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Goodhelper和TheKing一个月前说中了,果然有人要要舟子的命。
看了方舟子对自己被谋杀未遂经历的描述,有不够客观之处,如“手持铁锤要砸我头部”和“第一次朝我的头部扔”太主观。有人要问:“你怎么知道对方是要砸你的头部,而不是胸部呢?”。
我不解的是对方采取的杀人的方法。为什么要先用“乙醚”然后再用锤子呢?这种方法在国内外有类似的手法(pattern)吗?以我理解,最简单的杀人办法应该是在其不注意时从背后用锤击后脑一下致命。对方没有这样做肯定出于某种考虑。我相信任何谋杀者在策划这样一个重大的举动时一定经过了反复思虑的。
我能想出的解释是:
1.对方想绑架方舟子。绑架不成时才动锤进行 plan B.
2.对方想先将方舟子迷倒后,以便于适当用力锤击,致残而不致死。以便事发后,策划者无人命在案而逃过死刑。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方舟子能躲过锤子----对方因怕致命而有所犹豫。
问题是为什么先用“乙醚”?
我怀疑对方用的喷雾不是乙醚而是其它的并不轻易能买到的东西。方舟子读生物博士应该做过动物实验,可能知道乙醚麻醉能否那么快。吗?
犯罪性质的确定是不会建立在主观描述上的。
bullrider你还是多读贴,少发贴。你可能心地善良,但缺乏头脑或经验。
中国政府应该尽全力破方舟子谋杀未遂案。因为:
1。 阻止犯罪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将每一次犯罪侦破。严惩不是阻止犯罪的有效方法。这是中国人所不明白的道理。
2。如果此案不破,谋杀的犯罪举动将日渐猖狂。最终,政府的官员将成为最普遍的受害者。
好人被坏人害并不是因为好人往往低估坏人的“坏”,而是好人往往低估好人的“好”对坏人带来的损失。
到底谁会冒着被枪毙的风险谋害方舟子呢?我想谋杀多源于“怕”,而不是“恨”。
因为病属总生活在“病情可能还会慢慢好转的”的希望中。
可能性不大,因为时间会消磨掉一切。“十年报仇”是文人的杜撰。仇恨last是有限的。
欢迎回来~~