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迁评《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面倒批毛 简化史实人性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4U4luC2 于 2005-11-07, 14:33:59:


王嘉源摘译


一九三八年,美国记者史诺(Edgar Snow)深入陕西保安中共根据地亲访毛泽东而写成的《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问世後,一个带有革命浪漫色彩的早期毛泽东形象於焉形成,并对美国人有关中国的思维造成了深远影响,而後诸多毛泽东传记即承袭这一吹捧毛的传统。

自从一九七六年毛泽东过世,由於据已充分显示,「大跃进」运动、其後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的大饥荒及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七年的「文化大革命」,接二连三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悲剧,这股吹捧晚年毛泽东的风潮才泰半销声匿迹。不过,早期毛泽东的遗绪仍未被完成抹杀。


10年研究成书 推翻捧毛传统

最近,英国华裔作家张戎(Jung Chang)与其夫婿历史学家哈利迪(Jon Halliday)合作推出新书《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Mao:The Unknown Story》,书中则认定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之前与之後的毛泽东不可切割,从而对此发动了全面性批判。

张戎曾在一九九一年出版自传体小说《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Wild Swans:Three Daughters of China),忆述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下成长的经历,并成为了国际畅销书,而哈利迪则对於俄国与东欧语言及资料颇为熟稔。根据他们新书中的附推敲,两人早在一九九三年就为合撰本书展开访谈工作,前後进行了十年的研究,才从浩瀚资料中建构出他们的毛泽东形象。

张戎与哈利迪新书中的毛泽东具有如下主要特色:虽然是「农家出身」,但毛并未花多少时间认真务农过。他後来要进入一所地方学校就读,便放弃了庄稼工作,而在一九一一年满清王朝遭推翻那年,「他就与农民生活永远说再见」。他也未曾从其仅有的农村经验汲取任何社会教训:「并无迹象显示毛从其农民背景萌生出对社会的任何关切,更甭说因感受到社会不公义而想要有所作为」。亲睹民惨况并未让他产生恻隐之心。

毛自我人格 启发自德哲学家

青少年时期,毛泽东进入师学院就读;而本书作者告诉我们,毛这时首次提及「後来成为其统治特徵「摧毁中国文化」。他也是在这里读到了德国哲学家包尔森(Friedrich Paulsen)的《伦理学体系》中译本,因而体悟出自我主宰一切,破坏至高无上,以及「道德不用透过与他人的相对关加以界定」。对本书作者来说,这些想法是毛泽东人格的「中心要素」,「在其馀生六十年持之以恒,构成其统治特徵」。

步入社会後,形成毛泽东人格的另一面向则是他的懒散。本书作者告诉我们,毛泽东在一九二○年代初加入共产党,与其社会良知无关,因为他对工人的同情心不比对农民高。毛外语能力不佳,无法留俄或留法,他所能够找到的最简单存活方法即是接受「共产国际」金援,从事「接受资助的职业革命家舒适工作」。毛是一个投机分子,「意识形态色彩不鲜明」,所以当共党国际下令中共与资产阶级中间派分子乃至右翼主战派分子组成「联合战线」时,毛对这个恶斗世界颇能够适应:「毛见风转舵。」

如今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可以让毛的潜在变态人格面向充分发展的背景,而本书告诉我们,这个背景就是一九二○年代中期随着「联合战线」瓦解而在中国爆发的激烈斗争。在作者看来,当时毛奉命透过农民协会学习(并煽动)农村革命。毛很喜欢他所看到的─地主遭羞辱,富人受苦,以及群众报复恨。

学习农村革命 展现嗜血念

这种嗜血念在一九二八年伴随毛来到景冈山的革命基地,毛「展现了一种对慢性杀戮的偏好」。

接下来,本书作者继续追迹毛的活动,包括一九三○年代初期中共主宰江西地区时期,其後为延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爆发内战时期,最後则是中共建政後数百万中国人死於大饥荒的漫长痛苦时期,以及文革暴力时期。

而作者认为毛在晚年才达到极致的一些人格倾向至少还包括:毛对待太太(总共四位)及子女冷酷无情;逐渐迷上豪奢,尤其是对美景尽收的大宅邸,还有泳池及私人火车;对个人安全的偏执;避斗并深怕遭受暴力;卫生习惯不佳;酷嗜美食;性好渔色,随着年老而变本加厉;特地为亲信或外国政要找伴,以满足他们的性倾向;从革命初期即对安眠药养成依赖性,後来需求量来高;好以羞辱他人及造成别人痛苦为乐,而受害对象通常是曾为亲密战友的其他领导人。

本书作者在多次段落阐释了毛的所有负面人格特徵如何汇集,进而形成一个整体自我。以下引文为该书针对一九六四年毛泽东的世界之叙述:

「毛心中是一个全然贫瘠的社会,没有文明,欠缺人类感情的呈现,住着一群没有感受的人,只会自动听从他的命令。他希望这个国家呈脑死状态,以便执行其大整肃行动-并永远活在这种状态中。在此,他比希特勒或史达林都更加极端,因为希特勒还允许人们从事与政治无关的娱乐活动,而史达林也还会保存一些典籍。」

重组史实片段 却未清楚交代

根据这样一位可憎男子的肖像,本书作者建构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国家历史,而在其中,毛试图把每个重大突都转变为对己有利,以永无止境追求其在中国共产党之内、国际共产运动内部乃至全世界中的主宰地位。

例如,毛利用国民党领袖汪精卫强化其在「联合战线」中的角色;充当「共产国际」的走狗;打击同僚彭德怀和朱德的军事成就;利用红军「长征」毁掉党内头号政敌张国焘;与史达林合谋,迫使日军在上海作战,而不愿在中共西北根据地附近和日军遭遇;对党内死对头理论家王明加以精神折磨并试图毒害他;背叛华中地区的共党同志,致使他们被蒋介石消灭;内战时期坚持在东北地区执行军事杀戮政策,导致某些城市死亡人数超过南京大屠杀中遭日军杀害的总数;以「百花」运动诓骗知识分子;在「大跃进」後的大饥荒时期提高人民上缴粮食的额度;在文革时期整肃最有才华的同僚;下令医院不得治疗罹膀胱癌的周恩来,以免周活得比他更久会试图改变其政策。

以上这些事的片段,是存在的,但不必然是像本书作者所重组般。比方说,书中指称当年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将军是「长期共党间谍」,他於一九三七年八月被史达林「动用」,以扩大对日战争。後来张治中成功迫使日军在上海战区全面作战,从而让中共充当国民政府的抗日盟友有了正当性,所以张治中「堪称是史上最重要的间谍」。後来张治中在一九四九年选择了投共。然而,把统一战线时期的合作,作以上的解释,并不能说明史达林是如何「动用」张治中的?当年上海的共产国际特务是否还能够透过秘密无线电频道与莫斯科连,并对张治中下达命令呢?张治中被「动用」之前的工作是什麽?本书作者对於这些面向却都未交代清楚。

援引大量回忆录 未确实求

评估毛泽东传记的最大困难处在於,其所言是否属实?当所有片段似乎都可以某种方式组合起来时,其他事件组合模式是否也可能同样合理呢?以李志绥医师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The Private Life of Chairman Mao)为例,该书中的毛是一个全然自我沈溺的人:善变,独断,意见和口号一大堆,智识能力并不特别高,生性偏爱豪奢。毛的残忍个性有时是出於一时动,有时是冷静盘算的结果。由於李志绥在回忆录中所言首尾一贯而且有力,说法也比较有分寸,他对毛的描述後来普遍被接受。我则不认为《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中的一面倒批毛写法也会被如此看待。

书中援引大量最近出版的回忆录,但往往没有求确实,例如照抄《超级审判》中,林彪太太叶群,与林手下大将黄永胜打情骂俏的电话录音纪录,但是却没有任何消息出处。

试想在文革那个时代,到处是告密者、背叛者,要保命的前提,必须非常谨慎,这样的电话纪录可以用来污蔑林彪与叶群,但是我们在使用这样的来源时,应该知道是怎麽一回事,而这本书中却充斥着这样的秘密对话。

廿世纪对於中国人是个十分可怕的时代,除因为毛可能做了什麽之外,还有其他因素所造成,但《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却避开认真探讨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日本侵华残暴行径;中国劳工运动性质;农民在共和中国时代的贫困;地方秩序崩溃与盗匪猖獗;犯罪组织力量;蒋介石欠缺政治和军事手腕;共产党员之间的社会、地区及阶级歧异;美国提供国民政府技术援助,包括警察训练方法、谍报技巧及军事通讯等。

紧盯毛邪恶面 说服力打折扣

由於紧盯毛的邪恶面而排除其他因素,本书作者令其说法所可能发挥的力量大打了折扣。作者试图彰显毛一开始即是个恶人,而後一辈子为非作歹,但这麽做却否定了人会改变的现实,不论是成长或堕落。至於毛的资深同僚和准同志则多半被描绘成可悲的人物,易受操纵,显然连毛最粗浅的权力运作及欺瞒行为也看不懂。由於毛一个人的人格力量,造成中国人民受苦受难,而这些人民全都欠缺个人能动性。

在我看来,即便毛泽东真是个病态怪物,历史学家也应对他持平而论。若不试着持平,叙述便会欠缺细腻,毫无明暗感。反正怪物一定会步上某些自身所造成的可怕道路。如果毛毫无良知良能,除自认为至高无上之外,眼中根本没有不同的世界,而其敌人却不断地遭羞辱,人民挨饿受苦,那麽我们从这种人身上就根本无法学到什麽。这种结论正是古今历史学者总会试着抗拒的。(本文作者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为耶鲁大学历史学家、美国当代汉学界大师级人物;原文发表於十一月三日出刊的《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of Books)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