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教授的“保护伞”为什么没事
刘恕 刊发时间:2010-03-25 10:10:20 《科技日报》
西安交大终于与李连生彻底决裂了。两年多的“保护伞”,一经央视曝光,竟拔腿就跑——“鉴于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李连生造假案终于大白于天下。但这场闹剧不该就此草草收场。如果不拔掉“保护伞”,恐怕还会产生王连生、张连生。
西安交大的态度转变之快让许多人没回过神儿来。3月20日《焦点访谈》对西安交大数次劝阻6教授举报博导造假一事进行报道后,第二天校方就迅速与李连生“划清界限”。这与节目中口口声声维护学校荣誉和排名、千方百计阻挠举报人的校方领导形象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6位教授奔波两年都没结果的学术举报,一夜之间“水落石出”。但是,校方就此能撇清与造假者的干系吗?最初,6位老教授被学校领导认为“不识时务”。“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明知教授造假,学校却要护短。因为校方太需要这些奖项了,学校争取排名和科研经费靠的就是这些资本。如果侥幸蒙混过关,大家岂不名利双收?此番造假彼此心照不宣,这几个“倔老头”何必拿自己开刀,刮骨疗毒呢?造假者之所以理直气壮、气焰嚣张,正是因为学校这把“保护伞”使学术成了一些人手中随意把玩的橡皮泥。
借助于媒体监督,李连生最终倒了。可见,认定是否造假并不难,难的是学术研究缺少相应的监督纠错和惩戒处罚体系。迫于社会压力,校方依据内部办法清理门户;但多次阻挠举报的校方负责人,又承担什么责任呢?靠高校自揭家丑、自清自净,不可能遏制学术失范。重要的是相关主管部门要完善学术不端处理和惩处机制,建立第三方独立调查制度。无论对造假者,还是对协助造假的学校直接责任人,都要追究责任到底。如果不问罪宽容作假的“保护伞”,学术就难以真正回归其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