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师太 于 2008-03-12, 18:27:57:
二是文章是陈竺推荐发表的,“获得了国际医学界的肯定”其实不过是获得了其丈夫的肯定。说美国科学院院士推荐自己或他人的论文在PNAS发表无需经过审稿完全是误解。PNAS的投稿大致分三类,一是作者中没有院士,也没有院士推荐。作者必须提供一个本专业可以审稿的专家名单,包括编委会成员、科学院院士及其它推荐人,由编辑找至少两位审稿。文章发表后注明编辑名字("editor by"); 二是作者中没有院士但有院士推荐。此院士找与作者不在一个单位的至少两名匿名专家审稿,最后写同意发表的statement及作者与审稿者的往来回复直接寄PNAS发表。文章注明“Communicated by”某院士。三是院士自己的文章发表,同样要找至少两名同行审稿,附上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复及同意发表的声明寄PNAS发表。院士必须是通讯作者,文章注明“Contributed by”。院士推荐自己或他人的论文并非无需经过审稿,只是这个过程主要由自己掌握。陈竺发表文章同样要经国际同行审议,说“获得了国际医学界的肯定”并无不妥。如果说有院士参与的论文就只是得到自己而不是同行的肯定,PNAS早就休刊了。
本师太多年前发过一篇PNAS第一作者论文,其时老板评上院士不久。他找了一个本土院士、一个法国院士,还专门找了一位与他学术观点多有不合的教授。审稿意见很尖锐,还为此补了一个多月的实验。感觉虽有院士罩着,给PNAS投稿并不比其它刊物轻松。
虽然PNAS上有些垃圾文章,但总的来说仍是国际一流期刊,绝大多数院士是爱惜自己的羽毛的。PNAS多年来没有修改这一政策,说明它对稿源质量是有信心的。陈氏夫妇十几年前就已成名,相信国际上的同行一般都知道他们的夫妻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PNAS和BLOOD等著名杂志上共同署名发表了数十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