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看到什么叫做满地打滚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组胚 于 2009-12-08, 09:22:13:

xysamile=南方周末夏榆
原文请见:http://z.infzm.com/%E5%8D%97%E6%96%B9%E5%91%A8%E6%9C%AB%E5%85%AC%E5%91%8A/%E5%8D%97%E6%96%B9%E5%91%A8%E6%9C%AB%E8%81%8C%E4%B8%9A%E8%A7%84%E8%8C%83%E5%A7%94%E5%91%98%E4%BC%9A%E5%AF%B9%E5%88%98%E6%85%A7%E5%84%92%E5%85%88%E7%94%9F%E6%8C%87%E6%8E%A7%E7%9A%84%E8%B0%83%E6%9F%A5/
jokerdufate Says:
2009年12月6日 at 4:39 pm
看了这个所谓辟谣反而更明显了。

首先,引用注明出处的规范不容曲解和打折扣,注明出处不是尽量注明出处!

其次,这样的表述是不是在喷迷雾!
“周日之前您给我就好。我们的版面是6000字的容量,但您可以充分地表达。”
“本报“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新闻专题,用的是新闻操作方式。您的回答里,有叙事元素的,我作为对您的采访植入综述稿里;有论述部分单独列出,作为您受访的回答。”
第一句话完全可以理解为约稿,而第二句实际上是用专业化的语句来混淆读者的观感——“植入综述稿”就是照抄,虽然好听的多。翻译过来就是:
“本报“诺贝尔文学奖”是一则新闻专题,是一则新闻体消息而非人物专访。在您的回答里,我认为有叙事元素的,将作为对您对采访的回应抄入文章里,不一定列出出处;而我认为有论述部分的,则会单独列出,作为受访回答,会列出出处。”

如果这样说人话,还会惹出那么多事吗?比如我举个例子。
达尔文的中学校长说:“我从来不会在一周内打一个学生两次”。家长们听了很满意。但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所有学生都可能一周就被打一次。

夏记者的文化水平不错,尤其是操纵语意的能力一流,但其采访时的动机就有问题。在我看来,夏记者就是故意为之的。不要以为别人都没学过新闻!

jokerdufate Says:
2009年12月6日 at 4:50 pm
呼吁主管部门关注此事!我国不设有新闻评议会,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不具有既踢球又吹哨的新闻评议权!

e19175 Says:
2009年12月6日 at 11:13 pm
抄袭!很明显的才抄袭!这都看不出来吗?
对比一下邮件和刊出的稿件就看得出来,原封不动得将被采访者的成果占为己有。不知情的读者当然会误以为这些都是记者写的。既没有打引号,又没有交代出处,所谓的“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难道看不出来吗?

随便举两个例子看看

janejane2009 Says:
2009年12月7日 at 1:33 am
楼上说得有道理。胡蔚女士也开始发贴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5df9740100ge1x.html

xysamile Says:
2009年12月7日 at 8:27 am
我终于也亲历了侮辱和毁誉的网上风暴,见证了知识分子群体集结起来的恶意的恐怖。
其实你们不知道,在疏失出现的时候,我比你们更多地体验到挫折感。
看到有年轻的孩子搞人肉搜索,查出我高中辍学和做矿工的背景,大加攻击。
呵呵,如果我是无知的,那么,这些年轻人则是百倍的愚蠢;
如果我是错误的,那么,“不友善”、“心怀恶意”、“精神偏执”的教授们则更加病态。
你们让我看到自闭、狭隘、仇恨和自以为是的”教授”人格。
你们更值得反省,因为你们内心邪和恶的满盈。


xysamile Says:
2009年12月7日 at 12:26 pm
我承认,我无力抵御你们的恶意。
你们人多、势众、善于蛊惑。不惜把记者采访以及记者使用采访内容这样的新闻常识无限夸大,滥控恶告。
我不愿意南方周末被污,也不愿意我的同事们被污。
我愿意负起任何事实上的责任,愿意接受任何事实上的问责,从来如此,毫不隐讳。
你们是胜利者,可以为你们的惑众能力得意欢笑。
如果这世界没有公理和律法,你们可以笑得更彻底。
然而,可能么?

夏榆
12/7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