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trus 于 2008-08-15, 22:59:09:
【我相信,正如我当时离开华盛顿大学后一样,兼职没有工资,普林斯顿也不
会给他工资。】你知道施拿普林斯顿工资到什么时候吗?他自己一天不澄清,人们就一直可以怀疑。
【当年中国条件很差,老一辈领导人对科学家很信任,而不是挑剔。】如果当初申请杰青时,基金委对他破例,这种“信任”可以超出了一句“国外去休养”。想特殊支持施,各个部门拿出更多的钱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干什么非得破坏自己制定的规矩,以次显示对施的重视?
【我们以后还希望更多的教授、博士后回国,不能因为教授和博士后回国的程序不同,对教授就更为苛刻。】国内现在这种力度吸引你们这些精英,由于你们违反制度和规定制造了不平等,别人质疑两句还被认为是“苛刻”。很多人包括你们自己都认为你们是精英,你们到中国来如施所说过的是想带动中国科研,我不怀疑你们的这些高尚的动机,但请你们为广大的国内的,国外的,尤其是在国外有意向回国的人们作个表率。注意不要带来负面的影响,你们都是公众人物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一旦产生了负面影响,要很多倍于你们的贡献。
【本次HHMI的申报和评选应该是从2007年开始的,这与他2008年2月全职回国工作并不矛盾。施一公申请HHMI的时候,是想看能否将它带回中国。】谁也没有说他不能申请,请不要说他当时“看能否将它带回中国”,HHMI规定很清除,不要以为他们也是“基金委”可以为你们这些“牛人”通融。
【我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国留美的几十万人中,学术成就达到施一公水平的屈指可数。他为了回国,放弃了高额度的HHMI研究经费和多项NIH经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为了回国放弃国外待遇最多的人。】so what?他回清华得到的会少吗?清华是国家的,就像美国很多州立大学对职员工资是公开的一样,清华也晒晒施得到的资金和个人报酬吧。
【我们中国学术界应摆脱社会上相互不信任的风气,如果对施一公这样优秀的科学家,在放弃了许多国外优厚条件后都以怀疑的态度看待,那么就显得我们中国人彼此间太不信任了。】先请你们作些让人信任的事情,目前是相反的,施在自毁信用,怎么还让我们继续信任。台湾还有人信任阿扁吗?为什么?
【我希望能多一点宽容,不仅对他个人公平,而且可以促进其他教授和学生回国。施一公回国,是一面旗帜。所以我想说,相互多些理解、多些支持。】这样的宽容是对大多人的伤害,特别是那些默默地对国内科研力所能及地坐着贡献的人们,不仅不可以促进,只能让真正想回去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却步。施回国是一面旗帜,但不要让这面棋子在怪风中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