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民科来学习 于 2010-08-29, 23:13:56:
他在为自己的较真和无畏付出代价。
有些人习惯和谐,尤喜一团和气,在身处高位,拥有着巨大既得利益的时候——也许多数人到达这样的境界,会习惯性认同潜规则,并逼迫别人接受命运的安排。面对较真的方舟子,他们惊恐之余会发出警告:做人有厚道,否则后果很严重。
据媒体披露,从方舟子开始打假以来,除了五花八门的贬抑舆论劈头盖脸扔过来,人身恐吓也此起彼伏。在某次被跟踪入户之后,甚至连警方对此也爱莫能助,只好建议他将采集到的监控录像等信息在博客上予以公开,希望可以起一点震慑作用。2007年,又是一场无妄之灾。因打假而被告,官司败诉,妻子的账户上被静悄悄地划走4万元不说,对方还扬言要报仇。无奈之下,只好带着一家老小借住到朋友家里。
此次被袭发生在其揭露唐骏假文凭、李一假神仙以及陕西省高三学生孙见坤假“国学天才”之后,因而也给人们留下了无尽遐想空间。
我个人对方舟子部分激烈言论持保留意见,但毫无保留地捍卫他存在的权利。
方舟子是中国版堂吉诃德,在一个很荒诞的时代奇妙地登场,斗争的目标不是很明确,作战姿势不是很优美,有时清醒得像失意的先知,有时又混乱得像精神病院走失的病人。但他很执着地找寻着自己认为的公众的敌人,并不计后果地叫板。
首先,没有证据表明他打假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且作为早期留美学子,他完全可以在异国他乡选择另外一种平静优渥的生活。只是他不甘于在学术研究中消磨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沿袭着最初的诗人浪漫主义情怀,毅然回归祖国,决定以个体的名义,戳穿各类知识精英假面具,还神圣的学术殿堂一片应有的净土。
宛如一个当代乌托邦。纯粹而壮烈。
由于价值和信仰的迷失,体制的行政化扭曲,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并固化,诚信制度的缺失,造假已成社会沉疴——从草根到商界再到本不可亵渎的学术殿堂,人妖共舞,人鬼莫辩,透支着公众对道德和法治的信任。
当公民获得真相的成本已经高昂到难以想象的程度的时候,这个社会还真需要方舟子——尽管他的点射只能使个别造假者无所遁形,但却是对阻碍社会进步的强悍黑恶势力的震慑,让他们有所忌惮。
更重要的是,他会推动更多人以正义和良知的名义,不抛弃,不放弃,形成可贵的合力,驱动制度的改良,形成更有效的社会监督,使那些玩弄大家善良、践踏公众利益的人最终面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法治治理利剑。
但愿这个社会不是风车。
几乎在方舟子遇袭的同一时间,四个记者在伊春空难现场经历了从被扣留到接受道歉的戏剧性一幕。
本故事千真万确,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