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钱对老共发展火箭的功劳也有人质疑过。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Amsel 于 2007-12-07, 17:54:49:

回答: 何止几个师,可以说没有老钱老共就难混好多好多 由 老中一号 于 2007-12-07, 17:44:41:

关于“钱学森现象”的讨论


作者:李德成 发布时间:2005-08-02 11:14:37

--------------------------------------------------------------------------------


   我对钱学森之客观认识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这种认识最初也是盲目的,并跟随舆论而迷惑的。

   钱学森大概是1980年代才被世人所知的,现在看,那是一个基本上胡说八道的时代。假冒伪劣开始在中国盛行。新闻舆论很多就是吹捧和胡编乱造。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开始接触并研究军事。

  随着一些军事机密的解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好象钱学森和中国的导弹发展没有太多的关系。媒体和舆论传说得很多,可是大多数舆论就是说,中国把钱学森的“控制论”用到了导弹技术方面。其次是说,钱学森曾经向中央建议,在航空和航天技术之间,应优先发展导弹技术,建议说,因为中国的材料工艺水平落后,飞机使用的材料是重复性的,而导弹是一次性的。该建议被周总理所采纳。第三是说,钱学森在中国发展导弹过程中普及了导弹技术知识。因为中国当时没有懂导弹的。

  另外一些舆论还极度夸张地说,钱学森是“核弹之父”、“两弹之父”等,对于这些称号,钱学森一一笑纳了。而没有做任何解释。

  不过,在仔细研究中国火箭与导弹的发展史以后,我们可以发现,钱学森不是任何一型导弹或火箭的设计师,没有迹象显示他参与过导弹或火箭的设计过程,也没有在中国的导弹与火箭发展过程中有重大的理论建树。尽管,他公开的职务是导弹研究院(国防部5院)的院长。但是,一般情况下,公开的总是幌子。例如报纸上披露,核专家于敏,于敏这个名字本身就是绝密。而钱学森自述里,主要写得是周总理怎么关心和领导的。不过,我可以认为,这是钱学森同志的谦虚。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第一型导弹完全是仿制的,苏联给了图纸、技术、实弹和模型,而不是美国技术。我们的火箭和导弹技术的最初起步就是从这里开始。

  我看了很多介绍钱学森的新闻资料,例如,他回国过程中,美国有什么机构,什么人是怎么表态的。不过,这些新闻背景大多数是钱学森同志自述的,并没有得到其他方面,包括美国方面的证实。因为根据美国当时的反华政策,完全是限制华人、华侨回国的。他们不放钱学森的同时,也不会放其他华人、华侨回国。当年换钱学森的时候,中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弹发展计划,把钱学森换回来也肯定不知道他能干什么。但是钱学森报效祖国的愿望太强烈了,以至于惊动了周总理。为完成任何一个爱国华侨回国的愿望,中国政府当然会做出努力和行动。

  而钱学森在美国研究火箭的真实历史,就是1948年在美国空军从事过探空火箭研究。钱学森并不是主导的研究人员。探空火箭的水平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任何一种资料说明他本人在美国接触过导弹技术。

  邓稼先之所以被誉为核弹之父,与钱学森有极大地不同,邓稼先是中国氢弹的总设计师。中国第一枚氢弹是邓稼先同志主导设计的。邓稼先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资料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全部的国产火箭、导弹都是有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的。遗憾的是,没有一型导弹或火箭有钱学森的名讳。

  因此,给人的感觉是,钱学森最多起到了建议和管理的作用。不过按照当时的惯例和规律,不是共产党员的钱学森能起到多大的管理作用还是个谜。

  我曾经和原航天工业部等方面的一些同志就“钱学森现象”进行过交流。我发现,凡是搞政工出身的就极力反对我的观点,凡是搞业务的往往是沉默不语。

  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钱学森同志的意思,尽管他曾经在1958年代,协助当时的书记处的主要领导,“创记录”地提出亩产蔬菜130万斤的理论;曾经在1980年代提出过“辉煌”的人体科技理论。他提出这样的理论显然是正常的,因为他的主要建树应该在导弹或火箭领域,他对农业和医学是盲目的、无知的,甚至是一点也不明白的。一旦他老人家涉入这些领域,当然就会犯常识性的错误。事实表明,钱学森在所谓的“人体特异功能”方面误导了许多人。

  我想要说得是,钱学森在我国导弹和火箭研究领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只是这种贡献被新闻媒体本身无限度夸大了。

  在1980年代,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介绍周总理怎么关心回国的知识分子的。例如李四光,他的地质理论本身和中国的石油勘探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发现石油的功劳被记在了李四光的头上。李四光是当时的地质部部长。然而,事实表明,地质部的日常工作由地质部当时的党组书记负责。李四光甚至不能参加或列席地质部的一些重要的工作会议。

  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有个叫曾呈奎藻类专家,也是个归国华侨。前几年,他老人家一直忙着打官司。原因就是在不重视专利的时代,不少与他人合作(或主要由他人主导)的研究,在党组织的关怀指导下,变成曾呈奎独自研究的了。当重视专利的时代一出现,曾呈奎立刻面临很多专利纠纷。

  这是因为当时周总理想树立几个归国华侨的典型,如果在非专利时代,大家可以做无名英雄,也可以理解,因为所有的发明都是国家的,无可非议;但是在专利时代,这些发明则意味着财富,个人的财富和名望,所以纠纷云起。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