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HunHunSheng 于 2008-03-18, 11:00:52:
回答: 很久以来各民族都有这样的传统 由 xinku 于 2008-03-18, 10:54:22:
马家军都是封建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青马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青两省交界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
族、撒拉族、东乡族,在上层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观念蒙蔽驱使下,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与仇杀
,青马士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暴行为。
青马士兵凶悍顽强。青马武器比较差,因此士兵在战斗中敢于近战格斗,若对方火力弱,工事不坚
是很难对付青马的。红西路军吃亏就是这样,红军火力弱,难以阻挡青马的死命冲锋(而且往往是行动
迅速的骑兵),最后在白刃格斗中被优势敌人消耗。咸阳战斗,解放
军集中了优势炮火始击退青马,兰州战役时,解放军各军都将自动火器集中于一线才起了作用。
共军一向认为,青马除了武器装备差以外,战斗力同于日军。
据说青马的部队连军饷都没有,骑兵的马匹由自己负责喂养,战时随长官出征,搞得就像当年的八旗兵
似的.他们军官和士兵都把打仗当成是发财的机会,打胜仗了既有上司的奖金,还有大量战利品可拿,谁抢
到就是谁的,所以这些人打仗都很悍勇.在对藏军或藏民部落土兵作战时,由于青马的武器也有了优势,
青马士兵表现更为出色,曾有青马一个营(300人)击退数千藏军和部落土兵的围攻并使之弃尸数百的战
例。在青马与藏民的争斗中,藏民处于绝对劣势,其火器、战术、社会组织的落后根本无法与青马抗衡
。
青马被"誉"为残暴,同其历来残忍屠杀征伐对象和俘虏的记录有关。
在三四十年代,青马几次对(青)海南藏族同胞的杀戮可以说是令人发指。屠杀时除了面貌有姿色
或较端正的妇女留下供其蹂躏外,不分老弱妇孺一律砍杀,连婴幼儿也不放过。直杀的海南藏民谈"马"
色变。其中尤以果洛部落受害最甚,那里的藏民解放许多年后谈起"
马家"仍然咬牙切齿。
在青马三十年代取得青海和甘青部分地区统治权力后,在甘青两省回汉地区,由于青马为统治者,
回汉双方都很谨慎,没有民族仇杀的事情发生。青马军队后期不但士兵有相当部分是汉民,许多高级职
务也由汉人担任,如82军副军长赵遂,但这些汉民大都随着信了伊斯兰教。
对俘虏,20年代,青马曾在甘肃将雷中天部的200多名军官骗到一个院落全部砍死。1935年四方面军
的偏师曾深入过青海,上千名伤病员和俘虏被青马活活砍死。西路军俘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仅活埋的
就有4000人。俘获后当即砍杀的无从统计,我估计现在西路军阵亡的数字中相当部分属于这种情况。不
过西路军时有这么个事,红军刚过黄河后,曾一度击败青马马禄部,俘获了大概二三百人,红军不打
不骂不辱,如数释放,因而马禄部在以后作战中抓获红军俘虏后,基本上没有杀害的事情发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马继援掌军后,青马高层观念有所进步,不再随意屠杀俘虏,但在1948年
西府战役时,大概是在宁县,还是屠杀了400名解放军俘虏。不过事出有因,当时解放军在外面攻城,城
内俘虏举行和谐,于是发生了此事。当然,镇压俘虏和谐是否需要杀400人?这再次显示了青马的残暴本
性。事后马继援斥责了当事的军官,但因和谐在先,并未深究。当时城内另一处拘押的300名俘虏未被屠
杀。
正是由于看到青马反共的坚决和残忍,历史上又屡次作战吃亏,共产党高层对青马深恶痛绝,在全
国即将解放时,毛泽东对青马制定的解决方针是,坚决歼灭,只接受其无条件投降,而决不容许其来什
么"起义"或"改编"。这同对待宁马的态度是有差别的。事实证明这是对的,因为其多数中高级军官即使
在投降后仍不老实,继续反共。
除了在战场上嗜杀成性外,一般情况下青马军队的纪律不能说很坏。到了晚期马继援掌军时,甚至
可以说其主力部队纪律相当好。很少扰民(在其统治区域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榨是另外一回事)。在
甘肃一带似乎没有听说当年青马军队扰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