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了下面这篇于2002年发表的短文,有感而发。
那时,距离中国科大荒原诗社成立已有十六个年头。而如今,是2018年,距离这篇文章的发表也正好是16年。
我知道,也许包括正在读这段话的你,都认为,中国科大的文学早已彻底死去,曾经的荒原已遍布废墟;曾经的惊蛰已俨然霜降。
也许,事实如此。又也许————
2018年8月,由中国科大新生代校友发起的国际华人民间文学组织,霜降(
https://frostdescent.blog/)成立。
“
霜降了,
请彼此温暖。
”
原文:
送交者: USTC 于 September 03, 2002 20:46:44:
科大,具有强烈的理工特质.令人勤奋自强的淳朴学风,却也同时造就了科大的单调,科大
看似文学的一片荒漠.然而,这片荒漠中却也存在着几片绿洲,支撑着科大文学的天空,让人在枯
燥中看到一丝生气.
荒原文学社(http://web.ustc.edu.cn/~huangyuan/)是科大老牌子的文学社,前身是荒原诗社,创建于1986年,之所以取名“荒
原”,是缘于托马斯.艾略特的同名长诗。创建“荒原”的拓荒者中,如今,只有方舟子还常
在报刊上见得到,其他人就只留下那些清新而神秘的笔名:“孟梦、吴区、解明月、矶鹞……
”今天的“荒原”,依然是科大文学的支柱,尽管它已没有了80年代的激情。它拥有一批很好
的诗人,也有一批很好的社员,它的社刊《荒原》有着十分浓厚的古典主义色彩和社会责任感
,在校园里很受欢迎。
与之相比,“惊蛰文学社”(http://mail.ustc.edu.cn/~jingzhe/)则代表了科大文学的新生力量。惊蛰成立于1998年,
最初是由几个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的几个文学爱好者发起的,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80多社员
的全校性文学组织,力量分布于科大东西北三区,正计划向南区发展.它的名字缘于“力图惊
醒科大校园文学的蛰伏态”。“惊蛰”的社员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充满了活力与激情。
与《荒原》相比,“惊蛰”的社刊《惊蛰》少了一分持重,多了一分活泼,更接近于现代生活
,富于时代气息。由于多了一份清新自然,“惊蛰”在校园里也颇受欢迎。
少年班的“碎叶”是个诗社,大概叫“96少年班碎叶诗社”(main.scgy.ustc.edu.cn/
~suiye/),对大多科大人来说,则是神秘之旅。因为没有人没听说过它,却很少有人见过它
或它的活动或它的作品,以至于让人怀疑它是否存在过,或存在着听说该诗社是几个少年班“
超人”创造的,然而很少有人接触过他们。少年班 是一个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的班级,没准
哪天它就创造了惊天伟业来了。
其他也有一些很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生物系的〈〈READ ME〉〉和物理系的〈〈星空〉
〉,它们虽也有燎原之势,毕竟是系刊暂且不介绍了。
科大的文学实际并不很“荒原”的。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321—533 徐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