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bingo 于 2005-9-08, 16:40:19:
活佛和他的神山圣湖环保行动
[观察·可持续发展]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可持续发展”版面将成为《南方周末》的组成部分。
这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名词,但却与我们息息相关——它是指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一种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要稳步前进,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先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2100年前,《淮南子·主术训》就这样告戒世人。所以,我们有了今天的世界。而在今天,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希望,本报的可持续发展报道,能通过鲜活的案例展示重要议题。当然,我们需要更加宽广的眼界——尤其是本届政府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因此,《南方周末》将在诸多方面进行探索。
青藏高原第一个生态文化节是传统文化与环保理念结合的产物 刘鉴强/摄
让猎杀野生动物的牧民在石头上刻佛经,以示忏悔。这是藏族一位活佛保护神山的手段。藏传佛教的理念是“万物平等”、“不杀生”,所以,当民间环保主义者走近牧民时,藏族人欣然接受:“环保,不就是做善事吗?”将环保理念与藏族宗教文化相结合,这是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环保之路。
海拔5170米的喇嘛闹拉神山上,身穿红袍、手持念珠的活佛珠尕矗立着。山下,一辆可疑的吉普车急奔过来。又是一群偷采冬虫夏草的人?活佛带领身后的几名僧人急速下山,堵住了那辆车。
活佛珠尕原来是青海省杂多县日历寺的寺管会主任。现在他辞去了职务,在虫草挖采季节,带领几名喇嘛,经常在此巡逻,以防有人破坏“神山”。
这里是青海省杂多县地青村,澜沧江的源头。从神山脚下走到有电灯的地方,骑马要走好几天,可是这也挡不住盗挖者的贪婪。
“我们是地质队的。”来人说。他们递给珠尕一张公文,说明是来勘测矿产情况,需要在这座山上“打几个洞”。
“你们有国家的正式文件吗?”珠尕活佛说。活佛担任着县人大代表和州政协委员,他明白,随便弄个什么章很容易。
但坚定的目光从活佛茶色眼镜后面射过来,令来人感到难以抗拒。他们不满地嘟囔着,钻进车,离开了神山。
活佛与藏民的环保行动
藏民世世代代尊崇和守护着的喇嘛闹拉神山,是康巴藏区最著名的“神山”之一。在传说中,青藏高原是众神游历的高洁之地,每一山系中都有神山矗立。就在地青村的附近,栖息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白唇鹿、麝、雪豹、猞猁、马熊等,雪鸡和雕等鸟也在此繁衍生息。
55岁的珠尕是转世活佛,过去这里“百户长”的儿子。在地青村附近,他是最受牧民爱戴的人。每年春天,珠尕都要骑马走3天,去澜沧江的源头做佛事。他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保护这里的神山:保护它所拥有的野生动物、草地和澜沧江。“你看,这里是三江源,‘中华水塔’,长江和黄河的上游生态破坏那么严重了,只有这里的澜沧江源还是好的。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今年8月初,珠尕对本报记者说。
但是,保护越来越难了。
1982年6月,当地许多牧民不仅举家上山采挖虫草,还大量猎杀野生动物。珠尕向地青村委反映,要求在喇嘛闹拉神山上划出一片草地作为神山保护区,并每年到地青村举办佛事活动,号召当地群众自觉保护神山。
规矩从此被定下了:凡在神山采挖虫草和捕杀野生动物者,罚一头备鞍的驮牛,并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宣布。1989年前后,当地有些牧民用铁夹猎杀麝和雪豹,珠尕活佛开始巡山,一个月内,他没收了近30套铁夹,并把铁夹加工成刻嘛呢石的工具,让猎杀野生动物的牧民刻嘛呢石(注:即在石头上刻佛经),以示忏悔。
在珠尕活佛建议下,村委指定了喇嘛闹拉神山巡山人员。珠尕自己长年住在神山脚下,在采挖虫草期间,带自己寺院的二十多名僧人巡山,在巡山中经常与外来者发生冲突。2002年,当地两名牧民在山上偷挖虫草时被护山者发现,受到了每人5000元的处罚。2003年,护林员巡山时抓获3名偷挖虫草者,村里决定:对3名偷采虫草者每人罚款2500元,并罚刻嘛呢石2500块。
对保护神山突出的牧民,则被奖励1头牛或1匹马。这些年下来,珠尕家的10匹马和16头牛奖给了牧民。82岁的昂扎因为品德高尚,经常劝说家人和村民保护神山,被献上了哈达。
“但是,这些措施对内部村民行得通,对外就行不通了。”珠尕说。
这里出产全国质量最好的冬虫夏草,诱惑着每年数万外地人呼啦啦涌入,去年,杂多县来了37000多名外地人,他们要将澜沧江源头的草场挖得千疮百孔。
尽管喇嘛闹拉神山地处偏远,挖虫草者也不放过这里。2003年,山里来了30多个外地人挖虫草,珠尕带领村里100多人将他们赶走。去年,珠尕提前派了两个人在雪山上等了3个晚上,最后发现了从囊谦县来的40多人,当时差点发生冲突,最后动用当地公安才解决。
然而,以后怎么办呢?这些年,虫草的价格从1斤30元涨到了2万元,外地人对此虎视眈眈,仅凭村民的力量,显然不能将这些人挡在山外。
NGO驰援牧民
吕植来了。她是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保护国际”中国项目代表。这是从事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英文名C 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简称CI。
“藏区神山周围大多生态良好。”吕植说,“这令我意识到:藏传佛教的传统理念,可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巨大作用。”
吕植认为,藏传佛教提倡尊重生命和自然。传统上,每个藏族的村落和寺庙都有各自的神山圣湖,通常是附近的山峰、森林、湖泊和河流。现在,也只有在这些地方还容易观察到野生动物。当地居民世代在这片生态脆弱的地区生活,不仅保护了他们周围的神山圣湖,还积累了很多珍贵的乡土知识和可持续管理自然资源的模式。
这位女教授在山路上颠簸了3天,赶来参加生态文化节。她表示,CI会在资金、知识、管理和与政府沟通上,帮助藏民保护神山,保护三江源。
她说,保护神山圣湖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其所在区域。神山圣湖位于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怒江的发源地和上游,这些河流影响着下游约300万平方公里5亿多百姓的生活。很多圣湖也是重要的高原湿地,它们的保护对于藏区、中国乃至东南亚的生态安全、社会安全和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现在,中国西部掀起了新建自然保护区的热潮。但投入到保护区的资金有限,很多地区面临资金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利用宗教传统保护神山圣湖则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吕植认为,这种以社区内部自我约束为特征的体制也面临着冲击:一方面传统的文化需要保护和弘扬,另一方面,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在面临外部威胁时,例如不合理经济开发,其保护成果有效性也受到削弱。
“我们正在努力与政府及人大沟通,争取神山圣湖保护机制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立法体系及管理条例的认可。如果达到这个目标,那就不仅是当地社区的风俗。”她说。
佛家理念与环保概念的“嫁接”
“保护国际”对珠尕活佛和地青村民的帮助,就是通过“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来进行的。这是藏民当地的环保组织,扎多是负责人之一。
扎多说,藏传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要求不杀生,这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契合。藏民总是特别理解:你们说的环保,不就是做善事嘛。
但是,他将两者分得很清:“我们来地青村,不是搞宗教活动,而是宣传环保。只是希望将环保理念与他们的神山保护结合起来。”
实际上,佛教教义与环保理念并不完全相同。环保工作是以人为本,而佛教并不以人为本,而是从众生平等出发。珠尕说,以前,这里的牧民将空酒瓶摔碎扔在草原上,因为怕小虫子钻进瓶子里闷死。但这样会污染草原,接受环保教育后,他们不再砸碎瓶子,当然也不会放在草原上———那样仍会闷死虫子。瓶子被收集起来,运到山外处理。
NGO和牧民合作的第一步,是以资金、知识和管理,支持牧民们开展青藏高原的首个民间生态文化节。
生态文化节是嫁接到传统赛马会上,保留赛马、摔跤、对歌、舞蹈等活动,并将生态保护理念植于活佛和堪布(寺院中的学者)的讲经活动。这个贫困县的县政府,还向生态文化节拨款1500块钱,并借给组织者几顶大帐篷。7月底,文化节正式开幕,主题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
NGO还有一个点子:号召牧民拒绝使用野生动物皮毛制品。
“保护国际”高级项目官员孙姗说,根据对地青附近6个村子藏民的调查,几乎每家都有虎、豹、水獭、狐狸等野生动物皮毛做成的藏装,少则一两件,多则四五件。而附近的6个村子就有上千户。皮毛都是从印度、尼泊尔、缅甸走私而来,在黑市上花大价钱买来的。黑市的存在,对极度濒危的虎和豹是灭顶之灾。
8月3日晚,在点着蜡烛的大帐篷里,几百个藏民,分为妇女组、男子组和喇嘛组,讨论如何对待珍稀动物的皮毛。NGO不再介入,让土著社区的每个人自主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也是他们的目标。
“原来穿虎皮豹皮,会让全世界大猫灭绝,”61岁的俄丽说,“以后再也不穿了。不穿它,一点损失也没有。”
珠尕活佛说,穿毛皮并不是藏族的传统,这与藏传佛教一贯主张的珍爱生命理念极不相符。
8月4日晨,天下着大雨,数百位牧民坐在草地上,摘下帽子,任雨水淋湿全身,静静地听活佛讲经。活佛告诉众人,要保护我们的神山,保护三江水源,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水塔”。不要穿虎皮豹皮,穿在身上,等于指使别人去杀死虎豹,罪孽是同等的。
这是被称为“灌顶”的佛家洗礼。之后俄丽与一群妇女来到活佛的面前,发誓说“我以后永远不穿虎皮豹皮”后,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共有113个牧民发誓,此生不买野生动物制品。
而在生态文化节的服装表演上,女孩康卓吉胜出。吕植在宣讲康卓吉获胜的理由时说,康卓吉所穿的深红色的氆氇长袍——一种手工织成的毛呢,简单大方,符合保暖与审美的两重要求,而且没用一点野生动物皮毛。17岁的女孩脸红红的,亮亮的眼睛羞涩地躲在白色藏帽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