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老中一号 于 2007-10-28, 18:40:31:
(綜合報道)
報道)國際原油價格急升,廣東等內地多處重新出現「油荒」,加油站前輪候車龍長又長,有的油站還要實施限量配給。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汽油零售價格受管制,導致售價抵銷不了成本,油站寧願少做生意。
這半個月,土耳其 威脅攻入伊拉克 北部鎮壓庫爾德游擊隊,美國 又宣布新的制裁伊朗 措施,雖然現階段仍是「姿勢多於實際」,但在石油市場已產生風聲鶴唳的效應,紐約 原油價格一度升破每桶九十二美元 的新高。
比起今年初,原油價格已經升了五成,單是過去一個月,就升了接近三成。最近「突然緊張」的中東局勢,只是表面因素和炒作藉口。油價上漲的基本原因,其一是供不應求,中印等國經濟崛起而對石油產品需求大增,美國上星期三公布原油儲備大降五百三十萬桶,顯示出來的求過於供,比地緣政治影響油價更大;其二是美元貶值,次級按揭風暴引起的連鎖效應,令美國可能要進一步減息挽救經濟,美元進一步疲弱,投資者紛紛轉投石油等商品。
愈怕油價升 油價愈會升
有了這些基本因素,對沖基金 和套戥機制為油價推波助瀾,甚至因為愈來愈多人要買入原油期貨對沖風險,刺激期貨及現貨市場價格進一步上漲,形成「愈怕油價升,油價愈升」的自我實現預言。
高昂的原油成本價,令中國煉油業成本大增,煉油廠近日大幅調高成品油的批發價,但是零售商無法把成本上漲轉嫁給消費者,原因是成品油的零售價受到政府管制。當成本高至變成蝕本生意,變成「麵粉貴過麵包」,無論是煉油廠還是油站,都寧願少做少蝕,形成人為的「供應緊張」。來往中港兩地的貨櫃車司機,全因是熟客才獲得供油保證,未至受到重大打擊。
若加零售價 將影響香港
面對這個內地稱為「市場倒掛」的局面,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法,是從供應源頭覑手,降低原油價格。中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耗油大國,上星期與石油出口國組織開會時,已經抱怨油價高企。較早時油國組織已經同意由下月起每日增產五十萬桶,以應付冬季可能增加的需求,實際上油國已經在偷步增產,是否能夠抵銷美元貶值和需求增加的影響,還待觀察。
萬一油價在增產後仍無法回落,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容許汽油零售加價。這有助調節供求失衡,不過就會帶動通脹。現時內地通脹率已經甚高,中央正想方設法壓抑,通脹愈高,宏觀調控的力度可能愈大。此外,內地汽油零售價格上升,中港貨運成本也會增加,不但貨運業和廠商要面對這個問題,本港市民也要面對因而產生的通脹連鎖效應。
中國依賴進口油 (星島) 10月 29日 星期一 05:30AM
(綜合報道)
報道)北京 理工大學 經濟系教授胡星斗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國內成品油價格遠遠跟不上國際原油的升幅,內地一些油公司為怕「愈賣愈虧」,每當國際油價急升時,都會減少供應,二○○五年至今,這種「油荒」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影響社會穩定。
兩措施穩定能源
他指出,目前中國四成的原油都靠外國進口,比例較高,對國際油價波動的承受力相對較低。長遠而言,中國應兼顧「開源」與「節流」。
「開源」是致力發展石油替代品,如天然氣及核能等,並增加石油庫存,「節流」是減少對石油的過度消費,抑制排放,這才能保證中國能源的安全及穩定。
另據中新社報道,中國石油大學副校長龐雄奇,昨在第二屆中國能源戰略國際論壇上預測,中國將在二○一五年出現「石油峰值」,屆時中國石油產量將達每年一億九千萬噸的頂峰,隨後開始下滑。
龐雄奇認為,越過「石油峰值」後,中國將面臨巨大挑戰:一是油氣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二是石油消費將更加依靠進口,而隨覑進口油量增長和油價升高,花費的外匯將更多;三是石油短缺導致煤炭消費增加,由於煤炭污染性高,環境保護壓力會更大。
他續稱,許多國家的油氣工業發展史顯示「石油峰值」的客觀存在和必然到來,例如美國 於七一年越過石油峰值,目前全世界六十三國已跨越石油峰值。本報中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