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扫描目前也多集中于医学研究了。
动物育种,至少全世界的奶牛育种正逐渐转向全基因组选择,即绕过基因检测,直接估计标记效应,再利用这些标记效应估计个体的育种值。其效果出奇的好,避免了后裔测定,成本降低,而且个体一出生就有育种值估计。随着芯片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种方法将会用到其它物种。
身高的研究不能不提2008年nature genetics的一系列文章,其中有一篇Peter Visscher的综述,其精华就是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的“丢失的遗传力”,身高的遗传力非常高,大约超过70%,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从很多项目,比如糖尿病项目,癌症项目等中收集到的6万个人身高记录(不单记录了发病,还有身高、体重等,每个人都有50K左右的snp基因型)来看,全基因组扫描(关联分析)所找到的基因寥寥无几,效应最大的大约0.5cm。这些基因加起来总共解释了总的身高变异的5%左右(还要注意,扫描结果的效应是高估的)。大部分影响身高的基因没看见。这说明早先数量遗传学微效多基因的假说虽然错(基因有限,大小不一),但这个假说更接近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