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搬过来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太平洋 于 2005-9-15, 03:13:57:

回答: 探讨:神经反射再造的机理未明应当是该成果不能上更高档次的原因 由 Yush 于 2005-9-15, 02:36:00:

这种手术也就是瞎猫子碰死老鼠。上升为“肖式反射弧”则显得不够充分。
一个普遍为人接受技术应该是规范化的,即使理论尚不完全明了,至少其因果关系应该十分明确。
正因为如此,肖式“弧”这个手术方式到现在已经几年了,效果如何应该有个初步结论。是有,还是没有,目前看还没有结论。因为外科手术,或者神经外科手术这项技术本身不复杂,只要他人知道那些神经干(节,纤维)之间吻合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难点。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肖仍然在探索手上的可信性和可重复性,或者需要他人(同行)来重复或者核实这些改变了连接的神经纤维确实有这种效果。所以对这个“弧”的结论还没有定论,即使有,也仅仅是一种现象发现,况且这种现象目前似乎也没有证实,当然也就不是什么重大成果。
其次,这个从这个手术本身设计难度,结合肖发表的几篇内容一般的文章来看,这个“弧”的理论基础还是十分欠缺的。仅有几篇临床专科性的杂志来做理论基础,而且多是电生理单一指标,无论是从病理生理,神经生物学,还是分子细胞生物学角度看,这个“弧”的理论基础几乎为空白。也就是说,即使有这么个“弧”,目前也仅仅处于一种现象证实阶段,还远远谈不上什么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

总的来看,这是一项很普通的现象发现,当然,这不否认作者对此所作的努力,但这只是个开端,远不是结果享受的时候。但是要拔高这项“成果”的科学意义,其虚弱的背景资料就显得很突出了。再者,这只是一个专科现象,当事人做为科学院士候选人,对大外科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的了解和贡献有多少?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