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节选)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fagus 于 2005-2-24, 12:19:19:

回答: 那是上级定的调子,也是50-70年代写批评文章的惯例 由 方舟子 于 2005-2-24, 01:05:32: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65年11月10日

姚文元

《人民日报》编者按

姚文元同志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对海瑞这个历史人物和《海瑞罢官》这
出戏,提出了很重要的批评意见。我们认为,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实际上
牵涉到如何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剧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历史和怎样用艺术
形式来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思想界中存在种种下同意
见,因为还没有系统地进行辩论,多年来没得到正确的解决。

本报过去也发表过吴晗同志的《海瑞骂皇帝》(笔名刘勉之,1959年6月16
日)、《论海瑞》(1959年9月21日),还发表其他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文
章。我们准备就《海瑞罢官》这出戏和有关问题在报纸上展开一次辩论,欢迎史学
界、哲学界、文艺界和广大读者踊跃参加。

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说过,“我们的政
权是人民民主政权,这对于为人民而写作是有利的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对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给了新的保证。如果你写得对,就不用怕什么批评,就可
以通过辩论,进一步阐明自己正确的意见。如果你写错了,那么,有批评就可以帮助
你改正,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在我们的社会里,革命的战斗的批评和反批评,是揭露
矛盾,解决矛盾,发展科学、艺术,做好各项工作的好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辩论,能够进一步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我
们的方针是: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反批评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我们也采
取说理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我们一定要学会通
过辩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来克服各种错误思想。”

毛泽东同志又说,“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
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能懂得解决问题的方
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会使真理发展。对于那些有毒素的反马克思主义的
东西,也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因为同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行斗争,就会使马克
思主义发展起来。这是在对立面的斗争中的发展,是合于辩证法的发展。”

 

 

从1959年6月开始,吴晗同志接连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许多歌颂
海瑞的文章,反复强调了学习海瑞的“现实意义”。1961年,他又经过7次改
写,完成了京剧《海瑞罢官》,还写了一篇序,再一次要求大家学习海瑞的“好品
德”。剧本发表和演出后,报刊上一片赞扬,有的文章说它“深寓着丰富的意味”、
“留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鼓吹“羞为甘草剂,敢做南包公”;有的评论文章极口
称赞吴晗同志,“是一位善于将历史研究和参加现实斗争结合起来的史学家”、“用
借古讽今的手法,做到了历史研究的古今作用”,这个戏更是“开辟了一条将自己的
历史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实、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有的文章还说:“人们在
戏里表扬‘清官’……是在教育当时的做官的,起着‘大字报’的作用。”

既然《海瑞罢官》及其赞扬者提出了这么重大的问题,并且广泛地宣传了他们的主
张,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地进行一次研究。

《海瑞罢官》是怎样塑造海瑞的?

在这个历史剧里,吴晗同志把海瑞塑造得十分完美,十 分高大,他“处处事事为百姓
设想”,“是当时被压抑,被欺负,被冤屈人们的救星”,在他身上,你简直找不出
有什么缺点。看来,这是作者的理想人物,他不但是明代贫苦农民的“救星”,而且
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人民及其干部学习的榜样。

为了塑造自己的英雄,作者是精心设计过的。安排这位青天大老爷的出场,就用了九
场戏中整整三场戏。第一、二 两场戏,海瑞都没有出场,剧本不惜笔墨地大写徐府即
曾经斗倒严嵩、当过首相、退休在家的徐阶一家,如何霸占农民土地、强抢民女、贿
赂官府打死贫苦农民赵玉山,正当在公堂上农民洪阿兰“满腔悲愤唤苍天”之际,一
纸紧急公文带来海瑞将作应天十府巡抚的命令,得意忘形的官吏们如闻晴天霹雳,惊
呼“这便如何是好!”连“衙役”都大叫“海青天要来了,这可不得了!”第三场戏
海瑞穿便服上场了,作者安排他当面倾听“心如油煎”的“众乡民”如何用最敬仰的
词句,倾吐对海青天的百般盼望,歌颂他是“公正为官”、“明断公案”、“口碑颂
满”、“美政多端”……。虽然封建社会“上下都是官世界”“有理无钱莫进来”,
但呼冤的农民一致相信“海青天”这个官是一个例外,“海青天一定能替我们作
主!”

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是为了使观众强烈感到只有海瑞才能解救农民的痛苦、它说明
了《海瑞罢官》并不是如作者所说的是写什么“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而是千
方百计地为我们今天的观众塑造一个决定农民命运的英雄。

戏剧冲突围绕着“退田”展开。虽然吴晗同志在序言中自称剧本“改以除霸为主
题”,但实际上冤狱是从占田开始,“除霸”、“平冤狱”的行动也是围绕着“退
田”进行。“退田”被写成是“帮助穷农民办法的一种”,作为戏剧冲突最高潮的
“罢官”,就是罢在“退田”这件事上。剧本通过“乡民甲”的口特别说明:“我等
都是徐家佃户”;要观众记住:戏里写的是贫苦农民同徐阶等乡官、贪官之间的斗
争,而海瑞是完全站在徐家佃户一边的。“海青天”果然不负众望,一上任就“为民
作主”,他不但咒骂“高放债强占田真真市侩”,鼓动农民去“告状”,而且在公堂
上颇有民主风度地征求告状的“父老们”的意见。农民要求退还被徐家和“各家乡
官”所占土地,要求“大老爷作主”,于是海瑞一道号令,“发出榜文,限令各家乡
官,十日内把一应霸占良民田产,如数归还”。退田以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忽然都不
起作用了,“众乡民”向海瑞叩头道:“大老爷为民作主,江南贫民今后有好日子过
了!”

作者要贫民们“感恩戴德,……朝夕礼拜”,欣喜鼓舞,齐声“同唱”对清官的赞
歌:“今日里见到青天,勤耕稼重整家园,有土地何愁衣饭,好光景就在眼前!”剧
本告诉人们:尽管封建制度原封未动,地主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依然存在,只要照海瑞
的办法去做,农民的“土地”、“衣饭”就统统可以解决,“一片好光景”就在“眼
前”了!

剧本还着重刻划了海瑞如何“为民雪恨”,大杀“贪官”。剧本反复宣传:“冤狱重
重要平反”,海瑞决心“平民愤”,要把“恶官吏都扫颈,“今日定要平民怨,法无
宽恕重如山。”行动是:剧本中海瑞判华亭知县王明友斩罪,判松江知府李平度“革
职囚禁,听候朝命”,判徐阶儿子徐瑛绞罪。据吴晗同志自己说,为了不致让海瑞
“走得灰溜溜的……没劲头”,“下了决心,把徐瑛处死”。这样,罢官而去的海
瑞,便成为一个反抗封建皇朝的胜利了的英雄。戏结束时,徐瑛被处死刑,徐阶昏倒
下去了,新任巡抚惊惶失措,海瑞高举大印,昂然挺立,口说“大丈夫顶天立地”,
心里想:“我海瑞还是胜利了!”作者塑造自己的英雄人物的任务,也“胜利”完成
了。

这个戏里,作为正面英雄人物出现的,只有海瑞一人。农民只能消极地向大老爷喊
冤,恳求“大老爷与我等作主”,把自己的命运托给“海青天”。为了衬托海瑞形象
如何高出于所有封建官吏,其他出场的主要官吏统统设计成坏蛋。海瑞的妻子和家人
也是“明哲保身”派,只有他母亲支持了他一下。海瑞孤零零一个人,从经济到政
治,单枪匹马搞了一场大革命。

看完这出戏,人们强烈地感到:吴晗同志塑造的这个英雄形象,比过去封建时代许多
歌颂海瑞的戏曲、小说都塑造得高大多了。尽管吴晗同志在剧本的单行本前面特地写
了历史说明,还在“海瑞罢官本事”中摘录了许多条史料,企图使人们得到这样的印
象:他是完全根据历史事实来写戏的;但是,人们仍然不能不发出这样的疑问:封建
社会的统治阶级当中,难道真的出现过这样的英雄吗?这个“海青天”是历史上那个
真海瑞的艺术加工,还是吴晗同志凭空编出来的一 个人物呢?

一个假海瑞

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但是,根据我们看到的材料,戏中所描写的历史矛盾和海瑞处理
这些矛盾时的阶级立场,是违反历史真实的。戏里的海瑞是吴晗同志为了宣扬自己的
观点编造出来的。

海瑞是1569年夏到1570年春这段时间内,任应天巡抚的。当时,江南农村中
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从正德到嘉靖、隆庆年间,随着地主阶级用各种方
法疯狂地掠夺农民土地,土地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农民受的剥削越来越重。《日知
录》载:“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说明松江一带绝大部分土地
都被地主所占有。顾炎武虽没有指明确切年代,据我们查到的资料,这个估计是符合
明代中叶以后苏、松一带情况的。掠夺土地最厉害的,是依仗政治势力扩大“皇庄”
的皇族地主集团,此外就是一部分在乡间的官僚地主,徐阶就占有大量土地,有的说
24万亩,有的说40万亩,大约相当于今天上海市所属松江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或一半。海瑞所谓“华亭乡官田宅之多,奴仆之众,小民詈怨而恨”,就是他亲眼所
见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的写照。

土地的集中,加速了农民同地主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农民大批破产逃亡,许多土地荒
芜,“无田者为人佣工”(《华亭县志》)。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
的根本矛盾,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必然会影响地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的相互关系。在
土地绝大部分为地主占有的情况下,官僚地主要继续兼并土地,不能不把对象集中到
中小地主,以及“请人耕作”的“富家”即“富农”(又叫“上农”)身上,因而地
主阶级内部矛盾也尖锐起来。同时,由于官僚地主隐匿了大批不交税的土地,独占剥
削果实,封建皇朝的财政十分困难,“帑藏匮竭”,一部分在朝的官吏不断地要求查
田,要求限制“皇庄”和其他庄田,限制继续兼并中小地主的“民田”。这就引起了
朝野各派地主集团之间矛盾的尖锐化。而当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的主要方法之一,就
是海瑞在“退田”中所反对的所谓“投献”。

投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势力的豪强地主收买同原田主有某种关系的狗腿子,把原
田主的田“献”给自己,使原有的“富家”丧失土地,“献田”的狗腿子就变成这块
土地的管家或二地主。另一种是中小地主、富农、个别或少数自耕农为了逃避严重的
徭役和赋税,把自己的田寄献给官僚地主。

因为《明律》规定官僚可以根据品级的高低有减免徭役赋税的特权,把田算在官僚地
主的名下,就可以逃避徭役。官僚地主乘机把想逃避徭役的中小地主和富农、自耕农
的土地强占为己有。由于土地绝大部分都为地主、富农所占有,官僚地主通过“投
献”强占的土地主要是中小地主和富农的土地。这是事情的本质。《海瑞介公传》中
记载:“以故富者辄籍其产于士大夫,宁以身为佣佃而输之租,用避大役,名曰投
献。故士一登乡举,辄皆受投献为富人。而士大夫既谢失势,又往往折入于暴贵者,
以兼并为固然。乃豪强大有力之人,视田宅所便,收之莫敢不与。”这里所说的“富
者”,当然不是贫农,他们无田可“献”;而是指地方上“失势”的士大夫或没有政
治身份的中小地主和富农。他们的“民田”不断被“豪强大有力”的官僚地主兼并,
达到“收之莫敢不与”的地步。既严重损害了中小地主和富农的利益,又严重影响了
皇朝的财政收入。

正因为这样,海瑞一到松江华亭一带,就发现当地的“诸生员”“乡官之贤者”甚至
某些“府县官”,都“群声”反对徐阶这类大官僚地主兼并巨量土地,反对他们搞
“投献”。

“乡官之贤者”对海瑞说:“二十年以来府县官偏听乡官举监嘱事,民产渐消,乡官
渐富”。后八个字不是活活画出大官僚地主吞并中小地主的一幅图画吗?海瑞下的结
论是:“为富不仁,人心同愤”,这个“同愤”,就是指中小地主、富农以及代表他
们利益的知识分子对大地主兼并的共同的政治态度。

当戴凤翔这个江南大地主的代言人攻击海瑞纵容“刁徒”时,海瑞就用上述材料证明
他的“退田”是以这些人的呼声为基础的。看来,海瑞的话符合事实。他的“退
田”,反映了这些“民产渐消”的中小地主和富农的共同要求,也为了缓和地主阶级
内部矛盾以及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之间越来越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利于增加赋税收
入,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

弄清楚这些历史事实以后,《海瑞罢官》怎样歪曲了阶级关系,就清清楚楚了。

海瑞要乡官退田,是要地主向农民退还土地吗?不是。《明史》及几个海瑞传记都写
明,海瑞要求乡官退田是退出“受献”的土地。“公严厉以治,下令受献者悉退还,
或许赎回。”这是削弱兼并,打击大地主。除退回官府的以外,退出去的田,绝大部
分还是落到原来“献田”的“弱者”、“富户”即中小地主和富农手中,实际上保护
了中小地主和富农的利益。贫雇农既无田可“献”,无钱去“赎”,“退田”当然不
会退到他们手里。怎么能够臆造出海瑞是一心一意为贫农获得土地而“战斗”呢?

海瑞要徐阶退田是为了“徐家佃户”翻身吗?根本扯不上。海瑞在给李春芳的信中说
明过要徐阶“退田”的目的:“若不退之过半,民风刁险,可得而止之耶!为富不
仁,有损无益,可为后车之戒……区区欲存翁退产过半,为此公百年后得安静计也,
幸勿以为讶。”这不是把海瑞的阶级立场说得再明白没有了吗?明明是为了“止”民
风的“刁险”,是为了地主阶级不致在越来越尖锐的阶级斗争中被打倒,是为了徐阶
“百年后得安静”,哪里是什么征求贫农意见而解决“徐家佃户”的土地问题!

海瑞搞“退田”是“为民作主”吗?海瑞自己在《督抚条约》中告诉我们:他当巡抚
的一切措施,都是“除积弊于相安,复祖宗之成法”。原来“祖宗”制定的《明律》
中早有规定:“若将互争及他人田产妄作己业朦胧投献官豪势要之人,与受者各杖一
百,徒三年。”这不正就是海瑞所处理的矛盾吗?明皇朝早就规定这条反投献的法
律,是为了缓和本阶级的内部矛盾,防止兼并恶性发展,以利于巩固整个地主阶级专
政。这个法律后来成了一纸空文。海瑞不过在这个范围内搞了一下反投献而已,怎么
能够把他写成为江南农民“作主”呢?

海瑞为了“穷农民”而反对过“高放债”吗?最好听听海瑞反驳戴凤翔攻击他的话:
“先年粮长往往于收粮时,先除还自己平日私债,后算官数;富豪亦乘出米之时,伺
逼偿债,公私并举,钱粮难完。臣……谓待完粮后,方私下取偿,非禁不许还债
也。”“公”是封建皇朝;“私”是地主土豪。海瑞说明自己并不反对乡间的地主剥
削,并不反对“放债”,只是为了解决皇朝的财政收入问题,反对乡间大地主独吞剥
削果实。

海瑞从来没有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同地主之间的矛盾。他只是想缓和这个矛盾。海瑞
自己就说过:“以下奉上,义不可缺,为之损益调停,使可久行”。坦率地说明了他
做的是“损益调停”的工作,目的是把大地主的剥削限制在不妨碍地主阶级根本利益
的法定范围之内,削弱农民的反抗,使“以下奉上”的封建剥削可以“久行”。他再
三再四要农民服从封建统治,遵守“礼义”,“毋作强贼”,对已产生的农民暴动,
他主张双管齐下,“用兵安民,并行不悖”。他反对最反动的大地主,目的并不是削
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而是巩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巩固地主对农民的统治,巩固明
皇朝政权。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各个集团、各个派别的共同利益,也是地主阶级的“长
远利益”所在。把海瑞写成农民利益的代表,这是混淆了敌我,抹杀了地主阶级专政
的本质,美化了地主阶级。海瑞一再表明自己对于皇帝忠心耿耿,他给高拱的信中痛
陈自己内心时说:“区区竭尽心力,正欲为江南立千百年基业,酬上恩报知己也。”
他怎么能够做出动野千百年基业”的事来呢?

对“退田”的描写是假的。“平冤狱”的描写是真的吗?根据我们查到的资料,只能
做出否定的回答。松江知府、华亭知县根本没有被杀、被革。海瑞任应天巡抚时,
苏、松一 带没有撤掉任何一个县以上的官。徐阶的儿子根本没有死,曾被判充军。这
件事也不是海瑞干的,而是徐阶罢相后,徐阶政敌高拱再起时干的,张居正上台,这
个判决就取消了。《明史?高拱列传》是这样写的:“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
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戍,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徐阶
列传》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抓徐阶儿子这件事,性质上是高拱乘机报复,执行者也是
另外的官僚,同海瑞不相干。严嵩垮了之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之间进行过长期的
夺权斗争。把内阁中不同政治集团的倾轧,硬移到海瑞身上,变成海瑞“站在穷农民
一边”去“平民愤”,这不是违背了基本的历史事实吗?吴晗同志明明知道历史上
“徐阶的儿子只被判处充军”,但为了极力美化海瑞,仍旧要这样写,这说明他为了
塑造自己理想的英雄,是不惜改写历史的!

海瑞也不是像戏里写得那样“民主”。相反,他认为“江南民风刁伪”,“百端架
诬,盖不啻十状而九”。他自言对付“刁讼”的办法是“衙门前尝不绝七八人枷号,
又先痛打夹苦之”,认为这是好经验。海瑞在《兴革条例》中谈到“疑狱”时还说
过:“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

下有小注曰:“乡宦小民有贵贱之别,故曰存体。”为保护“贵贱之别”可以“宁屈
小民”,这是地主阶级专政反动本质的表现。现在硬说海瑞如何民主,甚至会向农民
请求“指教”,这岂不是把海瑞的政治立场给颠倒过来了!

看一看这些历史事实,再看一看《海瑞罢官》中的假海瑞,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编
造出来的假海瑞。这是一个用资产阶级观点改造的人物。历史剧需要艺术加工,需要
再创造,我们并不要求新编历史剧的细节都同历史一样,但必须要求在人物的阶级立
尝阶级关系上符合于历史真实。尽管吴晗同志曾经说过历史剧要“力求其比较符合于
历史真实,不许可有歪曲,臆造”,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这个新编历史剧中海瑞的形
象已经同合理想象和典型概括没有什么关系,只能属于“歪曲,臆造”和“借古讽
今”的范围了。

阶级斗争的进程告诉我们:无论海瑞或海瑞以后的封建官吏,都无法使已经腐朽没落
的明皇朝恢复青春,更无法缓和农民仇恨的烈火。海瑞之后,松江农民依旧受着重重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兼并、逃亡继续发展,阶级矛盾继续尖锐化。

1587年海瑞死,以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势如怒潮。1644年明亡,离海瑞死
还不到60年。在这样历史现实面前,剧本竟然要贫农对“退田”唱出“有土地何愁
衣饭,好光景就在眼前!”欢呼“江南贫民从此有好日子过了!”这不是荒唐到可笑
吗?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