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不打 于 2005-8-20, 09:06:29:
消息来源:北大未名站
真相调查
丘成桐教授在最近的谈话中三次举北大为例,批评国内大学教育,为此我们走访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一些老师和同学,希望了解实际情况是否真如丘教授所说。以下是师生们的回应。
1.“3年前,丘成桐招收了两个来自北大的留学生。可是这两个学生来到哈佛以后,一个学生连续三次没有通过考试,学校建议这名学生重新再念本科,还是不行,最后只好离开。”
据一位在北大数学系获得硕士学位,现在在美国某著名大学攻读博士的同学讲:“那位离开哈佛的女同学是在2002年被哈佛数学系录取的,当时我们大家都很奇怪,那么多的好学生未被录取,为什么会录取她?明明她的成绩单上好几门数学成绩只有60多分,没有人认为她会被录取。”“既然丘成桐是亲自录取她的,他本人应当最清楚是什么原因。”一位副院长向我们介绍,数学学院每年有毕业生180余名,其中出国深造并被国际著名大学录取的毕业生数十名。 在丘成桐教授名下就有一些优秀的北大毕业生攻读博士,他们不仅取得了博士学位,而且现在很有成绩。例如刘克峰(北大85年毕业)目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授,李天军(北大90年毕业)在明尼苏达大学任副教授,阮卫东(北大88年毕业)在伊利诺伊芝加哥分校任助教授。自80年代以来,北大数学学院有许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学有所成,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已有30多人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担任正教授,20余人任副教授,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第一流大学的正教授。这位副院长说:“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差距,我们欢迎包括丘成桐教授在内的海内外数学家的真诚批评和帮助。”
2.“丘成桐介绍:大概在1998年,国内有一个学生申请到哈佛大学念书,申请表上写明自己学问很高,推荐信说他是北京大学最好的学生,丘先生当时看到申请表,想既然学生这么好,来北京时就亲自和他面对面谈。结果在和北京大学20多个资深的教授座谈时,这20多个教数学的教授没有一个知道这名学生。”
我们询问了数学学院在98年前后担任学院领导的老师们,他们全都表示不记得丘教授曾经来北大同20多位教授座谈的事,更不记得他想要了解一位学生的事。一位教授对我们说:
“这件事情丘教授可能是记错了,或许是他委托别人来了解的。不过当时学院的条件确实很差,一个教研室十几名老师只有一间10多平米的办公室,因此老师们在教课之外只能在家办公。这很不利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不过老师们把研究生叫到家里来进行指导和讨论是常有的事。”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说:“2000年学院搬进了新的理科大楼,办公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现在教授们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与学生们的交流也成了老师们的日常工作。全院都非常重视本科生的教学,我们现在每年招收新生的录取分数在全校是最高的。
有这么多优秀的学子愿意学习数学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鼓励老师为本科生多开选修课,指导参加选修课的同学做一些小的研究课题。 这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许多同学因此留下来继续攻读数学学院的研究生。对于特别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我们还鼓励他们学习一些研究生课程,同研究生一起开办自己管理的读书班。这样的读书班已经搞了两年,同学们的积极性超过了我们的预想。这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在今后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一流人才。”
3.“大概4年前,有一个北大博士毕业写信给我,认为自己博士论文很好,希望到哈佛做教授,前后来了3次信,后来知道这人是国内某院士的学生,但我发现他的博士论文是至少70年前大家就熟悉的结果。他的论文水平也就相当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的水平。连香港中文大学学士的水平都不够,更不要讲哈佛了。但是对这个学生北大吹得很厉害,说他21岁就拿了博士,是个天才。但是我发现他的论文水平很低,所以坚持没有收他。”让丘成桐意想不到的是,“现在听说北大已经提升这个学生做了教授。这种事让真正做学问的人真的很失望。”
据一位当年参与培养该博士生的教授介绍,这位博士毕业生现在是北大数学学院的副教授,当时的毕业论文后来写成两篇文章,经代数学大师,耶鲁大学Feit教授推荐,发表在国际知名的代数学杂志Journal of Algebra上(2000年和2001年)。这位教授说:“这是很不错的博士论文,解决了一些国外数学家关心的问题。康乃尔大学教授Vogtmann在2002年发表的一篇关于这个研究方向的总结性文章中还引述了论文的结果。”也是在2002年,这篇论文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一位资深教授说:“现代数学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
即使是最好的数学家也不能成为所有数学领域的专家。 丘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微分几何学家,但他不是代数专家,怎么能一眼看出论文的结果在70年前就有了呢?至于论文的水平要由同行专家做客观的评价才是公正的。没有根据地否定一个年轻人的成绩,斥之为比中文大学学士还不如,似乎有些过分,缺乏作为一个大学问家应有的雅量。”学院党委书记对我们说:“我们当年并没有对这个年轻人做宣传,因为我们认为这不是对青年人才的爱护。但是毕竟21岁就取得博士学位是很罕见的,所以记者听到后追踪报道也是有的。现在数学学院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有一些,我们看重的是他们的发展潜力,尽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专心教学科研,早日成才。”我们接触到的老师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年轻人给邱教授写信的事,但他们认为:年轻学子给丘成桐这样有名的华人学者写信,请求帮助他们出国学习访问或做博士后,也是常有的事。通常他们收到的回信即便是婉言谢绝,也能感受到长者的关怀之意,绝无这样被公开斥责的。
在我们与北大数学学院的老师们交谈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丘成桐教授在谈话中刻意攻击他以前的一个学生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虽然没有点出姓名,大家都知道丘教授指的是谁,因为他以前只要一有机会就对之进行各种攻击。一位教授向我们明确指出:“丘教授的攻击不仅歪曲事实,而且无中生有,污辱对方人格。丘教授不顾自己作为国际著名数学家的形象,作出这种事情,我们无法理解。”另一位教授说:“他的这位以前的学生现在已经是国际上有影响的第一流数学家,他应当以此为自豪才对。现在这种攻击其实丝毫不能损伤对方在国际和国内数学界的重要地位,为何要出此下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