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悄然老去的城市 1/4户籍人口已逾60岁 生活周刊
今年3月下旬,上海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市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统计的上海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户籍人口近四分之一;预计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三成。老龄化问题,已摆在了我们眼前。我们准备好了吗?
从2010年到2030年的这20年,上海人口老龄化乃至高龄化将迎来鼎盛时期。当压力持续升高,许多上海人,特别是处于“夹心层”的白领工薪族,不得不认真考虑赡养老人的大问题。届时,不仅仅是人们关于养老的伦理观念需要转变,这个城市的养老模式和体制,也面临极大的挑战。
“雨水充足、阳光明媚,随便撒一把种子就能长出苗来。”易富贤这样向生活周刊记者形容当下中国所享受到的“人口红利”。他现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科研人员,长期关注中国人口状况,写过颇受争议的《大国空巢》。
根据易富贤研究,至2010年,中国15-64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达9亿多、19-22岁最有活力的人口达1亿,均创下历史纪录。相应的,老年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仅11%,总抚养比不到40%。“和发达国家比较,应该说是轻松的。”易富贤表示。
“人口红利”也分给了上海。目前,上海6.6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尚不突出。城市化的先行优势、人口规模优势和大都市特有的集聚效应,也都在减缓老龄化速度。“但是——”逻辑开始拐弯,“20年后,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翻番,老年抚养比将升至27%。”易富贤指出,近期的“民工荒”算是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