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最大的限制因素是什么?很显然就是自然资产损失太大。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SVT 于 2005-3-14, 03:44:49:

回答: 水电站出差二,三事 由 SVT 于 2005-3-13, 08:07:13:

水博的动机就是要多建/快建发电水库赚钱。
除了从环保角度应慎重考虑继续在中国西部开发大型水电,从经济角度讲,问题点也是相当多的。

胡鞍钢:推动中国发展的五大资本及最大优势
作者:胡鞍钢 | 2005年02月09日15时21分 | 已阅 4194 次

  中国最重要的成功是什么?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中国发展最大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文/胡鞍钢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它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称之为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资本。以往认为资本主要是物质资本。世界银行在2000年首次提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它的发展是依靠三大资本,即所谓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他们认为这三大资本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民福利。为此,他们提出经济增长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也就是说,从原来主要通过物质资本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转向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保护自然资本,使得经济的增长更具可持续性同时实现国民福利最大化。我们对这个分析框架做了一个改进,增加了两大资本:一个叫“国际资本”,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还有一个企业如何有效率地利用全球资本;另一个是“知识资本”。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在21世纪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本。

  五大资本

  五大资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国民福利状况,我们将五大资本的累加定义为总资本,即一个国家广义的积累率和储蓄率,它可以反映国家长期发展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总资本并不是五大资本的简单累加,因为五大资本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累加过程中需要扣除相应的重复计算量。中国目前的总资本,是历史上最高的积累水平,在世界上可能也属于比较高的积累水平。我们估计到2010年,总资本还会略有上升,达到8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总资本还要低于物质资本,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本损失过高,而国际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数值较小,不足以抵偿自然资本的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总资本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增幅,主要是因为自然资本损失大幅度下降,其它四大资本迅速上升,五大资本均对总资本的增长做出了正贡献。从改革开放以来总资本来源的构成看,国际资本的贡献率最大,相对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达35.7%;自然资本的贡献其次,相对贡献率为31%,再次是知识资本和物质资本,分别为17%和15%;人力资本的贡献相对较小,为6.2%(见附表)。90年代以来,中国总资本来源构成中,各种资本的贡献率变化不大,知识、自然资本的贡献率有所下降,物质资本的贡献率有所上升。

  从五大资本未来的变化趋势看,物质资本变化将不大,约在40%-45%之间,国际资本有上升的潜力,主要是出口占GDP的比重还会有所上升,而外商投资可能略有下降;人力资本随着教育和卫生投入的增加会稳步增长,预计到2010年还会提高2%-3%;自然资本的变化预计不大,主要是自然资产随时可能进一步加大,并与环保投资和初级产品净进口额增加相抵;知识资本预计到2010年还将上升3%左右,主要是高技术产品进口还会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五大资本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国情实际上就浓缩在五大资本的变化中。

  我们首先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最重要的成功在于对外开放。1978年以前,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外部资本进入,但是1978年以后,国际资本迅速被引进,并且迅速积累,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我把它称之为中国最大的红利——“开放红利”。所以,一个日益开放的中国,才有可能成为日益强大的中国。同理,一个企业,要想成为强大的企业,最重要的也在开放,看它能不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第二个结论是: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人力资本。我们认为,这是过去中国持续50年、25年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教育红利”,或者说“卫生红利”。为什么这么讲?195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35岁,15岁以上中国成人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但是到了今天,人口预期寿命达到了72岁, 15岁以上中国成人平均受教育年限7.3年。而且,中国占全世界总人力资本的24%,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邓小平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之前,其实有一个最大的决策,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就是恢复高考。这是百年树人的一个逻辑,种下第一批种子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滚大。1982年,当时77级、78级毕业,全国高等教育人口61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6%;2003年,高等教育人口已经高达6600万人。中国不用把13亿人口都变成高等教育人口,只要有10%就够了。10%就是1.3亿人,美国现在高等教育人口不到1个亿,是经过二百年积累下来的。所以说,中国的“人口投资红利”,从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那一天就开始形成了。

  第三个结论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限制因素是什么?很显然就是自然资产损失太大。自然资本目前还处于“负资产”状态。自然资本前面有“减号”和“加号”。减号就是按照绿色GDP计算的自然资本损失占GDP的比重。根据我们的计算,1991年损失很高,将近14%。这个数据到1998年降到最低点,为 4.17%。但是2003年我们估计可能在7.5%——这一轮重型化可以增加GDP,但实际上也增加了自然资产损失。第二个方面是环保投资。我们认为国家、企业对环保进行投资,能够增加本国的自然资产,所以说过去把环保投资当成“减号”是不对的,应该是“加号”。具体到一个企业,环保投资使得产品成本提高,但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增加了自然资产,减少了自然资产损失。

  现在中国的税制不是“绿色税制”,是“黑色税制”,对环保投资应该允许抵扣;如果使用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增值税应该为零。中国的发展模式一定要从“黑猫模式”转到“绿猫模式”。20多年前,我们缺猫,所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当时中国GDP相当于世界总量的5%,出口额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0.7%,人均GDP仅相当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20年之后,我们发现自然资产损失过高,所以猫的颜色必须从“黑猫”变成“绿猫”。这就是我所谓的“新猫论”,也是基于前面这些计算。

  第四个结论:物质资本已经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无论是现在的地方政府领导人,还是企业家,主要精力都放在追求物质资本上。其实,根据我们的研究计算,物质资本本身并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物质资本的投入效率。我跟我的学生讲,从原来特别差的老楼,突然搬到新楼,劳动生产率就提高了吗?未必。但是付出的物质资本投入是相当高的。中国现在怎么提高资本效率已经成为突出问题。

  最后一个结论:中国的知识资本仍然不具优势,但是在迅速积累。从未来发展来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就是实行知识发展战略,就是要加速知识获取、知识传播、知识利用,最后是知识的创新。我没敢把知识创新放在前头,因为中国还称不上是创新大国,只能说是知识购买大国,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IT用户。当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的时候,中国还处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统治下,但到今天,当世界开始有3G手机的时候,我们也有了。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教授,文章根据作者在“国研-斯坦福中国企业新领袖培训班”上的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胡鞍钢回答“有什么措施防止西部大开发成为西部大破坏”

人民网北京3月9日讯 今天上午10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做客强国论坛,就“十五计划纲要与西部开发”与网友进行交流。

在回答“有什么措施防止西部大开发成为西部大破坏”问题时,胡鞍钢说,首先要确立西部大开发基本原则之一,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与五十年的西部开发或者几千年的西部开发史有根本性的不同。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让西部人民广泛参与,他们应当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任何重大项目不仅要有专家对其环境与生态的科学评估,也应有当地老百姓的参与,并将其相关信息在当地媒体予以披露。西部开发是富民为本的事业,只有有了人民的参与,人民才能从西部开发真正受益,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胡鞍钢:西部开发必须要建立防治腐败机制

人民网北京3月9日讯 今天上午10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做客强国论坛,就“十五计划纲要与西部开发”与网友进行交流。

胡鞍钢回答“现在要开发西部,怎么能防止出现当年广西北海开发式出现的腐败问题?会不会再到下一大片高官?”时说:西部开发必须要建立防治腐败机制。如果没有这个机制,我担心西部大开发上一大批新项目,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就可能发生新一轮的腐败,国际经验表明,在许多贫穷国家,腐败十分严重。主要是缺乏良好的治理,特别是那些大型公共项目,常常成为腐败主要机会和来源。在过去几年,许多西部的一些大项目也发生一些类似的问题。因此,西部开发要在这些公共支出、公共投资项目建立防治腐败机制,直接采用国际通行的招标制、信息披露制,并对所有人员实行终身追究制,建立更加严格的项目追踪缉查制度。

胡鞍钢:中国西部发展最重要目标是富民、减贫、绿色

中新社北京九月四日电 中国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最新一期《了望》上撰文指出,中国西部发展最重要的目标是“富民、减贫、绿色”。实现这一目标,西部需实施六大战略:

  一、知识发展战略。西部最大优势是劳动力资源,要充分利用当代世界所提供的各类知识、信息、教育、技术等要素,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本地区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提高本地区创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全体人民吸收知识的能力,扩大人民交流知识的能力,促进本地区人民利用知识的能力。

  二、加速城镇化战略。西部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农村人口比重太大,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度瓶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服务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最终才能富裕农民。

  三、全面开放战略。西部开发实质是大开放,从半开放的“障碍赛跑”转向全面开放的“无障碍起飞”,实行开放型经济战略。首先开放国内市场,进而面向国际市场,促进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加速海内外技术引进、转移和扩散。积极吸引海内外资金和人才,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社会发展战略。保证西部社会发展,就要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努力扩大高中阶段、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要广泛推行针对农村行政村一级和农户的“富民”政策,鼓励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围绕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创新”。

  五、绿色发展战略。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就是要避免或跨越“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阶段,避免或摆脱“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直接进入“绿色发展”阶段;也不必要等到达到较高收入时再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六、实行“良治”战略。实现良治,政府的主要功能就要定位在“富民”上,也就是为广大公民及其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实行“良治”,使人民的福利最大化,使纳税人受益,使贫困人口受益,这是政府的“公共服务之手”,正是由于提供公共服务,才使得人民创造财富,经济才能繁荣。

  这位经济学家强调,西部发展属于“输血型”,只要没有外部援助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援助,就会像滑翔机一样滑落下来。但是,这些财政转移支付和国家投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饼”,也不是“免费的午餐”,财政转移支付是用来给西部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国家投资是给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的。而西部对全国的贡献,就是尽早做到“富民”、“减贫”、“绿色”,使人民能够尽早进入“小康社会”。

胡鞍钢谈西部开发战略中最棘手的问题

人民网北京3月9日讯 今天上午10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做客强国论坛,就“十五计划纲要与西部开发”与网友进行交流。

有网友问,“您认为在西部开发战略中最难办,最棘手的问题是什嘛。”胡鞍钢回答到,是政府如何加快转型,即从传统的统治型向现代的治理型转变。它是指政府与社会公民以及各类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协商关系,使社会的治理能够实现全社会人民福利最大化。这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统治,也不同于无政府条件下的混乱秩序。这就要求在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过程中,政府应当率先改革,这包括大幅度减少政府部门,大幅度减少政府行政审批,改变审批经济、审批行政这些做法,要将与人民相关的各类信息,特别是公共支出信息披露,让人民来监督。同时,加快改革公共部门,例如医院、学校以及其它公共服务机构。最后,就是通过制度建设防止腐败。一个廉洁高效公正的政府是经济发展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