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说三士,论海归 作者:信济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潜伏九号 于 2010-05-22, 17:20:45:

说三士,论海归

作者:信济 [http://blog.creaders.net/xinjilong/]

自新中国有海归以来,属三位名士影响最大:邓稼先、钱学森、杨振宁。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我最敬佩的中国科学家,是真正的忠勇义烈之士。稼先公的早逝不是正常死亡,也不是和其他人一样长期受到大致已被屏蔽的有限核辐射侵害的结果,而是79年一次核爆失败后,因为当时政局不稳、谣言很多,他作为主管领导为了迅速安定人心而不顾劝阻毅然独自进入辐射区,亲手拿到了弹片,直接找到了问题所在,所以才有下一次核爆成功,但也因此种下隐疾,导致七年后癌变身亡,终年仅62岁。有些评论者认为他没有政治头脑,其实不然。他只是非常清楚自己的报国使命,一切以使命为重。50年8月,他只用了两年就从普渡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当时他看到朝鲜战争刚刚爆发,中国尚未参战但参战可能性很大,于是决定立刻回国。正是因为这种深思熟虑和当机立断,他回国前固然没有被美方刁难,回国后即使在政治运动中被批斗也能表现平稳、泰然应变,在混乱的局势中勉励各派齐心合力、共济时艰,并且一贯的发言谨慎。这也是他以一介书生能够于82年进入中共中央委员会的缘故。就是凭着这样低调而执著的努力,加上毛公在最上层的政策支持,使稼先公率领新中国的核物理学家们硬是用包括算盘在内的简单计算工具完成了繁难的理论推演,然后成功试爆核弹,打破了西方的核垄断,使朝鲜战争中艾森豪威尔用核弹炸平中国的讹诈不敢再轻易出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建立了坚实的核军工保障。

胡锦涛看望暮年的钱学森

胡锦涛看望暮年的钱学森

相比较而言,航天专家、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回国,中共方面的争取因素其实很小,主要还是因为他在美国被朝鲜战争期间的麦卡锡主义政策欺负了,加入美国籍不成,继续搞科研又被猜忌,于是出于良禽择木而栖的考虑,才负气海归,结果还要拿11个美国飞行员战俘来换,与稼先公的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且他回国后成就虽大,确实使中国的核弹在一流导弹的驾驭下如虎添翼,但也屡屡失言为人所诟病,尤其是大跃进中关于亩产卫星的判断,颇有政治投机之嫌。当然钱老作为个人主义的学者还是有骨鲠的。天真烂漫的胡耀邦在改革开放后亲自劝他访美,他就是不去。钱老的逻辑是:除非美国对当年迫害给个明确的说法,否则丈夫不可再辱!晚年的钱老仍然为国家教育制度与人才选拔制度忧虑,凭他的威望发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令朝野震动。其实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胡耀邦硬塞给他的行政职务,尽量白身科研,也就是在以自身姿态反对改革开放后愈演愈烈的行政学霸现象。综其一生,他基本上是个被命运推着走的普通人,但也有明确的底线坚守。

07年安徽省邮政公司与合肥市科协联合发行《科学巨匠华夏赤子——杨振宁》明信片与首日封,杨翁二人均出席了发行仪式。图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印有其婚纱照的明信片,表情惊悚。

至于杨振宁,比钱学森又等而下之了。他于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选派赴美学习核弹技术,后来与李政道合作推翻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的金科玉律,当然是很大的科学成就,所以得了诺贝尔奖。但是,在那个再造乾坤、呼唤报效的大时代,这纯粹是他的个人成就,与中华民族长远的生存发展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就这么个奖还和学弟李政道为排名先后争执不休至今形同陌路。他在71年中美关系解冻后第一次回国,也许是带着美国政府的使命,最急于询问的就是中国核弹是不是自主研发。当面黄肌瘦的稼先公给予肯定答复后,他再难掩饰失态,一个人跑到厕所痛哭失声。这位自称“在人生的所有重要时刻都做出了正确决定”的聪明人终于意识到,即使是最聪明的决定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当初他父亲老海归杨武之先生代表国家几次正式、非正式的赴美规劝他回国参加建设、不要加入美籍,希望他把眼光放长远、不要被一些暂时的负面现象所迷惑,可是他囿于个人名利一概不听。为了这件事,杨老先生至死也没有原谅他。一直到老的越来越无法做具体研究了,加上国内风气也已经浮躁到相当程度了,他才于上世纪末开始逐渐倾向于回国发展。为了欢迎这位年高德劭的大师回国报效,紫金山天文台的马屁精把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进入新世纪以来,杨老的日子过的更是滋润,老妻尸骨未寒便又幸运的拥有了一段黑色幽默的美满姻缘,老翁扬帆,乐何如之。如今这位国宝忝然占据国家拨款的大量科研资源倚老卖老信口开河并且把各方名家以各种形式引入清华,成功的阻碍了年轻学者的正常发展道路。真是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邓稼先(右)与杨振宁(左)早年在芝加哥大学校园留影。

邓、钱、杨三人,与《世说新语》中相参品评的管宁、华歆、王朗好有一比。文天祥《正气歌》中“或为辽东帽,清操砺冰雪”,说的就是在中原大乱时徙居辽东、耕读讲学为民表率的管宁。华歆多才虚荣而处事干练,本在江南为地方官,被孙策收编,后被曹操器重征入朝廷,在汉魏鼎革之际作为重臣颇多有争议的作为。王朗没有管宁的清雅之操,也没有华歆的应变之才,人品实在是糟,可又仗着书读的多总那么道貌岸然,所以《三国演义》中就专门设计了一个“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情节,直斥之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以快人心。然而现在就像这样的一个人,自有海归以来,风光无人过之,这真是中国社会的悲哀。历史上像这样的人为世追捧通常发生在什么时代呢?还是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国演义》第93回中孔明的骂词吧:“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罗贯中借三国时的孔明之口,控诉的不正是他那个时代荒殆腐朽、不可救药的元朝蒙古-色目统治集团吗?这个集团虽有统一天下之功,早期也有惠政,但一直依靠武力压制天下,以出身定贵贱,而不能在意识形态、文化教育、人才选拔和经济政策上恢复高雅公平的华夏正统,不百年令士民绝望,终于狼狈北窜。元朝末年的历史对现在的中国是很有警示意义的。

海归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其必要性的前提是中国的落后和国内对海归人才的渴求。目前中国已经不太落后了,国内势力范围已定的学术界也已经没有这种渴求了。像杨老这样只会添彩而没有威胁的国宝级人物不算,自己多少也有点海归背景的本土学霸们对新海归一贯是忌惮的多、器重的少,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海待出现。因此除了极少数国内急需的专业以外,是否海归与是否爱国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必然的联系了,海归或者不海归都更多的变成了一种纯粹个人的选择。可是像邓、钱、杨三名士在当初作出的选择,到现在仍有参考价值。无论什么时代,如果选择海归,应该是为了什么?说到底,还是要让我们的中国心得到最熨帖的安放;最低限度,也要避免杨振宁厕所之哭。

最后,我想以稼先公58年调任二机部九院(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主任赴西北基地前与夫人告别时的一番话作为这篇短文的结束。先是夫人许鹿希追问工作地址和联系方式,稼先公只能一概说不知道、不能说。在长时间的沉默后,两个孩子的年轻母亲几乎崩溃,然后稼先公说:“我的生命就献给了未来的工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的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六年后,代号596(象征59年6月苏联毁约撤走核弹专家和数据设备)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又两年后,文革开始,稼先公特别敬爱的三姐被打为特务,在自家厨房“意外身亡”。又一年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成功试爆。(注)

09年上映的电影《邓稼先》

注:引自许鹿希口述、林儒生整理的《至今热血犹殷红》,我只有pdf版,杂志名找不到了。其篇名出自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中国男儿》,歌词曰: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骄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同,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