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篇文章不错,不行让民主党右派steven给评评:美国的失落感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Europeanese 于 2005-6-13, 14:38:32:

美国的失落感(上)
21世纪经济报导 2005年6月8日

  他们并不了解或不想了解,一些美国大公司解除与中小企业合同,而将生产转移到中国,而正是类似跨国公司占了中国出口贸易份额的50%以上。
  
  美国现场调查系列之二
  汇率报复案  
    
  本报特派记者 赵忆宁 华盛顿报道
  
  两个月前,本报记者刚到美国,5件重要的事情就接踵而来:4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67:33通过参议院参议员舒默和葛理汉的“汇率报复案”;4月20日,由国会35名成员组成的一个小组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对中国实行301特别法案;4月29日,美国贸易代表将中国列入301特别法案审查的优先名单;5月17日,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半年报告,有可能将中国定义为“操纵汇率国家”。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争”已经一触即发。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事情使美国如此愤怒?美国的官员、学者和大众所掌握的信息和理解的事实究竟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正在发生的一切?
  隔岸观察甚至凭空想象,自然都难免臆想之短,只有深入腹地近距离观察,才能收集进而寻找和揭示事物发生的逻辑。
  许多美国人坚信是美中贸易的不平衡使美国人失去工作岗位,更是在看到中国在先进技术领域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时,美国陷入空前的失落与忧虑之中。他们并不了解或者不想了解,正是因为无力对抗势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美国大公司解除与中小企业的合同而把工作岗位转移到了中国;也正是跨国公司占了中国出口贸易的50%以上的份额。他们把忧虑的原因归于中国,把失落的灰尘“抖”向中国,更是找到汇率问题作为失去竞争能力的替罪羊。
  事实是,美国正在接受全球化的痛苦挑战。当中国真正参与到市场经济行列并引起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倡导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美国,从心态开始倾斜演变为动作变形,甚至悔悟:我们是否真的欢迎中国加入市场经济?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倡导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
  贸易逆差“二月风暴”
  
  无论在美国西部的太平洋口岸,还是东部的大西洋口岸,到处可以见到中国集装箱潮水般涌入的景象,中国的吹风机、面包烤箱、汽车轮胎和笔记本电脑等产品运进美国的各个角落。
  据中国外贸部门统计,今年1月份,中国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大幅度攀升了42%,总值达508亿美元,比去年12月份上涨了33%;据美方统计,2月份美国贸易逆差突然增加,一个月增加610亿美元。石油进口成本增加和中国产品进口成为主要的原因。其中,美国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增长了4%(加拿大、墨西哥),欧洲增长2%,中国同期增长了51%,占了新增部分的44%。
  面对中国1、2月份表现出强劲外贸出口增长,美国人开始感到惧怕,同时也给那些批评中国操控汇率、以“不公平手段”增加出口,导致国际贸易特别是美中贸易严重失衡的人们更多的口实,也是参议院在4月份通过对中国实行惩罚性关税议案的直接诱因。
  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成为关注焦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1620亿美元,比2003年飙涨了30.6%,中国对美出口是美国对华出口的5倍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制造业产品,这种状况引起美国制造业的忧虑。
  坐落在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的全美制造业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NAM),代表全美五十个州数百万个中小企业,对美国政府和国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该协会在一年半以前第一次提出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协会国际贸易事务副主席法兰克·瓦戈(Frank Vargo)多次代表全美制造业协会在国会作证。
  瓦戈对记者说,美国的贸易赤字创历史纪录,高达6660亿美元,贸易赤字中大部分来自制造业,美国对中国贸易的巨额逆差大部分也出自制造业。制造业不仅是美国工业的基石,而且是美国外贸出口的主体,同时也是目前美国巨额外贸赤字的主要来源。
  美国制造业者普遍感到,中国出口的增长把她的贸易伙伴矮化了。
  
  “工作替代”的危机
  
  2000-2004年美国经历了自1930年代以来第一次4年持续净减少工作岗位的危机。以往对贸易的认识是,人们在交换商品的同时,也交换了思想。这已经不够,由于贸易关系的变化,贸易也交换了工作。当贸易净盈余时,可能产生净就业;当贸易净赤字时,可能产生净失业。
  美国全球贸易逆差2004年达到6660亿美元,占GDP比重5.6%,估计2005年将达到8000亿美元。美国专家认为,贸易不平衡造成了大量就业岗位被替代,特别是对中国进口与出口比例高达6倍是其主要原因。
  瓦戈对记者说,“中国商品的进口减少了本地的生产,使我们累计失去了200万个工作岗位。目前,进口增长率增长得比较快的主要集中在电子工业产品、家具产品、手动工具,塑料产品、纺织品、汽车零部件等。工作岗位的失去也主要集中在这几个行业。”但是根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给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的报告显示,1989年到2003年,对华贸易赤字所影响到的美国工作机会约150万个。
  根据美国MBG信息服务中心主任查尔斯·麦克米林(Charles W.McMillion)估计,从1995年到2004年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累计额为8047亿美元。在国际贸易分类的97个产业(按两位数码分类)中,有75个产业为逆差,其中电子产品及其设备(85)为1589亿美元逆差,机械和计算机(84)为1182亿美元逆差,玩具、游戏和运动设备(95)1165亿美元逆差,三大产业逆差合计3936亿美元;只有22个产业为顺差,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品。
  美中贸易关系的变化以及逆差扩大,不仅替代了美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涉及几十个行业或产业,其不平衡已经波及全美51个州中的47个州。1989-2003年所造成的美国各州替代工作岗位前五名有:加州、德州、纽约州、宾州、伊利诺伊州,共计52万个工作岗位,占总数(150万个)的1/3。这种替代工作岗位的趋势显示了美中贸易不平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为什么国会两院议员坚决要求对中国进行报复的重要原因。
  根据美国商务部估计,2003年每10亿美元贸易额可以形成9000个美国工作岗位,2004年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估计5.6%)只能形成8500个工作岗位。由于贸易赤字,2004年摧毁了74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因与中国贸易逆差摧毁了26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有些专家认为,生产线向国外转移规模大,利润高,但是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美国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影响最大,也冲击了美国各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IT产业。
  美国贸易代表中国事务助理(Assistant USTR of China Affairs)查尔斯·弗里曼(Charles Freeman)对记者说:“美中贸易赤字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制造业和其他经济部门。对美国来说,它不再是一个贸易问题,而是美国长期经济健康和国家安全的问题。”中国办公室是去年四月份刚刚成立的。
  
  ATP净进口
  
  2002年到2004年美国突然成为先进技术(Advance Technology Production,ATP)产品净进口国,而中国成为一个先进技术的净出口国,其中在美国的贸易盈余高达300多亿美元,一时成为美国的最大的新闻:“中国在21世纪之初沿着技术阶梯上移的步伐实在令人惊心动魄。”
  2004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产品98亿美元,但是从中国进口先进技术产品416亿美元,两者的差额等于美国在全球先进技术产品进口的差额。“美国2004年在先进技术产品领域内出现了37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其中300亿美元要拜中国之赐。”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专家斯科特说。
  让美国专家们迷惑不解的是,眼下的贸易数字对传统贸易理论“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都提出了挑战。原来理解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会导致服装和鞋帽等低技术领域出现工作流失,但是可以让美国的高科技领域增加出口和就业。现实是在美国制造业领域,不论是先进技术领域,还是低技术领域的就业一律流失。“我们必须问问自己,美国今后还能出口些什么产品,才能支付进口的开销呢?”斯科特说。
  标志性事件是,2004年中国计算机设备出口美国并占有美国进口市场的24%。2000年,中国出口美国市场计算机设备83亿美元,到了2004年,中国出口美国计算机上升为295亿美元,占美国进口计算机设备739亿美元的40%。中国不仅在劳动密集型领域显示了竞争优势,还迅速增加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计算机产品对美国的出口份额,上述数字使美国人大为惊恐。
  2000-200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前五大项,2000年排序是:制成品杂项(包括玩具、电子游戏等)、鞋制品;计算机设备、服装、音像设备,占进口额比重47.0%。2004年排序为,计算机设备、制成品杂项、音像设备、鞋制品;服装,占进口额比重的43.8%。这表明美国从中国进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加技术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加劳动密集型产品快速转型。反映了中国各类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增加值也在不断提高。
  按照美方统计,电子产品、机械、运输设备(相当于先进技术产品),1994年只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8.1%,到2003年已经提高到42.9%,中国商官方口径则是29%。这种变化显示,先进技术行业已经把劳动密集型行业甩在后面。当跨国公司将大量的先进技术产品生产线转向中国时,它也将进一步减少对美国高技术工作者和熟练专业人员的需求。
  可以想象到,这是对美国巨大的挑战,不仅意味着对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威胁,而且意味着已经威胁到高技术产业。一些美国专家认为,这将对美国的先进技术产业形成摧毁性的打击,是“致命性的”。
  
  75%研发与制造业相连
    
  西海岸的华盛顿州号称美国高科技中心之一,大约有一万家高科技企业在此,雇佣了约13.8万技术人员,波音公司、微软等都在这个州。汤光宇(DavidTang)在首府西雅图是一位贸易律师,有30年工作背景。他对记者说:“波音公司以及微软的部分工作已经拿到中国生产、研发,这里的工会有意见,也遭到很多批评。”
  华盛顿州在1999年到2003年出口额下降了6.8%,但是进口额却增长了28%,其中主要是大幅增加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大量进口严重影响到当地制造业的工作,特别是集中在那些高附加价值、高工资的产业。
  华盛顿州许多软件公司几年前开始“外包”,从印度和中国寻找更加便宜的劳动力价格。比如,SUN公司已经宣布其很多办公室裁减转向中国。离岸工作迅速的扩大,直接影响到“白领”的工作岗位。
  根据专家估计,这种情况可能会是美国全国情况变化的前奏。重要的是,不仅替代了劳动密集型岗位,也替代了相当多的高技术型的就业岗位和专业人员,外包科研发的转移,将进一步侵蚀美国技术创新能力和领导地位。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委员帕特里克·莫洛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焦虑地说:“美国有75%的研发是与制造业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美国不断地失去制造业,表面上看只是失去的是制造业,但是当制造业失去之后,75%的研发工作也处于危机地位。”
  由此,美国专家开始抨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为他们严重低估了中国科技竞争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4年发表的关于“2001年各国科技竞争力指标”的评估报告,将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列在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台湾之后。报告认为,中国科技相当落后,发展是缓慢的,几乎在科学技术上没有什么突破。
  专家们认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是误导性的,使用了传统的方法(指标:申请专利数、科学论文数、引证率、培养博士、R&D占GDP的比重),这些不能识别中国的迅速变化的科学技术发展,大大低估了中国的竞争能力。他们正在使用包括技术转移、国家实验室、技术转播、高新技术开发等20个指标,再次全面的评估中国2005年科技竞争力。

  美国的失落感(下)

  本报特派记者 赵忆宁 华盛顿报道

  用“挫折感”形容一些美国人是恰当的。贸易逆差、流失工作、先进技术产品净流入,聚集起来变为一种折磨。最让美国人“窝火”的是埋藏在心里的两个期望也落空:美国政府劝说国会同意中国加入WTO的利益承诺在3年后没有变为现实,而美国出口集团寄希望于美元贬值带动出口的增长的算盘也落了空。美国人捍卫强权国家地位的意识从来没有消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美国人从失落到绝望再到愤怒。

  承诺与贬值的落空

  2000年10月,克林顿政府在说服国会批准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如果国会批准了中国加入WTO的协议,美中贸易逆差将得到改善。克林顿将协议称之为“两国双赢的结果”,他预言,增加的对华出口“现在支持了成千上万个美国就业岗位”,并说“这些数字将在WTO协议打开中国市场后显著地增加”。

  2002年布什将参议院通过“快车道”贸易谈判授权法案称为历史性的时刻,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更多的工作岗位和美国商品更多的海外销售量。在得克萨斯州的经济论坛上,他辩论到“高度的积极性(为新贸易协定而谈判)非常重要,因为贸易意味着就业,更多贸易将为美国工人带来更高的收入”。

  事实上,美国人原本期望中国加入WTO会为美国带来高速增长的出口,从而减少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增加工作岗位的希望落了空,虽然自从2001年以来,美国的出口有所增长,但很快就被更加汹涌澎湃的进口大潮淹没了。WTO意味着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的协议,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整套独一无二的担保以便于促进外国直接投资和工厂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尤其是从美国流向诸如中国和墨西哥之类的低收入地区。

  “中国进入WTO之后(指2001-2003年期间),的确,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44%,美国从中国进口增长了49%,但是贸易赤字也增长了50%,净替代的工作岗位达到47万人。”美国经济研究所政策专家斯考特说。

  令美国人更加郁闷的是,前不久,在美国有一种强势美元限制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之说,近年来美国美元一路贬值,曾希望藉此促进出口增长,结果与预期相差遥遥,怨气骤升。

  20年前,美国经济很少取决于国际贸易。后来由于美元升值,逐渐开始减弱了美国出口产品竞争力,1981-1985年美国制成品出口增长只有0.3%。从那时起,美国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制成品出口份额从11.5%下降到9%。1985年后美元币值下降,创下出口增长纪录。1986-1997年间,美国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9%上升到13%的顶峰。1997-2001年,美元升值,直接影响美国制成品出口,1998-2001年出口增长额只有2.8%,美元进一步升值使得美国制成品占世界比重降到10%。

  从2002年开始,美元再次贬值。美国原本希望增加出口,但是,尽管2002年3月至今美元实际贬值16%,而美国的贸易赤字却在持续上涨。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美国2004年的贸易赤字比2003年大幅上涨24%,增长到6660亿美元。

  美联储在4月份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按照1980年代的情况,美元每贬值10%,进口产品的价格就会相应上涨5%;然而眼下的情况是,美元贬值10%,进口产品价格却只上涨了2%。

  经济预测的直接基础在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美国人虽然擅长于寻找统计规律性,但是他们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对中国的预测偏重于静态预测而忽视了动态预测;第二,没有把不确定性决策与风险性预测纳入视野之中。但这又能抱怨谁呢?  

  汇率是只替罪羊

  从历史看,逆境一来美国人向来是寻找替罪羊。1980年代是日本,现在美国人找到的是中国——“人民币与美元挂钩”造成了美国不能出口高增长。

  大约几年之前,美国一直寻找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在哪里,那时分析认为是“劳动力价格便宜”。几年后出现新论点——中国产品竞争优势不仅仅是劳动力便宜,更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

  “劳动力便宜使中国竞争力强于美国,这没有办法。但如果中国的汇率长期钉住美元,导致货币价值被低估,货币低估相当于中国政府对出口行业的一种补贴,很多人认为,这种补贴对美国是不公平的。” 在国会研究服务局(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任职的韦恩·莫里森(Wayne Morrison)介绍背景时说。莫里森的工作是接受参众两院议员对中国问题的咨询,并签有不得透露咨询内容的保密协议。

  “如果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将会导致人民币币值上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价格相对下降,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价格相对上升,进而提高美国的竞争力。”韦恩·莫里森补充说。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富有的国家。当时,世界上400多亿美元的黄金储备,美国握有350亿美元,这是美国的鼎盛时期。1950年代,由于爆发朝鲜战争和欧洲的复兴,使美国的黄金储备降到150亿美元。到1970年代初期,黄金储备一直停留在110亿美元;1960年,美国进口价值150亿美元的货物,出口达200亿美元,有了50亿美元顺差;到1970年,顺差降到20亿美元;1971年5月则完全消失,美国的贸易出现了赤字,这是由于越南战争所至,也是美国自1893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贸易赤字。1971年,尼克松总统中止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关闭黄金窗口,美国不再让用美元与黄金挂钩,迎来了浮动汇率的时代。

  谁能想到,自1971年到过去的33年里,其中32年都是美国的赤字年。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巨额贸易赤字将会带来本币信誉受损,导致本币贬值,从而引发本国的经济危机。对此,美国的学者们忧心忡忡。

  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高级顾问理查德·麦考马克(Richard T. McCormack)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采访。他曾是老布什政府的副国务卿,在里根时期曾任驻日本大使、国家经济委员会秘书长。

  理查德·麦考马克首先给记者讲起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美国往事”。他说,1956年,因为埃及政府收回苏黎世运河,英国和法国一起攻打埃及。美国认为这将导致欧洲和亚洲的贸易损害。英、法对美国政府撒谎说“不会进攻”,但是他们去了,这使艾森豪威尔总统非常生气,当即打电话给英国首相:“如果48小时内不停止行动,美国将立刻停止对英国的所有支持。”结果英法在48小时之内撤军回到自己的领土,英国首相也被迫辞职,此后再也没有人称英国和法国是世界强国,世界领袖的大旗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

  “当时很多人担心英镑会下降,这相当于今天美元下跌。如果我们为了增加出口而使美元过度贬值,允许美元像当时的英镑一样弱的话,美国的强国地位将不复存在,在全世界范围将会出现导致战争的权力空虚。所以,美元的削弱会导致美国力量的削弱,这对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没有好处的。”他明确无误地表达了一个强权国家的观点。

  中小企业的主要角色

  使用众多篇幅梳理事物发展的脉络,是为搞清“舒默议案”的逻辑与背景。舒默议案只是阶段性标志,哪些因素促成议案的出笼?美国反对中国汇率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此议案代表了哪些利益集团?国会提出议案的动力又在哪里?

  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是,过去20年来,每当中美关系出现问题,往往是美国商界出面协调,这次则是他们首先发难,没有另外利益集团协调并寻求解决方案。

  在美国,代表大公司利益的是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全美制造业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则代表数百万个中小企业。前者是全球化、中美贸易的受益者,也是美中双边贸易逆差的贡献者。跨国公司在美国国内还没有遭到舆论的谴责,此时当然是“少说为佳”。

  后者则是利益受损者。长期以来,大量的美国中小企业依赖大公司生存。“他们从大公司手中拿到合同与订单,为其配套生产零配件,大公司把他们的合同转移到亚洲找到新的供应商后,美国中小企业又不足以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开始关门倒闭并解雇工人。美国的政治压力正是来源于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SAIS)教授、前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彼特·鲍泰利(Pieter Bottelier)接受访问时说。

  这就不难理解全美制造者协会为何在舒默议案中扮演重要角色。协会国际贸易事务副主席瓦戈对记者承认:“我们不仅对国会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也向政府施加了压力,如果财政部仍然坚持中国没有操纵汇率,国会将非常愤怒,将会出台一系列对中国进行惩罚性的议案和法案,甚至关闭中美之间的贸易”。他的态度非常强硬。

  议案是否能够被通过眼下都是猜测。无论议案通过与否,与其说是舒默的“胜利”,不如说是美国中小企业的“胜利”更准确。

  7月27日越来越近了,参议员舒默和葛理汉一心等待着7月底之前的投票结果。两位议员似乎胸有成竹。全美制造业协会因对中国实行关税惩罚的第一次游说成功而持乐观态度,表示“通过没有问题”。虽然距离下届总统选举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两党已经开始做准备。布什总统的政治压力来自党内,参众两院共和党是多数党,如果不签字,共和党将面临麻烦。

  来自国会研究机构的分析是议案将不会被通过。“议案真正的作用是在强迫国会寻找介于两者之间的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和提出另外一个事实上可能会被通过的议案。”韦恩在国会办公室对记者说。

  “介于两者之间”的议案有可能是改动美国贸易法,这是在舒默议案不可能被通过的情况下最流行的建议。改动现行美国贸易法没有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售的商品得到政府补贴进行课税”的条款,变为“只要是受到政府的补贴即便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商品都要课以关税”。韦恩认为,“修改美国贸易法很有可能被通过”。

  舒默议案的背后

  表面上看国会受到来自公司、失业者、工会、协会的压力,但是这些不足以解释国会提出议案的动力。国会真正的动力是什么?自中国加入WTO后,国会失去了“中国谈资”的话语权。

  中国入世之前,国会每年讨论一次关于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这对被讨论的国家至关重要。如果有最惠国待遇,出口到美国产品平均关税是2.5%,没有则是42%。国会每年对没有加入WTO国家的最惠国待遇讨论,成为最大的关注焦点。

  “原来国会每年讨论一次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商业、人权、民主化组织可以在国会向中国施加各种压力。当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中国享有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国会每年一次讨论中国的机会没有了,再也无法表达他们的观点。”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 (US-China Economic &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委员帕特里克·莫洛伊(Patrick Mulloy)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曾任克林顿政府商务代表助理,之前在美联储工作。

  国会并没有因此“望而却步”。帕特里克告知记者,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建立,由国会出钱,两党分别推荐委员,旨在监督调查中国并向国会提供年度报告。专门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的影响,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比如,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就业、制造业产出、劳动市场、工资收入等影响;中美贸易赤字对美国进出口、个人收入及公司利润、能源与商品价格、总投资构成、通货膨胀率、R&D、科技领导地位、包括资本市场与长期利率的影响。

  此委员会在参议院表决舒默议案之前的2月份,首先举办听证会。从2月到5月共举行了四次听证会,讨论人民币汇率、中国加入WTO履行、中国高技术发展和中国与全球化的未来。中国汇率问题在这次听证会上成为众矢之的,舒默议案对中国采取27.5%的关税惩罚形成于此次听证会。

  在此之前,虽然在“国会应该向中国征收一定程度的全面的关税”取得共识,但是对征收多少的数字产生分歧。根据美国各种不同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被低估15%-40%之间。“问题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知道,到底人民币被低估了多少。所以他们就把15%加上40%除以2,得出了征收进口关税27.5%这个数字。” 韦恩·莫里森说。

  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汇率问题目前处在布局阶段,当进入中盘厮杀时,美国下一步究竟会把棋子放在哪里?瓦戈支招说,在把中国列入2005年301特别观察名单之后,把中国列为优先制裁国家是第一步;把中国的案子提交给世贸组织处理是第二步。

  “舒默认为,对美国比较有利的方法是通过一个议案,并开始执行。预测中国会向WTO提出申诉,这不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整个过程要花两年时间。这样比美国向WTO诉讼等两年时间有利于美国。宁可先通过一个议案,让中国申诉,让中国等两年。” 帕特里克介绍说。

  “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任何计划把中国的汇率问题拿到日内瓦。”美国贸易代表(USTR)中国事务助理查尔斯·费里曼(Charles Freeman)在他的办公室对记者说。中国事务办公室是在美中贸易关系巨大改变时期的2004月年建立的。

时间:2005-06-13 08:41:30
作者:陈经 ( 中文论坛西西河 cchere.com
标题:【文摘】美国的失落感
中文论坛西西河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