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gordon 于 2007-05-31, 05:46:32:
百岁老人为中国科学发展起了作用。但是,和他同辈的人,如生理的冯德培、
生化的王应睐比,其学术不很突出,可以说水平有相当差距。我第一次到他创立
的研究所参观时,被带到成果展览室,看到介绍他做“细胞重建”,就提出这不
妥当。我在美国约二十年研究的是神经发育,对早期发育涉猎不少。五十年代,
做这方面的尝试是有道理的,但是多少年以后仍然说取得了成就,就不妥当。其
实,这不妥当,就包括后人一看就知道“成就”有限。我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并
不知道邹承鲁因为以前提过类似问题,而因此搞僵了人事关系。这是我们异口同
声的一个例子。或许因为时过境迁,我没有受到任何责难,但是当年邹承鲁在他
手下工作,就不好受了。当然,我现在这样写下来,也不是幼稚到以为没有人会
来责怪我。但是,如果不写出来,不懂发育生物的人,有些可能以为邹承鲁没有
缘由地不满他。据说邹承鲁说过他在国内多年研究不多,很少发表论文,这个情
况,大家可以查文献,看邹说的对不对,不用其他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