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又赢了:新能源车行业骗补已成汽车界公开秘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095 于 2016-01-22, 15:07:54: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6-01-16/doc-ifxnqriz9748681.shtml

新能源车行业骗补已成汽车界公开秘密
2016年01月16日23:02 经济观察报
分享 添加喜爱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刘晓林 刘俊晶

  “刚听我单位的一位领导感慨,几年前从公司辞职的两个普通工人,现在在江苏一个地级市做电动车改装公司,一台车国家补贴10万,白送都挣钱,去年一年就挣了5个亿。”似乎是憋了一肚子气,不到一分钟时间,王高(化名)就在微信上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连续发来了几大段对此事的吐槽,透过文字就能感受到他五味杂陈的情绪。

  “说白了,这就是骗补”。王高就职华南某大型汽车主机厂,他的“不爽”在于,他所在的企业已经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动辄数十亿元,来自政府的补贴只能补偿一部分研发成本。而近几年,一批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一条简陋的组装线就“生产出”电动车,或者转手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或者获得补贴后拆下电池重复利用循环申请补贴,以大量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一致性差的电动车,轻易便套取上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车型并未进行公开销售和进入交通领域,仅仅是用来骗取补贴的工具。

  事实上,通过钻新能源补贴空子“发横财”已是汽车界公开的秘密。过去几年间,前所未有的高额补贴和不够严格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骗补”者。


引用:
7万辆数据“黑洞”

  “这两个人原来是我门公司工厂的工人,一个在6年前辞职去做汽车改装,后来变成做物流货运电动车等改制。听说他们通过买车壳改装的电动车打出厂合格证,只要打出合格证,一台车就稳赚10万补贴。他在厂里的一个亲戚看到行情不错,也在三年前辞了职,现在两人一个做总经理一个做副总,就靠补贴挣钱。”受了刺激的王高迅速地摸清了两位“前同事”的发家史。“这哥俩原来的领导知道后眼睛都红了!”

  更让这位领导受刺激的是,这两位前任手下最近“阔气”地向老东家发出了近万台的无动力车身采购订单。这在整个工厂都引起不小的轰动,成为一个“奇谈”。而一想到这些车被装上电池转手廉价卖掉后,就能挣到大把大把补贴,这位领导“胸闷”了好几天。

  所谓“电动车改装”,即向车身生产厂家购买车身,再将外购的电池装在车身上,在出厂销售前也会进行最基本的技术测试。但由于缺乏前期研发环节,所以对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一致性等性能表现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技术先进性。

  王高和这位领导都明白,在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下,不乏这样靠钻政策空子“发横财”的“前同事”。

  根据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普惠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研发和销售环节都能获得补贴,只要车辆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除了中央财政补贴,还能享受与中央按1:1发放的地方补贴。过去几年间,一辆电动轿车卖出后最高能拿到12万的补贴,新能源客车最高补贴额度更是覆盖了车辆的全部成本。前所未有的高额补贴和不够严格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骗补”者。而这也是造成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存在巨大数据“黑洞”的主要原因。

  “使用低标准电池、虚报续航里程,这些都是最初级的骗补手段,”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更掩人耳目的是“左手卖、右手买”的骗补方式。

  “部分投机企业在造车的同时私下成立租赁公司,生产出的电动车转手就卖给了自己的租赁公司,从左手倒到右手,补贴也跟着拿到手。”上述人士认为,这种行为已经属于恶意骗补。

  “更重要的是,这些车最终并未上路运营和行驶,而我们正规造出的电动车全部都会在路上跑着。”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新能源销售公司副总王毅(化名)告诉记者,新能源扶持政策的目的就是扩大新能源的实用规模,但大部分骗补的车“卖出去”后就不见了踪影,“这些车很可能都没有到达消费者手中,”徐长明称。

  那么这几万辆新能源车都去哪了?“还能去哪儿?可能拿完补贴就停在库房了,也可能把电池拆了卖了,更可能是拆下电池重新组装,再申请一轮补贴。”王毅称,这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我亲眼见过一批电动车放在仓库里半年没动过,但却都是已经卖出去的。”

  另一家汽车集团的新能源总监陈华(化名)对记者表示。7万辆的数据差中有1到2万可能是在走上牌的流程,其他的4到5万辆则是骗补的车辆。对于这些骗补车辆的去向,身为一家电池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的陈许(化名)十分清楚。骗补产业链后半部分的二次套利,是众多新能源车凭空“消失”的主要原因,也是情节最为恶劣的骗补手法。

  “租赁公司买来车后会将车返厂,车身可以回收。由于与燃油车的每一台发动机都有编号不同,电池系统并没有可核对的标识,因此完全可以再利用。就这样,一辆车来回卖好几次,补贴金额也随之循环领取。”

  这已经形成了产业,陈许说,他所在的城市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新能源技术基地。在技术、资源、市场以及政府补贴都十分充分的情况下,通过改装电动车、回收电池来骗取国家补贴,已成为当地人用来“发家致富”的新生意。

引用:
事实上,新能源补贴的发放并非毫无门槛,而且在国家补贴的发放上,四部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经过审核,根据企业年初上报的本年度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情况向有关企业预拨补贴资金后,年底会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补贴资金清算。地方政府的补贴同样需要上贴发票到专门的系统里等待审批。但对投机者而言,无论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可操作的空间都很大。

  按照2013年至2015年遵循的补贴政策,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商用车以车身长度为衡量补贴的标准。业内观点指出,这种粗放的低门槛对骗补者毫无约束力。此外,巨大的推广压力也让地方政府为当地各类“小作坊”大开补贴绿灯,更不乏达成利益共同体的现象。“我们真正做电动车研发的企业一直建议以百公里能耗为补贴标准,增加最高车速要求,同时电动车要进行一定的碰撞测试。”王毅表示。2016年开始实施的补贴退坡政策,虽然有所改变,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和最高时速为主要指标,商用车改变了此前单纯以长度作为标准的补贴方法,增加了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的考核。但仍然过于粗放。 按照2020年要实现新能源累计推广500万辆的目标计算,“十三五”期间新能源补贴额要支出3900亿。陈清泰透露,地方财政目前已经不堪重负。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