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关于方舟子 (2010-08-31 12:17:59)转载
标签:方舟子
此前虽有方玄昌被袭击、几乎丧命的事,我仍然以为,这些人不会蠢到对方舟子下手,毕竟他这个目标太大。但是,当年没有人敢对鲁迅做的事,如今有人对方舟子做了。
看到方夫人发出的那条博文时,我虽觉意外,心情却十分平静,平静得自己都觉得有些异样。后来想起,曾经有一次,眼看着一辆闯红灯的车急速撞向我所在的车时,我也是这样平静的。
其实也真的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吧。方舟子踩了多少人的尾巴,揭破多少人的画皮,“断送了多少恶人如花似锦的前程”。他们拿不出真理,只能拿出锤子了。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自己对这些人的卑劣和愚蠢估计得不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经验。
“列戟森森瓜钺凉,扬名功莫逾勤王;博浪痴汉愚何及?一掷应须向子房。”平时甚不喜欢舟子的喵喵,因为恐怕明天铁锤飞到自己头上,写下这样感慨的诗。
朋友们很焦躁。他们刷版一样转发着围脖,猜疑着谁是主使者,讨论各种可行或不可行的防御对策与援助方案,同时催促我给方舟子打电话确认伤势。电话一直占线。
“你也要小心啊。”他们开玩笑地说。
我需要小心的事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九年前我还算是一只热血青年,在方舟子打击核酸营养的时候用力掺了一脚。记得当时的通信中,大约是为了署名的事,他回了一个笑脸。我不高兴:“这很好笑吗?”他说:“不,只是觉得你很勇敢。”
其实我不勇敢,只不过当时是驻外记者,没有在国内直接面对压力。所有威胁,都是国内的亲友扛下。我的能力也有限,最后仍只能是方舟子以新语丝为主战场继续呐喊。他有次在给我的签名书里称我为“战友”,我受之有愧。
后来我转而以办自己的网站为主,很少再参与打假的事情。再后来,网站停止更新,连我自己也不写科学新闻好多年。我始终扬言支持方舟子,可似乎止于态度,很少做什么实事(碧声:请吃饭算吗?三思众:快把这家伙叉出去……)。
办三思科学网站期间,我体验过一些付出的感觉。数年后筋疲力尽,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自认也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我认为我深深地理解,方舟子坚持他的事业这么多年,是多么的超常;坚持他的单纯这么多年,又是多么的超常。
我们许多人都单纯过、热情过、认真过。后来,我们会向生活作出种种妥协,有时迫不得已,有时顺水推舟,并且觉得这是成熟,不仅没有什么可责备,还值得赞扬。只是,如果美好的记忆不曾忘个干净,我们还是会景仰那些能够坚持下去的人。
韧性是一种难得的天赋。如果它并非源自利益驱动,也不能被收买和恐吓,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道。词句我们很熟悉,但在砖家泛滥且廉价到论斤批发、骗子多到傻子不够用的年代里,这内容总是显得很陌生。
我知道哪些事情我做不到。那些能做到的人,在我眼里,就异常珍贵。
聪明人常有,糊涂虫常有;谎话常有,轻信者常有;护短常有,和稀泥常有;欺骗常有,自欺欺人常有。……
唯有严谨的头脑、单纯的心灵、异乎寻常的韧性,再加上一点不必为五斗米折腰的幸运——这样的组合,不常有。
有的人才,可以预期他们按比例生长出来。这样的人,却不能预约,几乎完全取决于随机数大神的意愿。
大家都看到了皇帝没穿衣服,可是大家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与限制,不能不愿或不敢说。天真的孩子说出真相,是因为不懂得害怕。明知危险重重还要大声说出来,无论遇到何等障碍始终不变,这样的勇敢与坚持,我自知不能有。
当然,有人要说话了。
“这人是敌国的皇帝派来的。”
“这人是哗众取宠想要出风头的。”
“这人是制造事端然后要挟皇帝的。”
“这人是个疯子。”
……
九年前有幸曾与方舟子共同承担过一些这样的罪名,我早就见怪不怪了。对那些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人,我没什么好说。对那些并无利益立场的人,我不想说太刻薄的话,但是,我觉得,不细究真相而只凭拍拍脑袋的印象去保护自己受骗上当的权利,真不是什么有趣的事。
——————我是从伤感到相声的分割线——————
鱼雷经常说我一屋不扫。我甚至不能说服小妹认为方舟子不是偏激的、只是不愿意和稀泥。舆论给出的一些标签,在被人们接受之后就根深蒂固,难以揭除。人的兴趣不同,我也不能强迫小妹去看有关中医的长篇辩论,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那么,我也来试着给出一些“快捷方式”。
在我见过的人里,方舟子是最单纯的一个,真正像司马南说的,有些不食人间烟火。——我是小人物,作主观结论可能没多少公信力,但总比负很多公信力的人强。
如果待之以诚,他非常温和好骗。当然,骗他一次的话,他就不会原谅你。在他那里,这种事是没有灰色地带的,不要妄图做一个80%的好人。
方舟子不是偏激,只是不愿意和稀泥,是非定要说个分明。和稀泥是一种给自己减除麻烦,但并不负责任的态度。正是因为更加负责任,才要坚持说真话。
一些东西已经存在了很久,曾经有过它的历史合理原因,但现在已经不那么合理了,只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太过庞大,等闲摇撼不动,而且稍摇一下就可能招来麻烦,所以很多人心里明白但不去摇。他却有勇气去摇(某人:别曲里拐弯了,直说宗教和中医就好了)。
他讨厌人有错不认。学术问题上,他的态度是很严谨的,其他人特别是非专业人士杠上他,基本上会被扁。他自己发现有错会第一时间说明。你有错而爽快认的话,他就爽快地当你是可以正常讨论问题的对象。许多怨气是别人在坚持,不是他自己。另外我得说,有些问题其实很简单,不是非要上十年八年学或拿到西太博士学位(众:喂!)才能理解的,稍微看点书就明白了。然后,自己知道错了就别死扛。你看人家柴静mm的态度多大气。
无论多深的交情,都不能阻止他去说一件事情不对。他给面子的意思,是更加耐心地解释为什么不对。类似的不留情面其实在关于中国人民清官的幻想中经常能见到,不过有的人并不喜欢真正清的清官,只喜欢偏袒自己的官;同样地,他们也不喜欢听真的真话。
正如当年打核酸营养并不分中外,支持(经过严格检验才放出的)转基因产品也不分中外。阻碍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步伐乃至威胁粮食安全的言行,才更像有阴谋呢。
他对中医的观点是废医验药,不是说药物就算有用也坚决不认。但是,你要懂得双盲实验,懂得怎样判断什么是真正有用。(至于中医理论,这种亚里士多德水平的东西你还信啊,醒醒,两千多年过去了。对了,猴子没有中医,它们也没灭绝。)
他并没有自居科学或真理的代言人,只是本着学术界主流观点和证据说一些话,有根有据的怎么就成了红卫兵大字报文革遗风呢?譬如你劝人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垃圾,并不表示你自居医学、道德或环卫局的代言人,只因为这些行为确实对谁都不好。
还有些太过常识的我就不多说了,譬如“世上岂有神仙哉”(小妹:你不能侮辱我的智商……)。
——————不知所云的分割线——————
心灵强大的人,对普通人的一些弱点,或许不能充分体谅。也或许,他能够体谅,但希望用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而不是屈从于弱点。无论是哪种情况,他所主张的东西,更加有利于追求理智、坚强、光明,以及,如果善良这个词太软弱的话,是“减少苦难和消除无谓的仇恨”。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天分去理解这些。
刚刚认识方舟子的时候,我对他进行过一次网上采访。稿子没有通过新华社发出,只发在新语丝和自己的网站上。其实对我来说,做这采访更多地只是因为自己要了解这个人。当时摘了他的几句诗压题,许多年后仍能背诵:
让我们开始明天的交谈吧
漫天的纸片撒向我 明天它们将化为雪
而我就是雪人
我的血是白色的 可是比你们的更热
——方舟子诗抄《孤独的人们》
写这诗是二十年前了吧。断章取义,这是一种怎样的预言?
(注:文中活剥了多位围脖人士的妙语,如猫头鹰快艇、钱方圆、梁静、王瑾。不能一一列出来源,一并谢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6317780100ld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