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刘清泉与中医急诊的不解缘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oztiger 于 2009-05-17, 16:58:42:

回答: zt 刘清泉:甲型H1N1流感症状未超出中医可控范围 由 oztiger 于 2009-05-17, 16:46:55:

刘清泉与中医急诊的不解缘
中国药港网 2008年4月17日

偏爱急诊---胜利后的快感

已经是下午两点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办公室里,记者等来了刚出完门诊、还饿着肚子的刘清泉主任。

没有任何的倦意,刘清泉告诉记者:“吃无定时、睡不踏实是我的常态,这么多年来,我每天最多只睡5个小时。一事一毕,绝不拖延,已经习惯了。”

急诊工作被认为是最苦最累的,因为面对的都是危急重患,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经得起考验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急诊科医生都是轮换制,但刘清泉二十年来一直坚持急诊临床一线。

一般人都认为,中医是“慢郎中”,擅长细调慢理,治病去根,但对于急救,很难发挥作用。但是刘清泉不信这个理,他认为,中医学几次大的飞跃、任何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辨证方法的确立,都与中医药治疗急症、危重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现在,对中医加西医治疗的急诊存活率仍然要高于单纯西医治疗。一些西医院的急诊科经常来找刘清泉会诊,也是这个道理。

198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的刘清泉,恰逢东直门医院创建急诊科,于是他主动申请来急诊科,并且从此和中医急诊结缘,一干就是20年。

当问及为什么如此热爱急诊事业时,刘清泉告诉记者,他喜欢危急重患者,喜欢充满了刺激与挑战的救治过程,那种冲锋陷阵后的胜利让他有成功的快感,他对中医药有这个自信,即使是经历非典,他仍有这样的感觉。而他为此付出的,也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钟情红参---救命的仙草

刘清泉诊治的风格是辨证准,用量大,用药猛。当提及近期在救治危急重病方面颇有成绩的李可先生时,刘清泉认为李老思路可取,但用量不必尽同,关键不在于敢不敢破格,而在于疗效,在于什么样的剂量是最恰当的。

刘清泉更偏爱用红参,那种固脱的力量好似把人将散之阳气给抓回来,运用恰当就是救命的仙草。他曾重用独参200克,亲自为患者急煎后不间断地鼻饲,救治重症脑出血患者,多日后患者脱离危险,刘清泉和患者家属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大量的临床和细心的琢磨让刘清泉不仅在脓毒症、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临床疑难杂症等中西医治疗研究中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也对中医急诊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正是由于刘清泉技艺娴熟,游刃有余,在他被一些西医院请去会诊时,他可以自信地告诉那里的医生,哪些西医的治疗可以停掉,哪些中医的方法可以用上。刘清泉还向记者强调,目前关键是很多中青年学者对于中医急诊的自信心不足,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中医急诊的研究和应用思路上的偏差。中医急诊在很多危急重症中都有潜力可挖。

走过非典---更珍爱生命

急诊生活让他看惯了生死,那么是否对生命麻木了呢。刘清泉并不是这样的感觉:“人的命运真是生死一线,抓回来,抢回来也就回来了呀!所以急诊医生干的更是良心活,关键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谈到非典的伤心往事,刘清泉动情。他说非典就像一场梦,毫无防备。他虽自身感染非典,也参加了非典的救治,但并没有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也没有任何恐惧。更多的是,当面对亲人和同事病倒时,他感到非常的孤独和无助。

妻子离他而去之后,刘清泉感觉自己犯了很大的“罪”,因为作为一个从事危急重病研究的医生,没有挽救过来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爱人,心里面那种感觉,有时候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这成了非典留给刘清泉的心结,让他久久不能释怀。

经历非典之后,一些人开始改变观念,善待自己,给自己多一些休闲和享受。虽然非典让刘清泉也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来去无常,但是他认为,珍惜时间和生命,更体现在去为救治危急重病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他的忙碌生活里仍然没有休闲、娱乐、旅游,甚至挤不出时间锻炼身体。

在工作中,我们见到的永远是忘我投入、精神饱满而自信的刘清泉。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