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落马高官以政协主席居多?
据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政协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12月17日下午召开第九次会议,免去孙淑义山东省政协主席职务,并撤销其省政协委员资格。据悉,孙淑义是今年以来第三位被免职的省政协主席,是继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原贵州省政协主席黄瑶后,成为2009年以来第三位被免职的省政协主席。孙淑义被免职的具体原因,相关媒体并没有做出披露,而在山东,今年64岁的孙淑义注定要落马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纵观2009年的反腐成果,孙淑义、陈绍基、黄瑶三位具有正部级身份的政协主席先后落马无疑是一大“亮点”,但是从反腐的角度来看,一年之内有如此多的政协高官纷纷落马无疑是一件值得深思的政治话题。
从几位落马省政协主席的从政历程和他们的涉案过程来看,其实政协高官落马只是一个表象,而真正导致他们落马的是他们在担任政协主席之前的违法违纪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政治话题:既然一些高官在担任党政部门的重要职务时已经有了违法违纪的嫌疑,可为什么还要给他们挪到“政协主席”的位置上,然后再查处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呢?以落马的前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为例,陈在落马前曾经长时间担任过广东省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等重要职务,有南粤政法王之称,而事后查实陈的大部分违法违纪行为也是他在成为“南粤政法王”角色时的行为。而孙淑义、黄瑶在担任政协高官之前,也曾经长时间担任过党政部门的高官,也正因为在他们担任这些重要职务时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导致了他们在政协主席位置上的落马。
从近些年我国查处一系列重大反腐案件来看,预防和反腐斗争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而言,各种文化与传统的长期积淀,加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独特的政治体制,反腐败斗争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且异常复杂的社会与政治话题。而许多政协高官的落马则是反腐的一种相对特殊的现象,也是现阶段我国反腐的一种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一个高官的落马,绝对不是一个人的故事,它注定是一系列的故事。因此,要查处一个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级官员,绝不会像电影和小说里描绘的那样简单,往往会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角力、博弈才会达到反腐的结果,有的甚至还会经历漫长的曲折、妥协的过程。而对于反腐的策略与手段而言,把那些具有复杂案情的问题官员们调离他们能够施加影响力的岗位,扫清反腐的种种障碍则往往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就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而言,相对轻松地政协部门无疑是一个暂时安置这些问题官员们的理想场所。这大概亦是诸多落马高官们具有政协主席身份的一个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