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怒江保卫战”揭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Yush 于 2005-9-17, 02:14:09:

谁是“怒江是中国最后的生态江”谎言的始作俑者?
谁是第一次“怒江保卫战”的核心人物?

2003年08月16日 环保总局官员:怒江是中国仅存的两条原生生态河之一
2003年08月20日 汪永晨:“请留下最后的生态河”
2003年08月20日 汪永晨:“范晓...告诉我:能不能再留下几条生态河、自然河”
2003年09月11日 赵永新:“为子孙保留一条生态江”
2003年09月03日 何大明:“为子孙保留一条生态江”
2003年10月25日 郁钧剑:“保持原始生态的江河几乎没有了,在中国也剩两条”

2004年05月20日
《经济》杂志:“在反对怒江大坝工程的民间力量中,最核心的力量是北京的‘绿家园’和‘云南大众流域’这两个民间环保组织,而前者的负责人汪永晨可以说是整个事件的始作甬者、灵魂人物。”
王名:“核心人物并不是汪永晨,而是这位官员”
2005年04月04日 《商务周刊》:“王名教授也向记者表示,...‘核心人物并不是汪永晨,而是这位官员’”


http://news.sohu.com/61/06/news212310661.shtml

请留下最后的生态河
2003年08月20日13:58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
作者:汪永晨
据8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怒江最近也在设计水电站了。
我知道,怒江是目前中国仅存的两条生态河中的一条,另外一条是雅鲁藏布江。怒江,是我们中国2003年7月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中的一条大江。为什么我们就非要把这样一条“处女江”开发了呢?
...
四川地质学科学家范晓在接受我的采访时,痛心而焦急地告诉我:四川的江河上已经修了那么多的水坝了,能不能再留下几条生态河、自然河。


http://www.people.com.cn/GB/huanbao/1075/2083372.html

江江筑水坝、河河建电站,目前我国大江大河中只剩下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保留原始生态环境。伴随着新一轮的水电开发热潮,有关部门提出开发怒江,有关专家却呼吁———
为子孙保留一条生态江
本报记者 赵永新
《人民日报》 2003年09月11日 第十一版
专家们指出,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原始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其成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原生生境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本底数据,从而对照人类已经开发的江河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类比,进而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为我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对子孙后代的环境权益负责,也是对科学、对历史、对民族负责的表现。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40520/1615770147.shtml

怒江大坝突然搁置幕后的民间力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 16:15 《经济》杂志
...在反对怒江大坝工程的民间力量中,最核心的力量是北京的“绿家园”和“云南大众流域”这两个民间环保组织,而前者的负责人汪永晨可以说是整个事件的始作甬者、灵魂人物。
因为汪永晨的“绿家园”、于晓刚的“云南大众流域”这些NGO(非政府组织)的呼吁和推动,中央领导人批示,暂时搁置了一度如箭在弦的怒江大坝工程。
...
“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很清楚地记得,她是在2003年8月16日获知云南怒江州要修建十三级水坝的。
当时汪在南水北调的丹江口采访,途中忽然接到在环保总局的一个朋友电话,朋友急匆匆地告诉汪永晨,怒江要修十三级水电站了。
“以前我对水坝关注得并不多,2001年去泰国的时候,遇到当地的一个反坝村,至此我开始觉得反坝是环保的一项内容,但是从内心来说依然觉得与中国没有多大关系,可就在听到怒江的时候,我的心头一震。”汪永晨说。
环保总局的朋友告诉她怒江是中国最后的生态江之一时,汪说从那一刻起,觉得这辈子反水坝的生涯要开始了。
“我的朋友说,他在国家发改委开会,孤军奋战,‘环保总局一定要守住’,并且非常急需她帮忙找一些熟悉怒江的专家学者,他要反击!”
汪现在要为这位环保总局的朋友输送“援军”。
在丹江口船上乱糟糟的环境,一个个名字闪过汪永晨的脑海,忽然“何大明”这个名字蹦了出来。
何大明,云南大学教授,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著名河流专家。汪永晨10年前认识何大明,但是后来一直没有联系过。2003年7月汪去云南采访时碰到云南的一个朋友,谈到修水库事情的时候,获知何大明有关于怒江的大量、详细的资料。
没有犹豫,何大明的电话马上就被汪永晨送到她环保总局的朋友手中。
如此,就有了何大明在2003年9月3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北京市主持召开的“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上对怒江建坝的激烈抗议。而何大明的这些言论后来成为国家环保总局以及北京的专家们向怒江“发难”的基础。何大明成为最先反对开发怒江、呼吁“为子孙保留一条生态江”的专家,也是站出来反对怒江建坝的惟一的云南当地专家。
就此,也挑起了全国关于对于怒江大坝的争论。
...2003年9月份北京这个会议汪永晨也列席参加,“当时我叫了绿家园记者沙龙十几家媒体的记者前去”,由于这场会议请来的专家大多数是反对建坝的,所以局面呈现“一面倒”。
环保NGO人士、环保官员都称这次会议是“打响怒江保卫战的第一枪”。
...2003年10月25日,绿家园组织发起了一项很有影响力的行动。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62位科学、文化艺术、新闻、民间环保界的人士联合签名,反对怒江大坝。
“当时,副会长郁钧剑提出请保留最后的生态河。郁说,目前在世界上保持原始生态的江河几乎没有了,在中国也剩两条:雅鲁藏布江和怒江。可是最近怒江流域也要进行水电开发了,为此我们心急如焚。”
汪永晨听到这话后马上灵机一动,可以利用这些知名人士的影响力来保护怒江。
于是她找到一张纸,就用铅笔请当时正在开会的各位“名人”联合签名呼吁:请保留最后的生态江——怒江。
“第一个是张抗抗、第二个是……”...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50127/jj/jjxw/200501270033.asp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report/huanbao.txt

环保新力量登场的台前幕后
南方周末   2005-01-27 15:36:24
□本报驻京记者 邓瑾
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主持召开《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怒江中下游两库十三级梯级开发方案。...
当时,环保总局有官员以怒江是中国仅存的两条原生生态河之一为由坚决反对,无奈,他的声音太微弱了,他需要更多的支持。于是他拨通了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负责人汪永晨的电话。
汪永晨后来回忆说:“我的朋友说,他在国家发改委开会,孤军奋战,‘环保总局一定要守住’,并且非常急需我帮忙找一些熟悉怒江的专家学者,他要反击!”
在“绿家园志愿者”、云南大众流域等多个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奔走之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媒体参与到反对怒江建坝的呼吁中来,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沈孝辉还在2003年“两会”期间成功地将反对提案提交给了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这个渠道来自于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负责人梁从诫。
而2003年9月3日、10月20-21日,国家环保总局分别在北京和昆明就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召开了两次专家座谈会。两次会议的场面都异常激烈,以云南本地专家为主的支持建设派和以北京专家为主的反对建设派针锋相对。
...
2004年2月中旬,主张建坝的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未获通过,温家宝总理对规划的批示是“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社会组织的活动和声音影响了中央政府的决策,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通过这次标志性的,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环保总局进一步认识到,并多次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同盟军”的概念由此催生。


http://www.businesswatch.com.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903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nujiang30.txt

中国NGO与政府的结盟
作者:胥晓莺 更新时间:2005-4-4
《商务周刊》2005年06期
2003年8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主持召开《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这原本只是一次例行会议,却正是这次会议上一个微弱的不和谐音符,奏响了整个“怒江保卫战”的序曲。以该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估,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估法》为由,出席会议的环保总局官员坚决拒绝在报告上签字。...会议间隙,这位官员拨通了他的朋友、环保NGO组织“绿家园志愿者”负责人汪永晨的电话。汪永晨后来回忆说:“我的朋友说,他在发改委开会,孤军奋战,‘环保总局一定要挺住’!”
这位官员的据理力争,感染了汪永晨和其他民间环保人士。“地球村”村长廖晓义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连用“率真”、“激情”、“勇气”、“最可爱的人”等词语表达对这位总局官员的钦佩。持续关注和研究怒江事件的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主任王名教授也向记者表示,后来保卫怒江的行动之所以成功,“核心人物并不是汪永晨,而是这位官员”。
...2003年11月,“第三届中美环境论坛”在北京召开,200多位活跃在全国的环保NGO代表参加,会议议题最后在“绿家园”等组织的扭转下,也转向了讨论如何保护中国最后的生态江--怒江。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