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殆及公子同歸"也有争议。80年代还是阶级斗争意识呢。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Enlighten 于 2005-7-18, 19:06:30:

回答: 纪校长对国学的最大贡献是掀起了学习“七月流火”的新高潮 由 方舟子 于 2005-7-18, 18:43:33:

文學研究中的觀念、方法與模式問題
——施議對教授在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的演講
.......

進入正題,施教授首先追溯觀念一詞的來歷以及在中西語境中的異同,然後重點講述文學上的觀念問題。施教授以《詩經·豳風·七月》「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為例,指出對於「殆」字的不同解釋,如恐,或者將,代表著兩種不同的觀念:以爲恐怕給公子帶囘家,擔心被劫持,任其蹂躪,所以悲傷,這是一種階級鬥爭觀念,大陸上學者多數作如是解;以爲哭嫁,將要給公子帶囘家,不捨得離開自己的父母及姐妹,所以悲傷,這是一種民俗文化觀念,程俊英以及臺灣學者作如是解。施教授並以唐詩《獨坐敬亭山》為例,從「獨」與「兩」的角度,分析李白看山與李白看山、山亦看李白,所體現不同觀點。謂李白看山,我為主體,山客體;李白看山、山亦看李白,我與山皆為主體。位置不同,觀點也不同。


.......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