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多又招谁惹谁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rabbits 于 2005-3-29, 14:30:32:

似乎大家一直在攻击郑教授,甚至说到人品问题。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各人都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如果他就是做晶体的,那也许就没有多少可能把文章投到更好的杂志。就像国内做生物的人,也大多数没有文章投到JBC这个水平。既然有自知之明,那也就只能尽自己力所能及而已。我们也不曾因为时传祥掏的都是大粪而否定他的劳动模范荣誉。

他发文章多的杂志影响因子不高。但是如果把这些称作垃圾杂志的话,那么国内又有哪个杂志不是垃圾?影响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该学科热门与否。

很多科研工作是探索性的,但也有很多工作是资料积累性的。无数的数据从发表那天起就不再有人关心,但是不能认为那些工作就没有意义。否则很多工作,诸如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新物种的发现...这些事情又何必去做。

首先要看到,作为参照的是国内的学术团体,而不是美国的。在国内的科研人员中,无论是什么动机,从业务上说,郑教授是优秀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说“我的这位白人朋友评价郑教授的这种行为是 “cheating, scandalous (欺骗,丑闻)”, 他并且说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北美大学,这个人会被马上赶出去。此时此刻,我不禁为我有郑教授这样学术道德败坏的同胞感到汗颜和无地自容”。第一,为什么要点明这是“白人”朋友。如果说这段话本身带有种族色彩,那后面就不用再看了。其次,这也不是什么丑闻。如果看看做天然产物化学的教授,这未必不正常。比如J B Harborne,也是一生文章成堆,在phytochemistry上有一百几十篇。人家照样进皇家学会。

归根结蒂,问题的本质不是郑教授发表了多少文章,影响因子多少,而是国内的评估体系和奖励体系出了偏差。记得在nature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有南京大学冯端院士的一段话,意思是说有了数量就会有质量。冯先生显然没有预料到中国的科研会在数量这个层面滞留这么久。不过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目前似乎已经有所改变。一批高质量的文章开始“刺激”科研人员在影响因子方面的比拼。

国内以sci数量为基础的奖励体系则纯粹是荒谬的东西。首先就模糊了科研人员的责任是什么。而且把不同领域不同杂志混在一起,弄出个不伦不类的每篇文章多少钱。而我们能指责郑教授的,最多也不过是,或许他原本能压缩出几篇好文章,而现在却只是在不停地测数据而已。但或许他原本就出不了好文章呢?看看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吧。

--从上次对武汉朱教授的讨论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也有些做晶体的朋友。他们也不会去造这样的文章。我自己幸运,不是在这个领域,也免了做那种进退两难的选择。希望大家宽以待人。时传祥当劳模是他工作努力,而让他当人大代表是制度的荒谬。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