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阿闲 于 2005-2-01, 02:01:19:
慎思在新语丝上几次撰文抨击潘建伟,我这里汇总一些新语丝论坛内的反对观点和我对他的驳斥,如果他有什么不同意见,也方便他一起反驳。
慎思总是引新闻记者的话作为潘撒谎的证据。戴职情忍的第一篇抨击潘的文章已经说“采访就有三百多,还有近一万条新闻”,如果是真的,你回应得过来吗?你为什么不拿三百多采访来说事?你就这万分之几的新闻有说服力吗?何况既然他没有承认就是保留着反对的权力。
慎思说潘建伟海外研究从来不敢写中国地址。这种说法,逻辑混乱得一塌糊涂。难道照慎思的说法海外研究应该写中国地址?慎思是这样教学生的吗?估计这里慎思想批评潘建伟拿了中科大的钱,没有把所有的文章都以中科大的名义发表。难道慎思就肯定潘建伟跟中科大签的是卖身契,签约以后所有的文章都要以中科大的名义发表?
在新语丝论坛里,第一篇相关的上贴(雨凡)列了潘建伟简历中仅2003年就有六篇论文,作者几乎全是华人。慎思讨论潘建伟在科大的工作,故意不列出别人已经整理出来的论文,却从四十几篇论文里专挑出六篇研究海外成果,说人家从来不敢写中国地址。用一句慎思自己的话叫“歪曲事实”,不知算不算恰当?
慎思说,“第一,在中国国内,科大和潘建伟说是中国引进的人才,可是在德国,潘建伟申请的奖学金是欧洲引进外国人才才能申请的。潘建伟必定对其中一方撒谎,也不排除对双方撒谎的几率。”这里,“必定”“也不排除”都表示说话者的猜测,当然用“必定”表达了慎思以自己之心度潘建伟之腹的坚信。不过,猜测终究是“莫须有”,历史上以此来问人家罪的都是小人。慎思的推断,一个必要的前提是潘建伟在欧洲和中国的工作必须是全时的互斥的,因此潘建伟必然不可能把两边做的事全部公开。可是,潘自己的简历上清清楚楚的写着科大,长江教授和海德堡的经历,包括重叠的时间。一种猜测是外国不懂什么是长江教授,这也有失厚道。潘在科大的工作,大体上是做实验出文章和教课,实验和文章行内人都看得到,现在把教的课都列出来了,内行人还不知道工作量,还猜测老外会以为潘在科大只教两门课,这种老外会来看潘的简历吗?潘写简历又会为了骗这些人吗?外行有这种猜测不奇怪,奇怪的是内行的慎思还能得出一个必定的结论。既然潘公开了自己两边的工作,这第一个骗就谈不上。
慎思反复拿长江学者说事,感谢网友贴出了聘任合同,我在此讨论一下。(顺便说一下,长江学者的官方合同上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聘任合同,也有奖励二字,偏有人说不能说是奖。我赞同研究经费的表述在大多情况下更准确,但是别人用了奖这个字眼,也不能就此说人家是骗子。)合同的乙方义务确有这样一句:聘期内保证全职在甲方特聘教授岗位上工作。(从海外直接应聘的特聘教授人选如有特殊情况,此条可写为:聘期内保证每年在甲方特聘教授岗位上工作时间不少于九个月。)但是据第五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如果科大认为潘不能履行职责,科大有权予以解聘终止协议,另外有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事由,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聘任双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第六条附则,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处理,对合同有关条款的变更,应征得对方同意。可见第一合同甲方乙方有权协商变更条款,第二监督考核的责任在甲方。如果科大接受现在这种情况, 潘已经履约,慎思不服应该指责科大,可他偏偏矛头指向潘建伟,甚至在第一篇文章中几乎只提及潘。举个ENRON破产的例子,有责任的人应该入狱,但不是所有员工都应该入狱,更不能说有合同关系的人都是合伙合谋。如果科大不接受现在这种情况,可以解除合同,这也是合同里规定的一种终止方式,又能给潘扣什么帽子呢?
现在是科大满意潘的成果,慎思不满意。那慎思完全可以向科大通过正常的方式提出来,为什么要盯着潘匿名谩骂呢?慎思自称看过潘建伟的一个研究经费申请书,应该也是物理学者。如果潘是个权贵,我还可以理解慎思匿名,可慎思既然能评价“潘建伟的真实水平,是二流的物理、一点五流的技术”,为什么不早提出来,要等到错误发生两年多才提出来。慎思说这“是违法的”,我想请问一句,你是什么时候才认为这是违法的?是现在要等到两年多以后吗?如果早已认定这“是违法的”,你不觉得基于一个学者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公民的义务你应该早就向司法机关举报吗?这里,我不知道你是说错了,还是“人品差劲”,做不到一个学者和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
论坛里有网友说潘的独立能力还有限,我也认为潘还在国外进行学习工作对本身的提高是有好处的。在此前提下,如果科大能够提供研究经费利用潘现有的能力,尽快地带起国内更多的年轻人,未必不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国内一大弊端是研究经费的分配机制不透明,我无法证明潘是最好的选择,但从至今的结果看,至少是不错的。首先,全职在国内的长江学者就都比他强吗?只要有比他差的,至少说在这件事上没有浪费纳税人的钱。
潘建伟简历中2003年作者几乎全是华人的六篇论文:
4. S.-X. Yu, J.-W. Pan, Z.-B. Chen & Y.-D. Zhang. Comprehensive test of entanglement for two-level Systems via indeterminacy relationship. Accepted by Phys. Rev. Lett. (2003);
5. Z. Zhao, T. Yang, Y.-A. Chen, A.-N. Zhang, M. Zukowski & J.-W. Pan. Experimental violation of local realism by four-photon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entanglement. Phys. Rev. Lett. 91, 180401 (2003);
7. Y.-F. Huang, C.-F. Li, Y.-S. Zhang, J.-W. Pan & G.-C. Guo. Experimental test of Kochen-Specker theorem with single photons. Phys. Rev. Lett. 90, 250401 (2003);
8. Z. Zhao, Y.-A. Chen, A.-N. Zhang, T. Yang & J.-W. Pan. Experimental relization of entanglement concentration and quantum repeater. Phys. Rev. Lett. 90, 207901(2003);
10. Z.-B. Chen, J.-W. Pan, Y.-D. Zhang, C. Brukner & A. Zeilinger. All-vesus-Nothing Violation of Local Realism for Two Entangled Photons. Phys. Rev. Lett. 90, 160408 (2003);
12. S. X. Yu, Z.-B. Chen, J.-W. Pan & Y.-D. Zhang. Classifying N-qubit Entanglement via Bell's Inequalities. Phys. Rev. Lett. 90, 080401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