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2Cul4U4 于 2005-2-15, 17:58:30:
2005年02月06日07:47 重庆晨报 
 本报讯 (记者罗小光实习生王舰艇)一曲《梁祝》,悠扬婉转,久久回旋在上 
清寺人行天桥上空。 拉琴的是一个8岁的男孩,半米高的木箱放在一旁,男孩老 
练而娴熟的琴声,引来市民驻足。离男孩十多米远,一个中年男子默默地关注着 
眼前一切。 
  那是孩子的父亲。他陪儿子在街头卖艺,是为了让儿子体验生存的艰辛。 
  反对声中上街“锻炼” 
  男孩名叫颜程,八岁,家住南坪,小学三年级学生。上街拉小提琴是他父母的 
意思。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一人上街拉琴?”记者问。 
  颜程回答:“天冷,但我不是一人拉琴,我爸爸一直陪着我拉琴呢。”说着 
,孩子转头把目光投向远处的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叫颜永林,生颜程时,妻子已42岁。老来得子,全家对颜程非常痛 
爱。虽然家境富裕,但为让儿子从小懂得生存的艰辛,就决定让颜程上街拉琴, 
“锻炼锻炼。” 
  颜永林说,当初家里很多人都反对颜程上街拉琴,觉得没面子,家里又不缺 
钱花,大冷的天,何必让孩子出去受罪?让颜永林感到欣慰的是,在全家的反对 
声中,唯有儿子颜程拍手说“要得,我愿意上街拉琴”。 
  “狠心”父亲不肯帮忙 
  去年暑假,颜程开始走上街头,在解放碑一带拉琴卖艺。 
  颜永林用木板做了一个半米高的箱子,买来电瓶和音箱,装了进去。装好时 
,他专门称了重量:足有7公斤!外加一把小提琴,共近10公斤。 
  10公斤,对当时只有七岁的小颜程来说,是个考验。颜程平时在家里除了做 
作业和拉琴,很少干体力活。 
  就这样,在7月炎热的天气里,小颜程每天一个人背着近10公斤重的行头上街 
,在解放碑、临江门一带转悠。 
  小颜程说,“琴好重呀,每走几步,我就要停一会儿!”起先,颜程向父亲 
求助,要父亲帮忙背琴,父亲不说话,一个人只管朝前走。颜程只得咬紧牙关, 
跟在后面,小脸憋得通红。 
  盛夏,太阳很毒,哪怕站在树阴让下拉琴,也感到头晕眼花。颜程的汗水不 
断线地往下流,打湿了衣服和双眼。 
  千元收获捐穷人 
  酷暑下,拉琴全然没了好耍的乐趣。为此,颜程不知哭了多少回,不知多少 
回央求爸爸带他回家。父亲不理,任凭儿子哭闹,哭完后,小颜程只得又收拾好 
琴具上路拉琴。 
  在解放碑拉琴,过路人都给他钱。第一次拉了个多小时,他就得了390多元! 
颜程把钱全部交给了父亲,帮他存放起来。 
  从去年暑假到现在,儿子在街上拉琴快已得了好几千元钱。颜永林和儿子商 
量,把拉琴得来的钱,寄给那些贫困的山区孩子,帮助他们上学读书。颜程说: 
“要得。” 
  寒假,孩子们都去打游戏、玩电脑。而颜程,又提着沉重的木箱,和父亲一 
起,走向街头。 
  颜永林一脸自豪地说,让颜程上街拉琴,是为锻炼他的独立能力。“没出来 
拉琴之前,孩子性格很内向,不喜欢说话。现在一点都不惧生了。”颜永林说, 
最初出来,听到别人说是要饭的,颜程哭得很伤心。而现在,颜程总能一笑置之 
。 
  以前在家里,颜程遇到什么麻烦,就央求父母。而现在,他学着用自己思考 
,学着自己先去尝试。 
  生活比琴箱更重 
  让一个八岁的孩子上街拉琴受苦,为了什么?昨天,记者与颜程父亲颜永林 
深入交谈,才感到了严厉背后深沉的爱。 
  家境富裕 
  30年前,颜永林住在厚慈街十八梯回水湾,之后搬到了南坪。眼下,颜家有 
4套住房,最小的面积也有90多平米。。 
  几年前,颜程父母都已退休,但退休工资收入颇丰。母亲马新孟,退休前在 
银行上班。父亲是国家一级二胡演奏员,老两口的退休工资有三千多。 
  从小自理 
  “生颜程时,妻子已经42岁了!”颜永林说。老来得子,颜永林对孩子自然 
百般疼爱,但他爱孩子的方式与众不同。他说,一个好父亲,疼孩子就得让孩子 
首先学会如何生存。 
  颜程读幼儿园时,就被父母送到云南舅舅处,让孩子从小懂得自理,从小不 
被溺爱。儿子自理能力很强。五岁开始便自己洗鞋、煮面、炒蛋炒饭。 
  直面艰难 
  毕竟颜程只有八岁,在街头拉琴的时间久了,他想休息,不停地说累。而颜 
永林老是一句话:“箱子重吗?以后的生活更重。拉琴苦吗?以后的生活更苦。 
” 
  站在记者面前的颜永林,满脸沧桑。然而,看见儿子一天天在磨练中渐渐成 
熟,他的脸上写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