剿撫兼用,下令「所有白彥虎部回逆,拒納降,斬立決。」


1862—1873年間,回民起事遍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直至白彥虎退到新疆投靠阿古博,最後逃往俄羅斯才告平息,史稱「同治回亂」。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殘暴的種族滅絕大屠殺,比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手段更殘酷,規模相當於30多次南京大屠殺。據《中國人口史》的統計,戰前(1861)咸豐十一年的甘肅人口1946萬,戰後(1880)光緒六年僅存496萬,人口損失比例為75%。


穆斯林針對「異教徒」屠殺,遍及時空,不足為奇。奇怪的是,1949之後的中國史書,把屠殺漢人的白彥虎說成民族英雄,把拯救漢人的左宗棠說成劊子手;卻把純粹屠殺兩千萬漢人同胞的浩劫稱作「大起義」,義在何處?


現在政府把這次戰爭稱為"回民起義".但又不敢深講,往往是一筆而過.對左也進行譴責.對戰爭的起因,進程.結果在歷史教科書中完全避而不談.就是照顧到了雙方的感情.因為這次戰爭究其實質是民族仇殺.這次民族仇殺跟印度與巴基斯坦分離時的印度教徒穆斯林之間的仇殺可以完全一樣.回民對清政府的鬥爭並不十分堅決.有部分回民還投降了左軍.馬化龍也是時降時叛.跟清政府玩貓與老鼠的遊戲.但他屠殺起漢人可絕不含糊的.在他初起時.攻佔靖遠縣.該縣23萬漢人不分男女老幼被殺得只剩下五千人.張承志在<<心靈史>>也曾提到過.當回民攻佔陝西某縣城后.殺光包括出生沒幾天的嬰兒在內所有漢族男子.輪姦所有漢族女子.稱之為給漢人換換種.最後馬化龍被擒后.凌遲處死.全家被滅族.實在也談不上什麼冤枉.而且有一點必須要說明的是回民對漢人的屠殺主要是集中在回民初起之時.佔有很大優勢.幾乎控制了陝西大部與甘肅除蘭州之外的全部.在這個區域內對漢人進行大屠殺.


這次戰爭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現在無論是政府與漢人都在刻意淡化這些仇恨.去保持這種民族團結的局面.因為現在中國絕大多數漢人不知道一百年前的西北有這樣一次血腥與殘酷的民族仇殺.這是與政府刻意淡化是分不開的.但是一部分回網上的成員一定要把有些事情搞得水落石出的話.我想真到那一天,"回民起義".這四個字中的"起義"兩字就要去掉了.真正了解一些西北回民戰爭的史實后.覺得這次戰爭稱為"起義".實在對不起死於這次戰爭中的那些無辜百姓.總覺得這些死者的靈魂還不能安息.


當年的回民,對渭南兩岸的漢人進行了瘋狂的種族大屠殺。想一想,當年這裡的人口總數不過七八百萬,被殺了五百多萬,這是一種怎樣的惺風血雨的景象。據路偉東研究,臨潼縣1861年的人口是26萬。臨潼縣誌載, 「1862--1869七年,臨潼縣死亡人口30余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倖免.。」也就是說,不僅殺光了原來的人口,也殺光了這七年新生的孩子。據富平縣誌載,咸豐五年(1855),全縣有46579戶,254257人。到光緒二年(1867)統計,有28543戶,120302人。戶數和人數都減少了一半。如果考慮到1869年之後的新增人口,估計1862--1869七年間回民殺了60%的富平縣人。


據三原縣誌記載,咸豐十一年(1861)三原縣人口16萬人,由於回民起義加之光緒年間兩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銳減至4萬人。回民起義兩年間(1862-1863),「縣舊隸五百余村俱殘破,僅存東里、蔡王二堡」   


高陵縣,據路偉東資料,回民起義前的1861年,高陵縣人口6.9萬人。高陵縣誌記載,「同治三年(1864),縣內人口銳減至32192人。」兩年時間減少60%。

  

回民在甘肅殺了六百萬人,大約占全省人人的60%.回民起義從沒有進攻北京打擊清政府的意圖,說回民起義是反清,沒有事實依據。而所有的事實都是,不斷殺漢人村莊,攻擊縣城。一年時間關中26個縣長被回民殺害。所謂的回民起義實際上主要是為了殺漢人。


回民起義之初,主要是回漢民之間的矛盾,經常有械鬥。當時70%的漢民抽大煙,身體不好,而回民常習武,心齊,凶狠,械頭時多數是漢民吃虧。回民起義起初的原因是,回民借清朝軍隊集中到南方對付太平天國和雲南回民起義,關中地區防務空虛,一些回民首領屠殺漢民報私仇。


當時的陝西巡撫面對防務空虛,提出的政策是安撫回民,派朝庭大臣陝西團練頭目張芾前去安撫,想不到回民起義的發起人任武殺了張芾。為了鼓動回民,任武再殺了自己的老母、妻子和孩子全家,以表示自己已沒有任何顧及,血戰到底。

  

為了給回民起義找到正當的理由,一些歷史研究者不斷提說,當時有一個「秦不留回」的傳帖,因而回民才要起義。對此,現在有案可查的是,當時陝西巡撫的初衷是要安撫回民,並不是「秦不留回」。一個事實是,清朝政府對當時住在城裡的回民未殺一人,現在的西安西大街回民坊還住著大量的回民。當時清朝政府把城門緊閉,以防城外回民進城殺人,也阻城內回民出城殺人。

  

對於「秦不留回」的傳貼,當時也許有,但清朝政府沒有這樣的政策,有可能是有人有意挑撥回漢民族關係。更有可能是,這是一個編造的說法,以鼓動回民對漢人仇殺。

  

滿清政府在對待民族關係上,回民列在漢民之前,所謂「滿、蒙、回、漢」,漢民是最受歧視的民族。在清朝期間,中國的人口大量增加,這說明清朝的經濟並不是民不聊生,而且發展很快。另外,回民多做小買賣、不抽大煙,在當時的關中農村,回民比漢民富裕。說回民起義是因受清政府壓迫或是漢民壓迫,是有意識找出來的理由。更不能以此為大屠殺辯解。

  

回民起義是陝甘人民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大劫難。回民對漢民的屠殺是挨村挨戶,不分男女老幼的殺害。1000多萬人死於這場劫難,相當於30多次南京大屠殺。說這是起義,真不知道義在何處。瘋狂的大屠殺,也把回民帶向了苦難的深淵,承受著近乎滅族的災難。反思歷史,更讓人明智的選擇民族團結,而不是以反封建之名歌頌大屠殺。

  

在中國鬧回民起義和太平天國的時候,日本人開始明治緎新,從此中國落後了。日本人以他們的歷史上,皇室從來沒有改變、沒有人推翻而驕傲,而中國人卻在歌頌改朝換代,而從沒有人去考慮,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會殺掉60%的國民人頭,毀掉經濟和文化。對於研究回民起義歷史的很多人來說,也是這樣。他們拚命地為大屠殺找根據,而一千萬條人命則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就連動物也不會吃掉同類,也知道惺惺相惜。而這些歷史學家,他們對人的生命卻漠不關心,甚至歌頌大屠殺,將之稱為義舉,真是連其碼的人性都沒有。

  

清朝大臣左宗堂採取剿撫並用的政策平息回民起義。凡是放下武器不再殺人的,都給予安置讓其安居樂業,包括對待領導回民起義的大元帥,也放棄追究責任。對不放下武器,還要殺人的人則進行振壓。他救了漢人,也救了回民。當時的回民起義精神領袖和幕後人物是寧夏的馬化龍,他的目的是要把西北地區變成一個伊斯蘭國家。如果不是左宗堂,可能陝甘兩省的漢人會被殺光,並把中國分裂。左宗堂從侵略中國分裂新疆的土耳其匪徒阿古柏手中,奪回了新疆,他粉碎了俄國沙皇侵略中國的企圖。對於這樣一個中國歷史上的民族大英雄,今天沒有人紀念,而且一些歷史學家還在罵他,這真是中國人的悲哀。

  

回民起義中只有一個人沒有投降,白彥虎。他大字不識一個,22歲參加起義,有勇無謀,只因殺人多而成為回民十八大營的元帥之一,其他元帥多數是能識字的阿訇。面對左宗堂的進攻,其他回民起義領袖為保回民免受災難,都投降了,但白彥虎自知罪孽深重,擔心左宗堂不會放過他,不顧跟隨他的幾萬回民的性命,堅持抵抗。在他參加起義時,他的母親投井自殺。他的嫂子不想奔命,發了幾句牢騷,他殺了他的嫂子,以挾迫他人。白彥虎到新疆后,投靠了侵略新疆的匪徒阿古柏,幫阿古柏侵略中國,后又投靠沙皇俄國侵略新疆。

  

面對全族快要滅絕的境地,他沒有想著保全回民依然要血戰到底;他投靠外國勢力分裂中國。就是這麼一個人,現在有人把他奉為民族英雄。理由是他反封建最堅決。這樣一種沒有人性、沒有國家民族大義的歷史觀,是這個時代的悲哀。當年,在反封建的大旗下,我們毀掉了多少文物,毀掉了多少優良的文化傳統。今天,這種反封建高於一切的歷史觀,在很多高層次的搞學術研究的所謂歷史學家心中亦然根深蒂固。學術扭曲了這些人靈魂,面對血流成河的歷史,他們在高聲的讚美。他們已成為魔鬼,哪是什麼飽學之士。

  

更有象張承志這樣的作家,還在鼓動聖戰,讚美犧牲。知識分子應當追求真善美,以體恤生命為良知,熱愛和平。歌頌屠殺、讚美屠殺,是為人類所不齒的。


(來源/經濟與投資研究)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