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炎阳 于 2005-11-16, 11:31:19:
研究生批量生产:惊闻北大培养定位是“造”领导
作者: 惠铭生 来源: 人民网
在刚刚结束的200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工作研讨会上,常务副校长林建华表示,北京大学要根据“创新型领导人才”所需要的素质,挑选出具备这种潜质的学生加以培养,通过全新的培养定位——努力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创新型领导人才,这意味着北大研究生招生制度和招生模式面临重大改革。
复试体检开始取消 北大研究生招生政策五大变化
北大今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600人左右,比去年多600人;博士生1250人左右,比去年多50人。由于受住宿、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条件的限制,北大校本部与医学部今年招生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主要增加了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和大兴校区的研究生招生人数。
现在有些人将目前大学招收、培养研究生的现状讥刺为“一个茶壶三十个杯”,是重量轻质的“批发生产”。最近几年,关于研究生素质低的“爆料”不断见诸报端,譬如有的研究生老师竟不认识自己带的研究生,有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得零分,有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在街头当乞丐或者修鞋等等。当前这种“大跃进式”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值得社会反省、深思。因此,北京大学酝酿缩小研究生招生规模,对招生制度、模式和培养方向加以改革,既在情理之中,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教育观察:研究生“批量生产”质量滑坡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重点大学为了保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地位,纷纷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其重要标志就是研究生规模的增长,然而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却不容乐观。”
但是,通过大学“造”领导型人才,笔者还闻所未闻,恐怕全世界敢于吃这个螃蟹的惟独是北京大学了。一个人是否成为领导型人才,取决于诸多因素,譬如是否具有专业知识、综合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是否具有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也包括个人发展机遇、社会阅历等等。总之,一个人能否成为领导型人才,大多来自于实践的锻炼和培养,而非是在大学中“学”出来,造出来的。放眼世界上任何一个领导型人才,不论是历史上的,还是当今的,不论是政治领导人,还是企业领导人,谁能明确告诉我:哪一位领导者是大学“量身定做”“造”出来的?而我知道,很多劳动者却没有进过大学的校门,却依然成为政治家。如美国总统中的佼佼者——林肯,他15岁时还认不完26个英文字母,后来他在一个外来的流浪教师办的学校里读了不到一年的书;韩国现任总统卢武铉,只有高中学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只是位大学肄业者……毋庸赘叙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也许有人驳斥我说,美国有个耶鲁大学,被尊称为“美国总统的摇篮”,那里“盛产”了很多领导者,那么,北京大学就不能成为中国“领导者的摇篮”吗?
北大也想成为“总统制造者”?
北大,作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大学典范,几乎囊括了中国最优秀的学子。另外,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严重落后于世界,人才几乎出现断层现象,也需要中国的高校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因此,北大理当成为中国科研的重镇,科研人才的摇蓝。
是的,一个耶鲁大学出了7位总统,最近三任总统都是耶鲁大学校友,这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1789年以来的美国内阁中,9%的成员来自耶鲁,十余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曾在耶鲁学习。但我们把眼睛盯在政治家、领导者身上的时候,却忽视了耶鲁大学另外的一些成就。譬如,耶鲁大学历史上共有5位教授或校友获得过诺贝尔奖,耶鲁的教师中还包括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诗人等,他们中不少是诺贝尔奖、菲尔茨奖、普利策奖的获得者。耶鲁大学学科全面,艺术人文学科极强,文学、音乐及戏剧系在美国数一数二,法学院更是出类拔萃,文科的历史、英语、法语、德语、政治学、音乐专业,理科的生化、分子生物、数学、物理专业在美国大学中名列前茅。也就是说,耶鲁大学办学的“强势”,不是为培养“领导者”而培养,而是拥有众多知名学者、教授,在各个学科领域都为社会培养造就了大量人才。
在全球众多领导型人才中,不论是政治领导人还是企业领导人,又有哪一位是大学“量身定做”的呢?或许有人会说,耶鲁大学就被称为“美国总统的摇篮”。
而反观北京大学酝酿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方向,却是狭隘的、单一的,把目标单纯锁定在培养“领导型人才”上,淡化了学术与专业。像这样的培养目标与机制,只能是作茧自缚,最终会将北京大学改革得不伦不类。
北大,是中国大学的一面旗帜,北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百年的北大精神不能越走越窄,远离了当初的精神传承。巍巍上庠,国运所系,北大不只是北大人的北大,而是中国人的北大。所以,北大对人才的培养方向的改革还是要慎重、再三斟酌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