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首次谈《山楂树》。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JFF 于 2010-05-06, 13:31:54:

微书记点名,那不能不说两句《山楂树》。 (113932)
@ 2007-10-22 00:40:53
不看长篇小说有20年了。这种小资的长篇小说无论如何是看不进去的。
为了回书记的话,硬着头皮读了山楂树之恋 1(1)和1(2)两段。

从这开头的短短几段的文字看,这人有一定的码字经验。但也不像个专业写手,如果是个专业写手的话,也是一位低级的专业写手。因为,1)文字表达松池地像半老徐娘面部皮肉,2)故事细节编造得粗制滥造。深层的东西就更谈不上了。

1)那时不叫村长。

2)对于“吃苦耐劳基本上成了她做人的标准”的静秋,背个背包走几里里路是谈不上“累得要死要活”地的。初春时节,“背包压在背上,又重又热,静秋觉得自己背上早就让汗湿透了”也不典型。小说嘛,编造是理所当然的,但要编造得自洽自然,
没有生活的真实就得有艺术的真实。

3)从文本看,安黎最迟在73年已经到她的中学实习了。那她上大学一般说来应是71年夏天或更早,因为实习是高年级的事。而九一三事件发生在71年9月13日。所以安黎的故事-“安黎的父亲是炮二司的什么头头,因为“九一三”事件被整下去了,所以安黎的日子曾经过得很惨。再后来她父亲又走运了,于是就把她从农村招回来,塞进了L师大。”也就难以让我相信了。没时间挫折啊。一般说来,因为“九一三”事件被整下去的,最早也得到76年9月以后才能“又走运”。

还有一个比较隐蔽但相当弱-智的编造:“安黎因 为老头子的关系,所以没分到下面县里的中学去。” 不就一个学生实习嘛,就是李敏李娜林豆豆也不会这样照顾的。
实足的一愚蠢小市民的见识心态。


4)“到星期天休息的时候,安黎就跑到静秋家,让静秋用手风琴为她伴奏,尽情高歌一阵。安黎最喜欢的歌就是<<山 楂树>>” 侮辱读者智力嘛。静秋家住的是单家独园的小洋楼?她父母吃豹子胆了还是少一窍?再说,安黎出身红色军干,工农兵学员,从哪里学的<<山 楂树>>? 那年头上俄语系就能会唱<<山 楂树>>? 


总而言之,从这开头的短短几段中我的初步看法是:(文学才俊)弱-智的粗制滥造,尽管这人在那个年代生活过,但并无阅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