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山上看火烧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yige 于 2006-1-06, 07:34:50:

请暂勿转贴!


历史与方言之二
城隍山上看火烧

亦歌

杭州有句方言“城隍山上看火烧”,说的是观望者在一旁幸灾乐祸。城隍山即吴山。也就是完颜亮曾嚷嚷要“立马吴山第一峰”的地方。吴山其实只是个小山头,灵隐的北高峰、虎跑前面的玉皇山都要比吴山高出许多,为什么偏偏要跑到城隍山上去看火烧,有历史的原因。

临安(杭州)升为行在(临时首都)后,人口激增,短短数年内,人口就翻了几番,城内街巷纵横交错,大小建筑鳞次栉比,成为当时东南最繁华的大都市。那时的房屋多竹木结构,也就是杭州人所谓的“板壁”房子,火灾的隐患非常严重。史书记载当时大商贾们多在西湖中建有水上仓储,由简易栈桥出入,怕的就是祝融之灾。南宋历届朝廷对此都非常重视,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善了皇城的消防系统,鼎盛时期,临安城内就设有十四个火隅,城外九火隅。每个火隅驻有二百到五百名专业消防兵士,且大多有各自的瞭望楼,有专人昼夜瞭望,白天如见浓烟则以旗为信号,夜间则改用灯。除此之外,消防总机构内还设有水军队,搭材队和亲兵队数百人。遇有大火,各火隅协同灭火。尽管临安的消防队在当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但城内大火还是接连不断。

一二零一年五月,临安城内火起,烧了四天四夜才熄灭。大火共烧毁民居五万多户,连御史台也未能幸免。无家可归的灾民近二十万,大火中被烧死以及逃生时被踩死挤伤的更是不计其数。灾后城内一片焦土瓦砾,哭声震天。宋宁宗非常惊恐,除下诏自责,避殿减膳拨款赈灾之外,还把宫内所有销金铺翠的服饰统统搬到大街上当众焚毁,表示要和灾民共渡灾后生活。一二零四年四月,城内又起大火,火势一度逼近太庙,烧毁民居无数。两年后,太皇太后的仁寿宫被大火焚毁,宫人搀扶着太皇太后狼狈逃出。一二三一年,城内又有大火达数昼夜之久,毁民舍无数,连太庙也成焦土,已故十几位宋代皇帝的灵位统统化为灰烬,宋理宗惊恐之下,也效仿前朝避殿减膳,观戏听乐一概中止,还下诏纳言。一二三七年,城内大火又焚毁民居三万多户。以上还仅仅是几次特大的火灾,其他的中小火灾终南宋一朝不计其数。如此频繁的火灾,自然成为杭人的日常话题之一,饭余茶后,逃命要上城隍山也就成了经验之谈,盖因城隍山是城区内的最高点,上了山就看得远,可由前山或后山从容逃命,所以大凡能逃上城隍山的,意味着已基本脱险,远处火势再大,也不会危及自身了。

上得城隍山后,性命是无忧了,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业在大火中被吞噬,幸灾乐祸是不太可能的。话虽这么说,真正在“城隍山上看火烧”却也有几个。譬如一二三一年那场大火,连太庙都被烧毁,灾后人们诧异地发现史弥远的宰相府却是毫发无损。事后才得知当时的禁军首领为巴结史弥远,置官署民舍于不顾,竟率领全体士兵去护卫宰相府了。史弥远是理宗朝的权相,连理宗都奈何他不得,更别说普通百姓了,所以尽管朝野哗然,那个禁军首领还是被从轻发落。人们只能感慨道:“殿前将领猛如虎,救得汾阳令公府。祖宗神灵飞上天,可怜九庙成焦土!”

又说一二零四年那场大火,右相陈自强的官邸也被焚毁。当时的权臣是南宋史上赫赫有名的韩侂胄,陈自强早年教过韩,是韩的童子师,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陈才得以官居右相。老师的宅第被烧,韩带头赠钱万贯,榜样之下,那些想巴结韩和陈的官员都纷纷献助,不久就达六十多万贯!试想《水浒传》中梁中书献给蔡太师仅十万贯金珠宝贝,就引得当时已是土财主的曹保正伙同他人豁出身家性命去抢劫这笔生辰冈,他陈自强光收礼就达六十多万贯,因之前陈家的金珠细软都已转移,烧毁的只是房子,所以还赚了不少!

对普通百姓来说,“一炬有荡产之忧”,他陈自强却是“一炬有进财之乐”!如此火中取财的权势,当然可在城隍山上幸灾乐祸看火烧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