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095 于 2016-03-25, 23:58:15:
作者:英雄怒 于 2007-04-09 15:43:00.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此文不是想评论谁的功过,只是把一段真实的历史展示给人们。
从甲骨文开始查起,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从古罗马、古埃及到西方的近代文化;从中国历史博物馆到大英博物馆,翻遍所有藏书,所有上世纪80年代前的资料中,找不到“越穷越光荣”这样的文字组合序列。也就是说:公元1980年以前,根本没有“越穷越光荣”一词。文字组合有任意种,但巧的是当时的确没有“越穷越光荣”这一组。
人们批拨“亩产双吨”浮夸风之时,又认为当时有“越穷越光荣”这一口号;应该说,如果当时认为“越穷越光荣”,应该上报“稞粒无收”才相符。当时的模范人物也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陈永贵”,而把经济搞差的地区会以“复辟”挨批。
那么,“越穷越光荣”一词源自何处?来自80年代初的一部电影《月亮湾的笑声》,影片中塑造了一个人物名字叫“穷光荣”,他有一句台词“越穷越光荣”。影片是一种艺术,艺术要有夸张。而艺术夸张不能代表历史。
由于这句台词充满着滑稽可笑,在人们中间广流传。后来人们忘记了《月亮湾的笑声》这部电影,而“越穷越光荣”这句台词却一直流传至今。久而久之被一部分后来人信以为真。
可以想象,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认为人们的生活应该是“越穷越光荣”。
我们要正视历史,不管当时是对还是错。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我们要把正确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后人,决不可以把自己用作“开心一乐”的一句台词强加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