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关于乔方利成果讨论的是与非》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markos 于 2009-05-24, 11:03:32:

评《关于乔方利成果讨论的是与非》

一直在关注乔方利事件的发展,今天读到天涯《关于乔方利成果讨论的是与非》一文。该文“高屋建瓴”,言语间颇见“大家”气度。文中多次提到三位院士,不知作者是否为其一。此文共6节,各冠以小标题。我只针对3-5节谈一点看法。以下各节标题引自原文。

“3.检验成果的标准”

这一节共四段。各段中心思想如下: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 "凡是没有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的成果就不是国际水平的成果,凡是外国人没有引用的成果就不是国际水平的成果" 是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两个凡是”!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因为坚持了这一标准,才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

(4) 国际期刊录用的主要依据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对(1)和(3),大概无人有异议。(4) 是理想状态。刊物的学术声誉越高,其文章的评审录用越是在概率意义上趋向于该理想状态。(4)大体不谬。(2)是这一节甚至全文的核心。作者籍此大声疾呼,期望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我们先看一个三段论:

(I)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II) 乔方利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实践的充分检验。
(III) 因此,他的研究成果反映了真理。

事实上,对乔方利的多方质疑集中体现在(II)上。若天涯真想帮忙,应该对(II)大谈特谈才对。否则,(1)-(4)都属无的放矢。

现在来说说(2)。根据天涯对“两个凡是”的批驳,此君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解有问题。没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任何新理论被确认为真理之前,必须经过实践检验。但更重要的是,检验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得到客观的评判。具体到学术研究,(在目前的学术范式下)基本上是“谁主张,谁举证”。你提出一个新理论,首先你就得通过实践去验证它,这是你的责任和义务(否则,没人会理睬你的理论,除非你是超级大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试想,几乎任何一个民间科学家都宣称自己提出的理论或方法得到了自己实践的检验)。说到底,一个新理论究竟能不能站住,得由学术共同体根据主张人或者他人报告的实践检验过程和结果来做出评判。具体操作起来,就是论文的提交、评审和发表。(可以对此模式加以批判,但如果提不出更好的替代方法,此种批判价值很低。对SCI的批判也是如此。)

通观全文,天涯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金科玉律(不知天涯是否赶上了70年代末那场有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天涯恰恰忽略了很关键的一点,这里说的实践是指得到全方位客观评判的实践,其涵盖范围往往远远大于一个或几个人宣称的实践。结合对新雨丝相关文章的阅读,我有这样一个印象:不论乔方利的研究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他自己实践的检验,迄今为止,其工作在世界学术共同体中得到的认可程度还不够高,至少远不足以支撑以下结论:"震动了国内外物理海洋学界";"破解世界难题";“实现了海洋计算模拟及预测能力的一次飞跃”(引自辛海子XYS20090425)。

“4.评价乔成果的误区”

[引自原文]有些人想象,乔做出的成果既然是解决了世界性难题,外国的著名科学家就都应该求之若渴、趋之若骛,广泛采用、好评如潮,要不是这样,就不是国际性成果,就是夸张、造假,就应该受到批判。不幸的是,科学界对新成果的响应并非如此。世界上做海洋数值模拟的人都有自己惯用的模式,绝大多数科学家对模式的新进展会观望,希望看到更多的实践效果再采用。人们认为国际水平的成果就应该有人引用没错,但更要注意这样的成果在短短5年的时间(后面的文章发表的时间更短)里没有多少引用也属正常。世界上有很多成果都是在发表多年后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我希望大家都有一些耐心,会看到乔的成果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引用。如果我们因为外国科学家没有及时引用就否定自己的宝贵成果,就自我阉割,无论如何都不是明智之举。

这段文字很有意思!与其苦劝旁人要有耐心去等待“乔的成果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引用”,不如好好劝乔“在其成果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引用”后再宣称:"震动了国内外物理海洋学界";"破解世界难题";“实现了海洋计算模拟及预测能力的一次飞跃”。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何来“自我阉割”?要求评论人有耐心,当事人就得更有耐心。

“5.要关注的其他事实”

[引自原文]君不见,国家每年投入海量的研究经费,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成果;我国十几万科学家,又有几个人开展国际前沿的工作;在那些拼搏在国际前沿的精英中,有重大成果的又是何其凤毛麟角。对于乔,他能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在这个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乔确实拿了不少项目和经费。他用这些经费配备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科研队伍,成为国内海洋界最重要的数值模拟基地,符合国家的科技计划,对得起广大纳税人。我想对乔的团队说,对新成果没有共识是正常的,千万不要彷徨和气馁,要加油,坚定地走下去,彻底解决这个科学难题。

其实,考虑中国幅员之大,人口之多,以及国家十几年来在科研上的大笔投入,如果乔的工作在国内同行中真属“凤毛麟角”,倒值得好好书写,引为国内同行榜样。但似乎没有必要非上升到"震动了国内外物理海洋学界"等等的高度。

[引自原文]我不想论战,只希望所有参加讨论的人都回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路上来。怀疑乔的成果是好事,想反驳我也是好事,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实际地使用乔的模式,证明模式的模拟效果不好,那时我们再一起来打假不迟。

谁主张,谁举证。这里,怀疑是旁人的权利,而“使用乔的模式,证明模式的模拟效果”首先是乔自己的责任(尤其是他充分主张之后)。事实上,没有好好承担这一责任,就试图享有与学术共同体基本评价不对等的荣誉是其遭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