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广大的打工仔肯定没有一小撮老板挣得多,这么明显的事实估计没有人会不承认。
而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其后果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社会生产的相对过剩。
由于需求不足的实质是支付能力的不足,所以,创造新需求,在需求上出新花样,是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连面包都买不起的人怎么可能去消费蛋糕?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延缓危机的手段,最后都加深了危机。
不就是支付能力不足吗,好办,我提供贷款给你,你拿到贷款不就有支付能力了吗?
大家都贷款买房,房市需求旺盛,房价一路上涨。太好了,贷款买的房子增值了。增值部分再拿去抵押贷款,用于其他消费,然后整个社会的各种需求都很旺盛,一片繁荣景象。
可惜,这只是吹大了泡沫。因为贷款不可能无限制发放,而且是要还的,不但要还本而且要付息。
拿什么还?本来就是没钱才贷的款!
看来只好卖房子了,幸亏涨价涨了这么多,卖掉后还本付息还有余。第一批谨慎的聪明人卖出房子。房价因为贷款投放已经到极限,没有新的入市资金,已经滞涨,这些最初的谨慎者卖出房子,使房价开始回落。贷款银行一看大事不妙抓紧收贷,迫使更多的人卖出房子,然后房价大幅下滑,终于有人卖掉房子也不够还本付息,然后他的贷款就成了坏账。然后银行被拖下水,资不抵债,然后,金融危机。
美国由房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不就这么回事吗?还有人天真地以为加强贷款管理就可以避免危机。殊不知当初放松贷款根本就是为了解决支付能力不足而有意为之。
资本主义经济学家聪明睿智地想出来的解决支付能力不足的手段,最后造成了更严重的支付能力不足。
资本主义无法解决工人阶级相对贫困的问题、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