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好玩,怎么没人转?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jxh 于 2005-10-02, 20:37:08:

清华学者奚落李敖反受辱,昨晚羞愧自杀 ZT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媒介批评研究学者王君超在9月21日听完大师李敖在北大的第一场演讲后,就迫不及待的奚落李敖,说他已不复当年的新知灼见,并以李敖题字「人书俱老」为证,来证明李敖自己也承认老了。


可是在9月24日,李敖与网友聊天时说:「人书俱老」是出自古书里的典故,并不是说人老了,书读少了,而是表示人的学问和书法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了。李敖表示,这说明中国人的古典教育出了问题。

很显然,这位清华的副教授误解了李敖题字的含义,说明他的学问实在太浅陋,他在大众面前丢人了,现眼了。连日来,王君超遭受了不少学生们的鄙视,遭受了全体同事的冷落,压力太大,加上羞愧难当,他终于精神崩溃,选择了自杀,以向国人谢罪。

今日清华校方草草举办了丧礼。丧礼上没有人献花圈,只有人吐唾沫,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丐帮帮主洪十八的葬礼呢。

附:
清华学者评李敖:李敖老矣 尚能骂否?

2005年09月24日 08:37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三日电 清华学者评:李敖老矣 尚能骂否?

「李敖老矣,尚能骂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媒介批评研究学者王君超今日听完台湾文化名人李敖演讲后设此一问,表示李敖虽仍在嬉笑怒骂,但已不复早年写书时的新知灼见,令人颇有「人书俱老」的感喟。

王君超对李敖今日在清华的演说较认同,认为少了哗众取宠的成分,对清华学子勿做「自了汉」的要求也相当中肯。此外,他对北京大学的当众道歉也显示出其心直口快的坦荡风格。

王君超把与公众接触的李敖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专于著书、只见其文不见其人的李敖。此阶段,李敖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人格和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邃思考令人肃然起敬。

第二阶段,是在电视媒体上主持节目,既闻其声又见其人的李敖。电视媒体将其优点、缺点都展露无遗。李敖的言论、思想并未比前阶段有更多进步,其所录制节目已多逾四百期,难免在内容中加水,而损失深度。

第三阶段,是在媒体策划下,与大陆公众面对面的李敖,其神秘感消失殆尽。王君超说,在北大演讲中,李敖暴露出更多情绪化、自相矛盾和偏激的东西。例如对鲁迅和胡适的评价,此方面的研究专家林贤志事后已对此做过逐点反驳。

王君超说,听过李敖演讲后,感觉他所抖的包袱、提出的见地,比写书时并无新意,给人技穷之感。李敖访北大、探法源寺时两叹「人书俱老」,此中虽含褒义,但用于形容今之李敖却令人遗憾。

王君超说,自己作为一个喜爱李敖著作的读者,希望他在保持犀利和深刻的同时,能更为严谨。否则在大众媒体时代,他本人只会多了戏剧化的成分,而少了真实性。

王君超认为,李敖的尴尬地位和形象变化主要是媒体造成的。李敖此行的策划者是最大赢家,但李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必因与大众传媒的过从甚密而受到影响。

「人书俱老」的另一重要原因,王君超认为是因为李敖与网络的隔绝。李敖虽是天纵之才,但是拒绝与集散各种信息和真实民意的新媒介往来,造成了李敖知识系统的有限和封闭,这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

王君超说,李敖作为以骂出名的人,对他有各种评价毁誉很正常。这位杰出作家选择在电视媒体上频繁露脸,现在看来并不明智。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