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狗了一下,还真有这么回事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葛观 于 2005-7-19, 18:08:27:

真是,人不古狗要落后。

七月流火“流”的是什么

  “七月流火”现在常被人们用作形容夏天酷热的语句,这是很形象很浪漫的用
法,实是对古诗的误解误用,或者说“活用”也成。但在“活用”的同时,了解其
真实的意义,还是有必要的。否则难免因为望文生义而以讹传讹。

  众所周知,“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据说这是最古老最详尽地描述
西周奴隶们常年辛苦劳作和贫困生活情况的长诗。原诗第一节是这样的:“七月流
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
之日举趾。同我妇子,□彼南亩,田□至喜。”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就是:
“七月大火星流向西,九月妇女制寒衣。冬月冷风呼呼叫,□月寒气又凛冽。没有
短褐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冬季?正月开始修农具,二月举足下田地。老婆带著小孩
子,给我送饭到田野,田官自是心欢喜。”

  这里“七月流火”的“火”并非指咱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燃烧起来的火,而是
星名,即古代所说的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又叫大火星(西方所谓天□座的a星),
因星光呈红色而得名,它不是太阳系中的那颗行星,而是恒星。“七月流火”的意思
是说,七月间大火星渐向西方,是暑退将寒的时候了。

  “豳”即现在陕西省彬县,在西安西北约一百公里吧。在豳地,暑尽将寒的七
月一定不会是现在咱们公历所说的七月,而是夏历(农历)的七月,公历应该是八
至九月。这时大火星西流而暑气退却,就合乎实际了。

  顺便补充一点,诗中的“一之日”“二之日”等很不好理解。这又牵涉到我国
古代历法问题。说起来话就太长,太复杂了,我不懂。简单地说,我国古代“年”
“岁”并用,其实“年”是指阴历(农历、夏历)的一年,“岁”是指阳历(公历)
的一年,我国古代其实是阴阳合历的。二十四节气在现在的公历中,时间相对固定,
就是我们百姓能了解的我国古代使用阳历的最直接的证明。

  我国古代有夏历、商历、周历之分。那是因为在汉代实行太初历以后,历法才
基本固定下来。夏、商、周三历的主要区别,在岁首的不同,又叫“三正”。周历
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
的十二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常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但周朝是
周历夏历同时使用的。所以,《诗经¨七月》中出现了两种历法并存的现象,“七
月流火”之“七月”是指夏历的七月,“一之日”其实是“一月的日子”中的“一
月”是指周历的一月,也就相当于夏历的冬月,即十一月。“二之日”“三之日”
可依此类推。在诗中,两种历法的表述是有区别的。

  历法的依据是天文,时间的表述中出现星宿名称在古代是极正常的,而现在头
顶的天空于我们反遥远而陌生了,因此阅读古诗文时难免不解或误解。还是那句话:
多了一点了解,少一些误用。

请内行指正。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